姜堰中学附加题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1765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堰中学附加题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姜堰中学附加题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姜堰中学附加题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姜堰中学附加题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姜堰中学附加题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姜堰中学附加题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堰中学附加题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加题文言语段阅读专项训练一 命题人: 审核人:班级 * *一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 事 之 推 移 理 势 之 相 因 其 疏 阔 而 难 知 变 化 而 不 可 测 者 孰 与 天 地 阴 阳 之 事 而 贤 者 有 不 知 其 故 何 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选自苏洵辨奸论1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我们高中时学过他的哪篇文章.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2分2试指出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2分二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局部断句。(限6处)(6分)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 盖穷则语

2、多感慨,易于见长耳。假设富贵中人,既不可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苟思所变计,唯有出游一法。即以所见风土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祲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选自*潮幽梦影)3诗必穷而后工由宋代文学家_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他性喜奖掖后进,晚年自号_。(2分)4除了穷而后工,还有什么方法也能写出好作品.(2分)(三)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

3、心是诗之至也。假设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假设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节选自钟嵘诗品序)5诗品与*勰的_均为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_合称为六义。(2分)6选段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附加题文言语段阅读专项训练二 命题人: 审核人:班级 * *一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技之易习而可贵者,莫过读书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以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缺乏论天地所不能

4、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颜氏家训,有删减)1六经指的是诗书礼 _ _ 春秋六部经书。(2分)2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段材料的观点。(2分)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选自孟子)3写出一个世间流传的与孟子求学经历有关的成语_。(2分)4依据文意,说说孟子认为滕这样的小国谋求自保的方法。(2分)三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

5、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 观 一 幅 佳 山 水而 即 曰 此 * 山 * 河 可 乎 诗 有 题 而 诗 亡 词 有 题 而 词 亡 然 中 材 之 士鲜 能 知 此 而 自 振 拔 者 矣。(王国维人间词话)5词在古代除长短句外,还有许多别称,请另外写出两个。(2分)6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这段话中所包含的作者的观点。(2分)附加题文言语段阅读专项训练三 命题人: 审核人:班级 * *一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一以贯

6、之者也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于诗亦可一贯。余尝规蒋心馀云:子气压九州矣,然能放而不能敛,能刚而不能柔。心馀折服曰:吾今日始得真师。真虚心如此。(选自随园诗话)1请问余尝规蒋心馀云句中的余是指谁.晚年自号什么.(2分)2本段文字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2分)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选自资治通鉴)3.资治通鉴的作

7、者是_(朝代)的_。(2分)4.诸葛亮认为司马懿上表请战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答复。(2分)三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乃亡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柳宗元敌戒)5写出柳宗元的朝代及古文运动的另一著名倡导者的*。(2分)6柳宗元在本段中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附加题文言语段阅读专项训练四 命题人: 审核人:班级 * * 一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8、6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敻矣。夏歌曰: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选自诗品序)1写出诗品的作者和朝代。(2分)2概括画线句子的意思。(不超过10字)(2分)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开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为准,六朝而下,渐不满意。至宋人,殆不齿矣。然世间万变皆于古不同何独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之乎就使后人所作可到_三百篇_亦不肯悉安于是矣。凡文章须是典实过

9、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末。(节选自王假设虚滹南诗话)3三百篇又称什么.其内容由哪几局部组成. (2分)_;4概括文中作者对写作诗文的看法。(2分)三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寄吴中曲论良是。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此语大可轩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弟虽郡住一岁不再谒有司异地同心惟与儿辈时作磻溪之想。选自汤显祖答吕姜山5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记南柯记并称为 。牡丹亭塑造了 填*这一对抗封建礼教,为爱出生入死的不朽艺术形象。(2分)6用原文的词句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

10、,不超过12字。(2分)附加题文言语段阅读专项训练五 命题人: 审核人:班级 * *一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 文 体 通 行 既 久 染 指 遂 多 自 成 习 套 豪 杰 之 士 亦 难 于 中 自 出 新 意 故 往 往 遁 而 作 他 体 以 自 解 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1四言敝而有楚辞,四言诗的代表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除离骚外,还有。2分 2王国维认为一切文体始盛终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二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

11、道。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3范仲淹的谥号是什么.*楼记中最能表达他高尚情操的两句话是什么.3分4文中所说的先生指谁.1分三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假设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太甚。假设 处 处 有 眼 则 似 窑 内 烧 成 之 瓦 器 有 尺 寸 限 在 其 中 一 隙 不 容 偶 闭 者 矣 塞 极 而 通 偶 然 一 见 始 与

12、石 性 相 符。选自闲情偶寄5闲情偶寄的作者是代的。6简要答复作者认为漏则不应太甚的原因。. z.-附加题文言语段阅读专项训练六 命题人: 审核人:班级 * *一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此着力不着力之分,学之者不必专一而逼真也。专于陶者失之浅易专於谢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而神存千古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此老犹以为难况他者乎.谢榛四溟诗话1文中提到的陶谢和子美是谁。请写出他们的*。2分2陶谢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的,请写出这个诗歌流派的名称。2分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今使愚教知使不肖

13、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临:统管、治理。3夫差用太宰嚭而灭,则他的对手又是重用了而王呢.2分4上段文字阐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请简要概括。2分三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限6处)(6分)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5写出能表达孟子民本思想的一句名言。2分6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两人各坚持怎样的观点.2分. z.-附加题文言语段阅读专项训练七 命题人: 审核人:班级 * *一用斜线()给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