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源于意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90651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获—源于意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收获—源于意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收获—源于意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获—源于意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收获源于意外 一、背景随着幼儿教育新纲要的不断深入,对学前教育的各类内容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这名从事幼儿音乐教学多年的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能虚心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上课时积极激发幼儿感受美,寻求美的情趣,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我不仅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尽力给每个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展示自我。实践证明,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有机会走入他们的生活时,你会遇到许多意外的惊喜。在一次与幼儿偶然的接触中,许多孩子告诉我,他们很渴望去看一下辽阔的草原,骑一下奔驰的骏马。孩子们的想法触动了我的教学灵感。我

2、想:既然他们有这样的愿望,而这个愿望暂时不能实现,作为老师的我能否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这个愿望呢。于是,趁着一次园内音乐教研活动的机会,我特地安排了一节与大草原有关的欣赏课赛马。 二、情境描述 赛马是一首富有激情而又十分悠扬的二胡独奏曲。说实在的,虽然我安排了这一节课,心中也是没底。毕竟我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欣赏这样优美的二胡曲最终会是怎样一种结果呢,我曾经动摇过。但面对孩子们的渴望,我还是下定决心:上!根据幼儿实际,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先利用课件播放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然后出现马群,从而引出欣赏的内容,并提出一些简单欣赏要求:音乐哪些部分表现了热烈欢腾的赛马景象?能否有孩子来

3、表演一下蒙古舞蹈的简单动作?幼儿进行讨论表演后再次欣赏感受,最后教师完整讲解。正如我所想,课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下进行着,孩子们那是个高兴啊,蹦蹦跳跳,手舞足蹈的,好像真正到了大草原一样。正当我为自己的“精心设计”感到欣慰时,我发现有个别孩子在小声说着什么。于是,我便叫了其中的一位问道:“这位小朋友,你有什么问题吗?”小朋友说:“老师,我们在想:我们在听的时候,能不能来进行“赛马”表演呢?”“是的,老师我也觉得!”“我来表演,老师!”其他小朋友也说话了,好一个热闹非凡的场面。一听这话,我心想:如果这样的话,我原先的设计思路不是被打乱了吗?接下去的活动又会变的怎样呢?有这么多的老师在听课,万一收不了

4、场怎么办?但这个想法马上被我同意小朋友们提出的要求取而代之。心想:既然是孩子们主动提出的,不妨让他们试一试。所以在再一次欣赏时,我特意请上来几个主动举手的小朋友来表演。而这时,我作为教师俨然成了一名看客,一名配角。看着孩子们表演时的那种投入感,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样的场面是我以前上音乐课时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可以说既是本次课堂的完美结局,也是一次担心之外的收获。 三、问题讨论 1、如何实现幼儿教师的课堂角色转换?这里涉及一个课堂主体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所充当的课堂角色,应从以往的传授知识技能里走出来。课上应该更多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和想像空间,课堂的真正主角应是班级中的

5、小朋友们。教育家第期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能唤醒沉睡的人?”这节课孩子们能提出要求,而且我能够在有一定的顾虑下同意他们的要求,让孩子们来表演,老师当看客,这也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换。 2、如何寻找幼儿学习兴趣的共同所在?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如何去寻找幼儿兴趣的共同所在,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活动的实践来看,由于通过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听赛马的曲子,使孩子们们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那时候课堂的侧重点,已经不是我课前所设计的程序了。而是通过孩子们们对曲子的理解,激起

6、了他们的表演欲望,最终孩子们用自己创设的动作把欣赏到的内容表现出来,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是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共同所在吗? 四、反思与研究 首先,孩子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激起了表演兴趣,并主动提出了表演要求,可见孩子的想像能力及表现能力是多么的强。如果当时那个同学提出要表演的时候,我坚持要按自己的设计思路来教学的话,我想效果肯定没有让他们通过表演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那么好。再则通过学生们的表演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不能小看这群平时嘻嘻哈哈的小孩子,其实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最终的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其次,按以往的上课方法和原则,教师在课堂上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法为中心的。而新教材的改革,提倡的是以

7、提高幼儿素质为目的,以幼儿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作为重点,把知识性,趣味性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经过了这节课,我反思了很久,深深的体会到: 1、教学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起到指引作用。近几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倡导转变教育观念,提倡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这次活动中孩子们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尊重他们的想法,这就实现了活动中角色的转换。幼儿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和冲动,他们都表现出了曲子中那种热烈欢腾的场面,令人耳目一新。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我个人观点来讲,教师应该多放手,多激发幼儿的潜能。给

8、孩子们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幼儿成为老师指导下新课堂的主体。 2、教师对幼儿兴趣的激发,有时也源于一种意外。教学活动时,虽然由于幼儿要求的提出,我放弃了自己原先设计好的程序。但由于课堂的知识捕捉到了幼儿的兴奋点,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虽然只是教学中的偶得体会,但我还是要根据这个体会去总结,去实践,在以后的教学中把它变成必然,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中,孩子们意外要求的提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课改后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思维和素质的培养,更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让幼儿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角,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过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展示全新的自我,上出精彩的音乐课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