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试验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89799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成电路试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集成电路试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集成电路试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集成电路试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集成电路试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成电路试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试验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 现代集成电路应用 学院名称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信息工程(电子方向) 学生姓名 田斌 学生学号 201213010220 指导教师 林凡强 实验地点 5721 实验成绩 二一五年 四月 二一五年 六月 目录实验一 负反馈放大器电路3一 实验目的3二 实验原理3三 实验仪器与设备4四 实验内容4五 实验总结6实验二 基于Multisim数字电路仿真实验6一、实验目的6二、实验内容6三、实验原理7四、实验步骤7实验三 逻辑电平测试器设计10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0二、实验原理10三、实验内容11第一部逻辑信号电平测试电路原理图11第二部分 三个主要部分的分解电路分析

2、12四、实验总结14实验一 负反馈放大器电路一 实验目的掌握负反馈放大器电路的设计方法,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指标的影响。二 实验原理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的作用: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但同时也会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 负反馈的几种状态: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本实验以电压串联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指标的影响。1.下图为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器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r把输出电压Uo引回到输入端,家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f1上形成反馈电压Uf。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3、:(1)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r=Av/1+AvFv ,Av为开环放大倍数。 图1为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器(2) 反馈系数 Fv=RF1/Rf+RF1(3) 输入电阻 R1f=(1+AvFv)Rf Rf 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电阻(4) 输出电阻 Rof=Ro/(1+AvoFv) Ro 为基本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Avo为基本放大器Rl=时的电压放大倍数。2. 本实验还需测量放大器的动态参数,即去掉图1的反馈作用,得到基本放大器电路如下图2 图2基本放大器三 实验仪器与设备Multisim虚拟仪器库四 实验内容图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图1所示为带有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

4、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13把输出电压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6上形成反馈电压。根据反馈的判断法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a)无负反馈(b)有负反馈图2 负反馈对放大器失真的改善(a)中示波器输出信号失真较严重,通过开关Key=A的闭合,(b)中输出波形失真得到很明显的改善。图3 未加负反馈时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图4 加入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引入负反馈后,放大电路总得通频带得到了展宽。五 实验总结 不能用负反馈来改善输入失真,因为电路所接受的信号本身就是失真的,即使经过负反馈调节的输出波形正常其所得的信号也是失真的。其中式中,为基本放大器(无反馈)的电压放大倍

5、数,既开环电压放大倍数;为反馈深度,其大小决定了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改善的程度。实验二 基于Multisim数字电路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虚拟仪器库中关于测试数字电路仪器的使用方法,入网数字信号发生器和逻辑分析仪的使用。2.进一步了解Multisim仿真软件基本操作和分析方法。二、实验内容用数字信号发生器和逻辑分析仪测试74LS138译码器逻辑功能。三、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四、实验步骤1.在Multisim软件中选择逻辑分析仪,字发生器和74LS138译码器;2.数字信号发生器接138译码器地址端,逻辑分析仪接138译码器输出端。并按规定连好译码器的其他端口。3.点击字发生器,控制

6、方式为循环,设置为加计数,频率设为1KHz,并设置显示为二进制;点击逻辑分析仪设置频率为1KHz。相关设置如下图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逻辑分析仪显示图下图实验结果分析:由逻辑分析仪可以看到在同一个时序74LS138译码器的八个输出端口只有一个输出为低电平,其余为高电平.结合字发生器的输入,可知.在译码器的G1=1,G2A=0,G2B=0的情况下,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输入 输出C BAY0Y1 Y2Y3Y4Y5Y6Y70000111111100110111111010110111110111110111110011110111101111110111101111110111111111110

7、当G1=1,G2A=0,G2B=0中任何一个输入不满足时,八个输出都为1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对Multisim的基本操作方法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同时分析了38译码器的功能,结果与我们在数字电路中学到的结论完全一致。实验三 逻辑电平测试器设计一、实验目的及要求逻辑电平测试器综合了数字电路和低频电子线路两门课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在Multisim电子工作平台上进行仿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1.理解逻辑电平测试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掌握用集成运放构建逻辑电平测试器的方法。 3.掌握逻辑电平测试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逻辑信号电平

8、测试器采用声音和指示灯来表示被测信号的逻辑状态,高电平和低电平用不同的声调和指示灯表示。本文设计的电路采用了电压比较器和RC桥式正弦振荡电路实现对信号幅度检测、鉴别和音频的产生。电路中使用了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NPN 晶体管、PNP 晶体管9012、电位器、发光二极管、普通二极管等。本电路有五部分组成:电源、输入电路、逻辑状态判断电路、音响电路、指示灯点电路。主要的设计在于三个部分,即逻辑判断电路、音响电路和指示灯电路。设计调试完成的电路可实现对高电平和低电平的逻辑判断。在低电平UL3.5V,1000Hz 的音响响起,红色指示灯亮。当被测信号在0.83.5V 之间时,既不是高电平,

9、也不是低电平,音响电路不发出声音,指示灯不亮。三、实验内容第一部 逻辑信号电平测试电路原理图该图为测试电路的原理图,各部分的标号以后面的分解电路的标号为准。该图为模拟仿真图,Vcc 初设的幅值为5V,调试流程中的标号将在后面分解后的电路图中给出。逻辑信号电平测试器共有五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电源、输入电路、逻辑状态判断电路、音频产生电路、指示灯电路。按照原理图调试成功的电路可实现声音和指示灯表示被测信号的逻辑状态。具体来说是:U3.5V 时被认为是高电平,1000Hz 的声音响起,红色指示灯点亮;介于两者之间的被测电压不认为是低电平或者高电平,电路不发出声音,也不会点亮指示灯。系统调试流程:1.

10、 连接RC 振荡电路部分,利用示波器观察集成运算放大器A3 和A4 的输出端u01 和u02 的电压波形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 连接输入和逻辑判断电路部分,调节输入电压Ui,利用数字万用表测试集成运算放大器A3和A4 的输出端A 和B,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 连接输出电路部分,缓慢调节输入电压Ui,观察输入电压变化时,发光二极管如何变化,音频如何让变化。第二部分 三个主要部分的分解电路分析􀁺 逻辑状态判断电路:应用电压比较器进行模拟信号电压幅度的检测和鉴别。Ui 是被测信号,A1和A2 为两个运算器,利用A1 和A2 分别与它们外围电路组成两个电压比较器。当被测电压Ui 20

11、 K计算可得到R1=71 K,R2=27.6 K。取标称值:R1=75 K,R2=30 KR3 和R4 的作用是给A1 的反相端输入提供一个3.5V 的参考电压,因此要求R3Ucc/(R3+R4)=3.5VR3 和R4 取值过大容易引入干扰,过小则耗电量大,工程上一般去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所以取R3=30 K,R4=68 K。R5 和R6 的作用是给A2 的同相输入端提供一个0.8V 的参考电压,因此要求R6Ucc/(R5+R6)=0.8V同理选取R5=68 K,R6=13 K。􀁺 音频产生电路:利用RC 桥式正弦振荡电路实现,RC 串并联电路及时正反馈电路,又是选频电路。

12、为了产生频率为1KHz 的正弦波,选取C1=C2=10nF,R10=R13=15 K;为了产生频率为500Hz 的正弦波,选取C3=C4=10nF,R15=R14=31 K。二极管的作用是实现自动限幅。利用二极管的正向电阻随所加电压而改变的特性,达到自动调节负反馈的目的。当起振之初,振幅较小,尚不足以使二极管导通,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较大,使运算放大器的负反馈很弱,增益很高,因此可以很快建立起振荡。而后,随着振荡幅度的增大,二极管导通,二极管的正向电阻逐渐变小,运算放大器的负反馈加深,增益自动下降,直到电路达到振幅平衡条件,振幅停止增加,电路达到稳定。电位器R12 和R19 可用来调节振荡幅度的大小。􀁺 指示灯电路:由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和NPN 型晶体管组成,同样利用UA、UB 来控制晶体管V5 和V6 的通断。1. 当输入电压小于0.8V 时,UB 为高电平绿色发光二极管点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