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895481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水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丽水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丽水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丽水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丽水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丽水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水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丽水市基本单位发展状况分析丽水市统计局王爱青随着“四大工程”的深入推进,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本单位这一构成国民经济有机整体的基本细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各类单位的发展变化、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登记注册类型以及规模结构,都将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近年来,丽水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完善产业发展机制,优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基本单位总量稳步增加,结构日趋合理,推动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依据,通过汇总2011年末数据资料对我市基本单位分布发展状况进行浅析:一、基本单位发展现状与特征(一)基本单位总量稳

2、步增加2011年我市基本单位总量稳步增加,生产经营性单位增长最快,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拥有法人单位20452个,比2010年增加1409个,增长7.4%。按机构类型分,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最多,共12133个,占59.3%;其次为其他组织机构(包括民办非企业、基金会、村委会和居委会等)4965个,占24.3%;第三为事业法人单位1880个,占9.2%;从增长速度看,与2010年比,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增长最快,增长13.4%;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单位数均有所减少,分别比2010年减少1.8%、0.9%、0.8%。我市基本单位总量稳步增加,特别是企业法人单位的明显增多,显

3、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活力不断提高(详见表1)。表1全市法人单位构成指标名称2011年2010年增减幅度(%单位数(个)比重(%单位数(个)比重(%合计20452100.019043100.07.4企业1213359.31070456.213.4事业单位18809.2191410.1-1.8机关7393.67463.9-0.9社会团体7353.67413.9-0.8其他组织机构496524.3493825.90.5(二)区域分布东部铁路沿线占半壁江山从单位区域分布来看,全市五成多的基本单位分布在东部铁路沿线。2011年,全市的法人单位中莲都区、青田县、缙云县三个县(区)的法人单位数最

4、多,分别是4526个、3062个和3312个,占全市比重分别为22.1%15.0嗡口16.2%,合计占53.3%,以上三个县(区)的法人单位数占据全市法人单位的半壁江山。从单位数量增幅看,一年间庆元、云和、青田、莲都四地法人单位数增幅居全市前列,分别为14.7%13.7%、12.6%11.2%,遂昌县、松阳县单位数略减,分别减少了3.6%、0.7%。总体而言,我市法人单位数的区域分布格局较2010年没有明显变化(详见表2),表2全市法人单位区域分布情况县(市、区)2011年2010年增减幅度(%)单位数(个)比重(%单位数(个)比重(%)丽水市20452100.019043100.07.4莲都

5、区452622.1407121.411.2青田县306215.0271914.312.6皿二日331216.2330517.40.2遂昌县13936.814457.6-3.6松阳县15337.515448.1-0.7云和县13666.712016.313.7庆兀县16718.214577.714.7且之日兄公16368.014747.711.0龙泉市19539.518279.66.9(三)基本单位的三大产业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2011年,我市法人单位的三大产业单位数比例为10.9:29.7:59.4,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急剧增长,一年间单位数增长了67.4%,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增长了8.7

6、%,第三产业略增,增长了0.2%,三大产业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从法人单位的行业分布看,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四个行业汇集了全市72.8%的单位。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最快,与2010年相比单位数增长26.3%,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了16.7%。二者比重合计占到第三产业单位数的22.7%,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商贸和现代服务业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作为我市努力培植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明显,2011年达到300家,增长了8.7%(详见表3)。表3:全

7、市法人单位行业分布情况行业名称2011年2010年增减幅度(衿单位数(个)比重(%单位数(个比重(%总计20452100.019043100.07.4第一产业223110.913337.067.4农、林、牧、渔业223110.913337.067.4第一产业607629.7558929.38.7米矿业940.5910.53.3制造业480223.5437923.09.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313.67373.9-0.8建筑业4492.23822.017.5第二产业1214559.41212163.70.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511.22151.116.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

8、业3001.52761.48.7批发和零售业250512.2198410.426.3住宿和餐饮业1800.91670.97.8金融业1140.61110.62.7房地产业4352.14172.2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344.68534.59.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5142.55653.0-9.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20.71410.77.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790.91580.813.3教育6313.16473.4-2.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831.94232.2-9.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181.11881.016.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34926.2597

9、631.4-10.5(四)私营经济持续活跃私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全市私营企业9416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77.6%,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7.6%;就数量上看,私营企业已牢牢占据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数的七成以上,且比重逐年提高,呈现持续活跃态势。全市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集体企业分别为205个和232个,所占比重分别为1.7/口1.9%,比2010年总量均有减少,分别减少了2.4面口5.3%,近年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少态势(详见表4)。表4:各经济类型的企业法人单位情况登记注册类型2011年2010年增减幅度(为单位数(个)比重(%单位数(个)比重(%总

10、计12133100.010704100.013.4内资1202699.11060199.013.4国有2051.72102.0-2.4集体2321.92452.3-5.3私营941677.6801074.817.6其他217317.9213620.01.7港澳台商投资310.3260.219.2外商投资760.6770.7-1.3(五)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三产业2011年,全市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数(不包括个体)为567364人,比2010年增加40449人,增长了7.7%。按法人单位的性质分类,企业法人的从业人员441242人,占77.8%;机关事业从业人员80571人,占14.2%;

11、社会团体及其他45551人,占8.0%;从行业上看,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最多,为241230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2.5%,其次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840人,占35.4%,制造业与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岗位的77.9%。与2010年相比,新增的从业人员中,制造业占38425人。不论从就业人员比重或新增从业人员数看,制造业无疑都是我市的第一就业大户,提供了全市四成以上的就业岗位(42.5%)。随着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功能不断增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新增人员就业问题,同时吸纳了大量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2011年,我市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已达35

12、.4%,成为就业主要渠道之一(详见表5)。表5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指标名称2011年2010年增减幅度(为从业人员(人)比重(%)从业人员(人)比重(%一、按机构类型分组567364100.0526915100.07.7企业44124277.840344276.69.4事业单位521769.2522429.9-0.1机关283955.0284725.4-0.3社会团体75001.378241.5-4.1其他法人单位380516.7349356.68.9二、按行业门类分组567364100.0526915100.07.7农、林、牧、渔业282175.0206533.936.6米矿业41

13、260.748930.9-15.7制造业24123042.520280538.518.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29042.3122012.35.8建筑业8004714.18167215.5-2.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0091.686771.63.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1330.946130.911.3批发和零售业311545.5345656.6-9.9住宿和餐饮业73031.370381.33.8金融业137582.4128832.46.8房地产业71541.369661.32.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8901.678951.512.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0251.167321.3-10.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2630.630850.65.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2360.419040.417.4教育29265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