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几种常见的导入法[共2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89145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几种常见的导入法[共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几种常见的导入法[共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几种常见的导入法[共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几种常见的导入法[共2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具体特点, 精心设计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以引起学生注意,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一、开门见山导入分析课题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如讲鲁迅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 两个地点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从 到 ”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 待学生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

2、入: “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 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 ”试着用一个字概括。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新课,由作者到作品,顺理成章,引入自然。如社戏一课可以这样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这块星空里, 有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 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社戏是鲁迅 1922 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 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 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时代背景导入这是常用的

3、导入法。有的课文需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缘由,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方法。如讲海燕时,首先介绍高尔基在创作时,整个俄国都笼罩在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白色恐怖中,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采用象征手法的隐晦方式,领会“海燕 ”的真正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对于课文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三、设置悬念导入设置悬念,就是故弄悬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如被压扁的沙子这篇课文就可以采用此法导入。 “沙子已经够细了,为什么还要压扁呢?欲知原委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学生们就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认真学习本文了。再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导入

4、: 1937 年 11 月 17 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 来了不速之客 两位中国记者。 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 “鲁迅先生逝世 ”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肯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四、创设情境导入情境导课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 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就用了这样一段抑扬顿挫、情溢于辞的导语: “

5、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教科文卫、 工农兵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予过具体而及时的指导; 他精力过人, 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一周致哀。 ”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 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 大家都对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高风亮节满怀崇敬之情,以一种虔诚而又迫切的心情学习课文。又如一位小学老师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是这样设计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室前悬挂周总理遗像,播放哀乐。老师采用低缓、深沉的语调说: “1976年 1 月 8 日,一颗

6、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敬爱的周总理与我们永别了! 群山肃立, 寒风悲鸣,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周总理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 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 ”接着,老师出示挂图,继续动情地说: “这就是当时首都人民挥泪送总理的感人场面。 让我们带着对周总理的崇敬、 热爱和怀念的感情学习这篇课文 十里长街送总理。 ”在这里,教师用周总理的遗像、哀乐、挂图以及低缓、深沉的语调、感情充沛的语言,共同营造了一种肃穆、悲伤的气氛。这种气氛与课文的情感协调一致。 这样,就为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作了感情上的准备。 整个导课先声夺人,具有一定的

7、震撼力。五、简讲故事导入少年儿童都是故事迷,特别是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他们的欢迎。教师可通过寓言、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先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贵夫人傲慢地对法国作家莫泊桑说: “你的小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说真的, 你的胡子倒是十分好看, 你为什么要留这么个大胡子呢? ”莫泊桑淡淡地回答:“至少能给那些对文学一窃不通的人一个赞美我的理由。 ”故事使学生会心微笑。我接着说:“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莫泊桑那简练准确又犀利的语言风格。 ”于是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课堂的“正剧 ”中。用与课文密切关系的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不失为一种好的导语方法。

8、六、直接比较导入比较,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如学习范进中举时,可由孔乙己导入,因为二者有相似性: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很世态炎凉。可以这样开头: “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孔乙己 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今天, 我们要从范进的喜剧命运的另一个侧面, 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 “孔乙己 ”这一刚学过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总之,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 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