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88044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综合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期中综合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期中综合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期中综合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期中综合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中综合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综合检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综合检测第一第三章(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某同学用刻度不同的尺子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哪一次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准确的 ( )2.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行船 B.远树C.河岸D.山峰3.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B.400 mC.2 000 mD.10 000 m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

2、准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5.(2012徐州中考)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6.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7.(2012厦门中考)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准确的是( )A.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D.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8.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 )9.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

3、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觉。这说明氯乙烷有较低的 ( )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10.(2012潍坊中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升了水的沸点11.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准确的是 ( )A.

4、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B.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D.图像中的BC段,物质仅仅以液态方式存有12.(2012沈阳中考)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个现象,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4分)13.(2012宜昌中考)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 (

5、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 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14.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 ,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15.如图甲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cm,图乙所示体温表的示数是 。16.“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仅仅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7.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 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因为纸的 产生的。18.(2012宜昌中考)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 大;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

6、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 ,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19.(2012揭阳中考)如图所示是电热液体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驱蚊液变成“白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和 。20.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 现象。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21.(8分)测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原因是_。(3)为了测量小车从斜

7、面顶端下滑到撞击底端金属片的时间t,在正式测量前,要多练习几次,目的是_。(4)一同学首先测出图中的距离s后,再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C点所需时间t,则上述测量中,的测量有误,原因是_。22.(6分)(2012黑河中考)表中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表一时间/min012345678温度/-6-4-2000123表二时间/min0123456温度/909294?989898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表二中第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是。(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

8、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4)小明得出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写出一条即可)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23.(8分)张红同学想测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她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皮卷尺测出了她与高墙之间的距离为208 m。(2)她大喊一声,用停表测出听到回声的时间为1.2 s。请你帮她求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24.(8分)“十一”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外出旅游,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小明用了10min的时间通过了这段10 km长的限速路段,请你通过

9、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近期,我国又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请你写一句相关的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按交通法规驾车。答案解析1.【解析】选B。观察题中刻度尺可知,A、B、C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所以记录数据应到0.1 cm。又知铅笔尖位于14、15之间,故应读为14.7 cm,A、C项错,B项对。D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所以记录数据应到0.01 cm,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2.【解析】选A。以行船为参照物,行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3.【解析】选C。本题考查车速的估计和路程的计算。市内车速一般在40

10、 km/h左右,s=vt=40 km/hh=2 km,故选C。4.【解析】选D。由图知,在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A、B项甲、乙处于静止状态,C项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项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选D。5.【解析】选B。本题考查声音三特征的区别及影响因素。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声音的强弱即响度。故B选项正确。6.【解析】选D。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在太空中对话靠无线电通讯设备,故A选项错误;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来改变音调,故B选项错误;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

11、程中减弱噪声,故C选项错误;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D选项正确。7.【解析】选B。通过五线谱判断出音调在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频率在逐渐升高。频率是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所以1 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则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变少,A错,B对。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变,故C错。8.【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的辨析。A项中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液态,属于熔化;C项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项中冰雕变小是固态冰升华变成水蒸气造成的。B项中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9.【解析】选C。氯乙烷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

12、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由于氯乙烷是迅速汽化,所以发生的是沸腾现象,因为是在常温下发生沸腾,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很容易沸腾,C正确。10.【解析】选D。冰糕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选项错;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时,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选项错;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迅速升华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形成小水珠,故C错;液体的沸点与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利用此原理工作,故D选项正确。11.【解析】选B。从图像中可知,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98,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冰

13、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不变,图像中的BC段是冰熔化过程,以液态和固态存在。故本题选B。12.【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过程。夏天,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装有冰水的甲烧杯,会在外壁上液化,形成一层水珠;而盛有热水的烧杯上半部分的温度较低,热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液化成小水滴而附着在烧杯的内壁上。故选D。13.【解析】本题考查对速度的估算和计算。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 km/h。计算通过255 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3 h。答案:km/h3 h14.【解析】枯藤相对老树位置始终不发生变化,故枯藤是静止的;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14、故流水是运动的。答案:静止的流水15.【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A的长度为3.40 cm;体温表的分度值是0.1,此时示数为38.5。答案:3.4038.516.【解析】当碰到铃时,铃振动发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盗贼掩住耳朵,只是声音在进入耳朵时被阻断,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答案:产生传播(可以对换)17.【解析】在中考期间鸣笛会干扰考生答题,此时笛声是噪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振动产生的。答案:噪声(或噪音)振动18.【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时,声波传播到两边的墙壁上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答案:响度反射19.【解析】驱蚊液变成“白气”的过程首先是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然后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