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解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803965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浦区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浦区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浦区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浦区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浦区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浦区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浦区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试卷解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青浦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9页。2016年1月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分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用钢笔清楚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交卷时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试卷不用上交。2选择题(第 1-35题) 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注意:答题卡与试卷在试题编号和选项上是一一对应的。考生应将代表该题答案的小方格涂黑,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择用橡皮擦清,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注意:答题卡的准考证号码是九位,如“XXX

2、XXXXXX”,涂号码时按九位涂)3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 选择题(1-30每题2分,31-35每题3分,共75分)1. “它的使用是与祭祀和战争分离不开的,它不是宫廷中的奢侈品、点缀品,而是政治权力斗争上的必要手段。”这举话评价的是A 铁器 B. 青铜器 C. 甲骨卜辞 D. 黄金2. 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吏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一场景出现在A.公元前10世纪中期 B.公元前10世纪末期C.公元前11世纪中期 D.公元前11世纪末期3. 他主导的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首开雅典民主政治的先河。“

3、他”是A. 梭伦 B.伯利克里 C. 柏拉图 D.克利斯提尼4. “凯撒规定平民不准穿带有紫色镶边的丝绸;新罗在各方面都深受唐朝影响,以至于西方汉学家把新罗看作是唐朝的微型翻版;无独有偶,日本也被看作是另一个唐朝的微型翻版。”据此判断该论文研究的主题是 A. 东亚文明圈 B. 一带一路 C. 中外文化交流 D. 遣唐使5.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悻,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该话出自于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武帝 D. 汉光武帝6.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

4、话理解正确的是李唐一族的崛兴以相互渗透和取长补短为特征 为隋唐再次大一统奠定基础扩大民族差异以增进相互团结 为中华文明传承注入新活力A B. C. D. 7.“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与诗中所论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 唐太宗 B.唐玄宗 C. 宋太祖 D.宋高宗8. 促使以下西欧封建制度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城市复兴 君主专制形成 市民阶层崛起 等级代表会议出现A. B. C. D. 9. 15世纪中期,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这一文化的中心位于 A.巴尔干半岛 B. 君士坦丁堡 C.阿拉伯半岛 D.希

5、腊半岛10. “僧侣以祷告为国王服务,贵族以剑为国王服务,第三等级以财产为国王服务。”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18世纪晚期的 A.英国 B. 意大利 C. 俄罗斯 D.法国11. 电视短剧北与南中女主人身为老绅士的女儿,面对的社交场面不是乡村舞会,而是工人罢工,武力镇压、革命和真正的流血死亡。依据这一情节,该剧发生的时代应不早于 A.16世纪中期 B. 17世纪中期 C. 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12. 一位欧洲政治家如是说:“我总认为主权在于人民,其实帝制本来就是一种共和。全国人民请我为国家元首,我的格言就是能者居之”该政治家是 A. 拿破仑一世 B. 威廉一世 C俾斯麦 D. 拿破仑三世1

6、3. 恩格斯在评价克里米亚战争时说,“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里的“觉醒”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制度腐朽 B吏治腐败 C经济凋敝 D军备落后14. “自由”(Freiheit)和“统一”(Einheit)这两个押韵的德语单词,是19世纪中叶以来德意志民族一直追求的核心价值。领导并实现这一核心价值的德意志邦国是 A. 丹麦 B. 奥地利 C普鲁士 D. 巴伐利亚15. 分工、机器的应用以及某一新型动力的发明,被称为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该新型动力指A.火力 B.蒸汽 C.电气 D.核能16.

7、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此段文字出自A 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 C.哲学通讯 D.利维坦17. “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它彻底消除了亚洲是不可挽救的、无望地落后于欧洲的信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该民族外交方面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政策B.“西方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C19世纪以来亚洲各国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欧洲D. 该民族崛起反映了亚洲国家不再受欧洲的奴役和压迫18. 咸丰十年与清军会合,对

8、青浦进行反扑,忠王李秀成率部驰援,重创之。青浦城由此赢得“铁青浦”称号。文中省略的部分是A 湘军 B. 淮军 C. 洋枪队 D. 英法联军19.漫画是一种艺术行为,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渠道。以下这幅漫画喻指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日俄战争 D. 抗日战争20. “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倘延夷人为师,祸患无穷,甚至亡国灭种。”持此观点之人是A. 魏源 B.倭仁 C. 梁启超 D. 严复21.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这里的“皇上”指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同治帝 D. 光绪帝22. 环渤海湾

9、一些城市见证了近代中国的风雨沧桑。下列史实在图中D处发生的有德国租借地 北洋水师覆没 英国租借地 俄国租借地A. B. C. D. 23.某淞沪护军使在给政府的电报中说:“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这里的“政府”指A. 北洋政府 B. 广州国民政府 C. 武汉国民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24. 右图所示社会风貌发生在A. 19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90年代C. 20世纪2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25.某会议上突然闯入一位陌生男子,当事人后来在各自的回忆录中描述不一,包惠僧说是“穿灰色竹布长褂”之人,李

10、达说是“不速之客”,陈公博说是“面目可疑的人”,陈潭秋说是“一个獐头鼠目的穿长衫的人”。据此判断,该会议是A. 国民党一大 B. 中共一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26. “重庆陷入狂欢,是人浪,是热浪,是欢腾的海。胜利的空气,到处在流,泛滥着。人们从家里、办公处、工作房冲出来,投向每一个通街,人与人棱织着成了线,成了流,成了巨汇。”以上情形反映了A. 改订新约的成效 B. 三大战役的胜利 C. 迁都后的喜悦 D. 日本战败投降27.一位美国总统在日记中,把1946年形容为在对苏联关系上该“做决定的年份”。以下事件与此决定直接相关的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联合

11、国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28. 一位政治家在评论某事件时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该政治家所指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中印结盟29.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冷战”、“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30. “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

12、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A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 B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 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以下试题为三分题3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开启了近代民主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B.以法律捍卫资产阶级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避免革命引发政局长期动荡为国家稳定提供制度保障32. “中国,一直以来被视为东方世界的霸主;而日本,战后却一跃成为我们这些列强中的一员,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看到它的加入已经在我们西方世界的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令人敬佩的地位。”这段文字的主旨是A清朝统治江河日下国运堪忧 B. 马关条约签订丧权辱国C明治维新后日本跨越式崛起 D. 甲午一役打破东亚传统格局33. 今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遵义会议八十周年的邮票,由于特殊原因,此次会议召开的情景并没有留下照片,邮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