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803166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钦州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钦州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钦州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钦州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钦州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钦州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钦州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钦州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目录前言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第二节 重要机遇第三节 严峻挑战第二章 总体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基本原则第三节 主要目标第三章 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第一节 特色产业扶贫第二节 乡村旅游扶贫第三节 农村电商扶贫第四节 资产收益扶贫第五节 科技文化扶贫第四章 转移就业扶持一批第一节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第二节 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第五章 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第一节 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第二节 积极稳妥实施搬迁安置第三节 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第六章 教育扶智帮助一批第一节 提升基础教育服务水平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第三节 减轻贫困

2、家庭学生就学负担第七章 健康救助解困一批第一节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第二节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第三节 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第八章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批第一节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第二节 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第三节 完善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机制第九章 强化社会帮扶脱贫第一节 对口帮扶第二节 定点帮扶第三节 企业帮扶第四节 社会帮扶第十章 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第二节 加大资金投入第三节 创新工作机制第四节 优化政策支持第五节 夯实脱贫基础前 言“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

3、本规划依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设等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脱贫攻坚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工作等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7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193号)和中共钦州市委员会关于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行动纲要(钦发201514号)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

4、和推进全市“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是20162020年。规划范围是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区,3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16.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二五”期间,自治区确定我市119个贫困村,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顺利通过自治区的验收,实现脱贫,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持续增加。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的36.21万人减少到2015年末的16.85万人,5年时间减少贫困人口19.3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5%减少到4.9%。贫困村农

5、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943元提升到2015年的7027元,增幅达138.77%,年均增长19%。二、贫困村屯生产生活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112015年,全市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资金4.66亿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35亿元,整合行业资金3.31亿元,修建了村屯道路1178条1231.674公里,实现了所有贫困村和50%以上自然屯通硬化路,解决了107.8万贫困村农民的出行难问题,修建了小型饮水工程28处,让70万贫困村农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三、产业扶贫成为脱贫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3309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44亿元,补助贫困户贴息720万元

6、,发放扶贫龙头企业贷款4.81亿元,给予财政贴息1441.52万元,初步在贫困村形成蔬菜、中草药、水果、肉牛、蚕桑、茶、家禽等特色产业,6.78万人通过产业扶贫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四、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加大智力扶贫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雨露计划”专项资金1994.1万元,共资助贫困学生和培训贫困农民33501人次。其中资助读一本、二本贫困大学生690人,发放补贴资金345万元(本科学历生一次性补助5000元);资助中职、高职贫困学生4734人,发放补助资金1132.4万元。还投入516.7万元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贫困劳动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短期技能培训,共培训贫困农民280

7、77人次,使参训贫困农民掌握12项劳动技能,提高了贫困农民劳务输出水平,增加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五、整村推进工作卓有成效。5年来,全市119个贫困村在各级领导、帮扶单位、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基层组织建设、生产生活设施、村容村貌以及贫困农民的生活水平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实现贫困村供电、广播电视、电话宽带、卫生室的全覆盖,新农合参保率达95%以上,有19个贫困村列入“幸福家园”建设项目,有11个贫困村列入“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有48个贫困村列入“美丽钦州清洁乡村”示范村。六、做好对口帮扶乐业县工作。我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对口帮扶百色市乐业县,5年来累计落实对口帮扶

8、资金500万元,有力地支援了乐业县的扶贫事业。第二节 重要机遇一、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为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出台了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

9、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和20个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文件,为全面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市委、市人民政府高位推进。市委、市人民政府把扶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好落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重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印发中共钦州市委员会关于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行动纲要(钦发201514号),制定市四家班子领导挂钩联系贫困村制度等制度,为全市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四、合力脱贫攻坚的氛围愈发浓厚。定点帮扶、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组建驻镇(街道)、村

10、工作队(组)等工作得到全面推进,极大地增强了扶贫开发力量。社会各界人士对扶贫事业关注度提高,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五、扶贫资源的整合与投入大大增加。中央、自治区明确逐年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市、县区两级在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按比例增列财政专项扶贫预算,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当年清理回收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主要用于扶贫开发。行业部门安排的年度涉农项目资金,倾斜投向扶贫领域和贫困村。以县区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机关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资源集中投入,确保每个贫困村在帮扶期间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六、精准

11、识别为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依据。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全市共有7000多名市、县区、镇干部组成工作队参与识别工作。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方法准确识别谁贫谁富,严格按照“两入户、两评议、两公示、两审核、一公告”程序,完成5个县区共14648个村民小组,294784户农户的调查评分、两评议一公示、分数核实汇总、财产检索、公示公告贫困户等工作,精准识别出全市国家现行标准下301个贫困村16.85万贫困人口,这些精准识别成果是“十三五”期间的脱贫攻坚任务重要依据。七、贫困群众积极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和决心空前提高。群众主体作用不断得到发挥,积极参与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管,主动融入了贫困村

12、的经济建设之中,使脱贫攻坚工作得以强力推进。第三节 严峻挑战一、标准高、要求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既给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也是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二、时间紧、任务重。到2020年,确保全市301个贫困村16.85万贫困人口实现如期脱贫,时间紧、任务重。三、财政投入有限。由于点多面广,在市、县区财政状况并不宽裕的前提下,分配到每个贫困村的扶贫资金十分有限。四、基础条件仍较落后。按照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摘帽标准,有1.15万人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

13、有7000农户无房或住危房;没有村级文娱活动中心的行政村175个,没有篮球场的行政村103个,未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屯)273个,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问题的压力较大。五、产业发展滞后。各贫困村普遍存在缺乏技术、人才支撑的问题,后续指导、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同时,因贫困村人口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等、靠、要”思想仍比较严重,内生动力不足。六、社会参与扶贫的力度有待增强。一些部门、单位参与扶贫的意识仍然停留在简单给钱给物的阶段,在产业扶持中存在为贫困户平均分发种苗、化肥等简单操作现象。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参与的形式比较单一,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体制机制仍然需要完善。第二章 总

14、体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攻坚五年、圆梦小康”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度和扶贫资金投入,坚持实施发展产业脱贫一批、转移就业扶持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教育扶智帮助一批、健康救助解困一批、社会救助兜底保

15、障一批等“六个一批”和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富民、教育培训就业、乡村旅游扶贫、金融创新和产权收益扶贫、科技文化扶贫、现代服务业扶贫、扶贫移民搬迁、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医疗救助和低保兜底等“十大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贫困村、一户贫困户掉队,确保贫困村、贫困人口与全市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第二节 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全力攻坚。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政府主导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二、创新思路,分类指导。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根据致贫原因和群众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提高扶贫政策、资金和项目的针对性、灵活性与实效性。三、自力更生,外力帮扶。教育引导贫困村干部和贫困户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充分发挥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处理好政府扶持、社会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继续推行参与式扶贫,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拓宽帮扶领域,提高帮扶水平。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行业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发挥各行业、各职能部门优势,通过以整合项目资金的方式,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