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版)权威复习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79078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版)权威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版)权威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版)权威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版)权威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版)权威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版)权威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版)权威复习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 济地 理学 绪论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P-(一)史志描述(二)商业地理研究 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 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瓦伦纽斯商业地理教科书;奇泽姆商业地理手册(三) 经济地理学研究 附: 2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图P6)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P7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见解 (1)经济活动涉及生产、互换、消费等各有关部分; (2)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 ()空间方面涉及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4)空间尺度

2、,涉及多种不同尺度,从社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见解 (1)区域学派 代表人物: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什金。学术观点:觉得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区生产综合体或经济区。研究其形成过程、功能、内部构造、空间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地理配备规律。 ()部门记录学派代表人物: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 学术观点:觉得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备。 苏联学者主张的观点加强了生产关系和政府的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自身的空间构造规律研究,与欧美学者的研究形成了参照。3、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P1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备才干满足人类

3、需要等问题。经济地理学试图谋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核心是经济规律的作用。因此,掌握经济学有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考虑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配备也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4、 区位与区位理论 P(一)区位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合。(二) 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在于立论根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畴和内容的不同 ()在区位目的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现代区位理论还 要考虑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 (2)在具体目的上:古典区位理论缺少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的

4、,现代区 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 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 多种具体目的; (3)在区位选择基准上:古典区位理论是成本最小,现代区位理论要考虑前述具体目的 中的风险及不拟定性。、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P36 (一)区位条件 概念: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合)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二) 区位因子 概念: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因素。 (分类图示)6、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P8-3可进入性涉及(1)地理可进入性:场合对外交往的地理以便限度,重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2)经济可进入性:系场合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下,取决于运

5、费、通信费,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3)制度可进入性: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合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以便限度()社会可进入性:社会因素(语言、文化)所决定的场合对外交往的便利限度7、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P4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一)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性和经济合理性 1.对经济活动持续性的影响 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规定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 谓的需求门槛。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而不同。 2对经济活动合理性的影响 (1)内部规模经济 (2)外部规模经济 b市场地区范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二) 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

6、区位的影响:市场不仅有规模之差,更有内容之差,不同的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市场特性往往是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的特点而引起。在不同的区域,由于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其他不同因素,占首要地位的需求层次往往并不相似。(市场特性涉及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8、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4(一) 交通要素:1交通网 交通网由点和线构成: 点汽车站、火车站、道路的交差点、港口、机场等。线连接点与点的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空路(航线)等。 2交通流(人和物质的移动) 交通流存在着方向性,即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存在着方向。 交通流可辨别为“起终点流”和“区间流”。 3.地区 有关

7、交通现象的产生因素、成果以及那些增进与制约交通发展的人口、产业状况等地区条件,也是交通研究的重要因素。 (二) 运送方式对运费的影响 公路适合短路运送,铁路适合半途运送,而水路则适合远途运送 (三) 交通便捷限度的两个指标及其运算 A、交通网连结度表达交通网络的发达限度,一般用贝塔指数计算 贝塔指数: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E/V 式中:交通网的连结度; E交通网中边的数量; V交通网中顶点的数量。B、通达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限度的指标 通达指数(acessibility iex)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种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途径,由下式计算: n A =Di i =

8、1, 2, 3, . , =1式中:Ai顶点i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Dij顶点i到顶点j的最短距离。2分散指数 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限度与联系水平,用D来表达。 n Di (i同上式) i1j=1 分散指数越小,阐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农业和工业区位理论9、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5-66形成机制杜能圈61图(一)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理解)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Q-CQ-t=(Kt) 式中:地租收入;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都市(市场)的距离; 农产品的运费率。(二)地租曲线 概念:在市场(运费为零)点

9、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均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送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运用的杜能圈构造10、 韦伯工业区位论 7-74(一) 理论前提 1、已知原料供应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耗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二) 阶段性构建环节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

10、次偏移。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在运费指向论中的几种概念:A、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1)原料分类:原则及分类:A按原料空间分布状况:遍在原料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如一般砂石;局地原料只有特定场合存在;B按原料生产时的质量转换状况:纯原料在工业产品中涉及其所有重量的局地原料;损重原料在生产过程中浮现重量损失,最后只有部分重量被容纳到最后产品中的局地原料 (2)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重 原料指数(i)=局地原料重量(m)/产品重量() (3)区位重量:整个工业生产与分派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即

11、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后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区位质量= (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 = (局地原料重量 产品重量)+ 1 = 原料指数 +1B、综合等费用曲线 多部门公司(公司)区位11、 公司增长动因及战略 P115-18(一) 公司增长动因1.实现规模效益2实现交易内部化3.技术优势的发挥4.来自竞争的压力(二)公司增长的战略1横向一体化 2.纵向一体化 3多样化12、公司空间增长阶段 12公司的空间增长分为三个阶段的特点: 阶段:单区位,功能混杂 阶段:不同功能部分在空间上的分工 阶段:空间区位分散功能分化加深13、 公司空间演变模式 P1-131(一) 沃茨的市场区扩

12、大模式(图124)1、公司成长差别及因素由于工厂所在城乡人口规模不同,导致其具不同的生产规模。规模差别进而又引起生产成本差别。较大规模的工厂生产成本较低,因而具有初始竞争优势,得以更快地增长。 2、公司的空间组织变化 工厂发展竞争的成果,少数得以生存,其市场去也得以扩大,覆盖了本来众多小公司的市场区。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图126)1、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 公司在由地方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三种门槛。每跨越一次门槛(thsold),便引起一次组织的变形。公司一方面跨越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为信息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 2、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机制 公司最初的活动空间、信息空间

13、和决策空间均限于本地。在活动空间带动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外扩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组织变形。3、泰勒公司空间扩张模型地方性公司扩张到其他区域,跨越第一种门槛,成为多分部区域性公司跨越第二个门槛,成为全国性公司。 (三) 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图P17)(四)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图P29)(五) 四个模式的比较共同特点: 均展示了公司从单厂到多厂、单区位到多区位的扩张过程。在公司扩张中,销售起先导作用,另一方面为生产机构的建立(按最低风险原则扩张)。市场占领增进公司的扩张。14、 公司组织构造的重要类型 P131-33(理解) (一) 功能部构造 如工业公司内,可分为生产制造部、市场营销部、财务部、研究与开发部、人事部等。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二) 产品部构造产品部构造多余目前生产产品领域较广的公司; (三) 区域部结公司内所有在一定区域范畴内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