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785866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201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互联网技术创新发展对农业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任务,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进优质绿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发展智慧农业、加强质量溯源监管和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生产生活信息服务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促

2、进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农业经济业态,激发和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二)发展目标。 1.农业生产信息系统加快应用。健全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查询和专家咨询系统、病虫害在线监测系统,提高农机管理服务系统应用水平。到2018年,将全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型动力装备都纳入农机管理信息系统,重大病虫害在线监测覆盖面积达到1.1亿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积达到1.1亿亩。 2.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构建以生态龙江、大农网等省内电子商务企业和新建的黑龙江大米网为核心,以地方特色专品种电商平台为基础的本土农业电子商务集群,全省农业电

3、子商务交易总额持续增长。到2018年全省农业电子商务线上交易总额达到300亿元。 3.质量追溯系统广泛覆盖。建设完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地方、企业的质量追溯系统,初步形成“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到2018年,力争全省所有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 4.农村信息服务便捷高效。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站数量持续扩张,覆盖面不断扩大,应用移动终端开展服务加快普及,农民获得的信息服务日益丰富、便捷。到2018年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站建设数量达到3000个。 5.农村互联网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互联网+农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

4、竞争机制健全完善,开展“互联网+农业”创业的人员大幅增长。到2018年全省培训“互联网+农业”人员达到2万人。 二、重点任务 (一)积极培育互联网应用型农业经营主体。 1.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融入互联网。鼓励合作社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应用,开辟网上营销渠道,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发展。引导农业企业发挥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建立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打造产品品牌,带动农户共同发展。鼓励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开办特色网店,加强线上销售,向互联网要效益。(省农委牵头,省畜牧兽医局、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供销社、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2.开展“互联网+农业”示范

5、创建。在全省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中开展“互联网+农业”示范创建活动,培育一批种养示范区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产品线上销售的示范典型,带动“互联网+农业”工作整体上水平。(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省畜牧兽医局、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供销社、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3.开展“互联网+农业”宣传培训。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好典型,总结经营主体应用互联网的好经验、好做法,向中央、省级主要新闻媒体推介宣传,营造“互联网+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围绕推动网上创业,重点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互联网知识,特别是电子商务知识培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拓展市场的能力。(

6、省农委牵头,各市(地)政府(行署)、绥芬河市、抚远市政府、省财政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政府新闻办、有关新闻媒体配合) (二)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农业。 1.推进田间生产智能化。以节本增效和提高劳动效率为目标,加快推广成熟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让信息技术成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手段。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食品种植园区,重点打造一批水旱田绿色有机农作物、蔬菜棚室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场),推广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自动喷滴灌、环境监控和病虫害预警系统,精准监测地温、气温、墒情、土壤养分等作物生产环境指标,科学组织生产活动。建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查询和专家咨询系统,建立省级测土配

7、方数据库,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土肥技术的集成创新,指导农民精量精准施肥。建立完善病虫害在线监测系统,扩大乡村病虫害监测点数量,通过智能化监测工具和信息采集传输装备,实现信息自动接收、分析汇总、远程诊断。在开展农情田间定点监测试点基础上,逐步建设全省农情田间监测系统。(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省农科院配合) 2.完善农机管理信息系统。引导农机大户加入省农机管理信息系统,3年内全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型动力装备全部纳入平台管理系统。开发农机事故应急处理指挥及执法监控系统,提高应急处理、执法监控的智能化水平。以全省农机调度指挥管理平台为基础,整合现有资源,组建黑龙江

8、省农业生产服务与应急指挥服务中心,推广土肥、植保、气象、测绘、遥感、农情监测等一站式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服务水平。(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气象局配合) 3.提高渔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依托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开发和推广渔业集约化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水质环境参数在线采集、智能组网、无线传输、远程控制增氧设备以及水产品质量追溯、疫病防控的智能化管理,推动饵料精准投放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在全省持证捕捞渔船安装渔船定位管理系统,实现渔船作业实时监控、水上安全呼救应答及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等界江界湖禁渔期禁捕、防范和打击非法越界捕捞的远程监管。(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

9、省交通运输厅、省安全监管局配合) 4.推广应用数字化排灌技术。在旱田区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展精准供水供肥和智能灌溉研究。在水田区推广使用配置精准灌溉设备、水计量设备、水位传感器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实现水田需水灌溉、水费计量和化肥用量自动化和精准化。同时,大力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省水利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气象局、省农科院配合) (三)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1.建立多层次电子商务渠道。依托黑龙江优质大米资源,建设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综合性大米销售平台-黑龙江大米网,带动全省农业电子商务全面发展。支持生态龙江、大农网、仓买网、黑森绿色食品(集团

10、)在线商城、惠丰通村网、黑龙江绿色农产品微信商城等省内本土平台型电商企业加快发展。积极与天猫、淘宝网、京东商城、1号店等大型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合作,建立黑龙江地方馆、特色馆,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品一标”农产品集中入驻,开展网上销售。发展应用型电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建立网上超市或网店。2018年进驻省内主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社、农业企业达到3000家。(省农委牵头,各市(地)政府(行署)、绥芬河市、抚远市政府、省商务厅、省畜牧兽医局、省粮食局、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省供销社配合) 2.发展多样化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发展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采

11、购商对接,推进大宗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瞄准高端产品和消费群体,发展有机农产品私人和集团定制,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种植收益。推进大米、大豆、杂粮、山特产品等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种,特别是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产地直供。通过电商企业与大型知名农资企业合作,推进质量能放心、价格可接受、服务有保障的农资产品的直销。发展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省农委牵头,各市(地)政府(行署)、绥芬河市、抚远市政府、省商务厅、省畜牧兽医局、省供销社配合) 3.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以县域为重点,成立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或农业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调动社会资源积极性,在人员、资金、场地等配套服务方面给予支持

12、,完善培训、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我省服务型电商企业。以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商超、农资店等为载体,通过改造升级,加快建设集农产品销售、农资配送、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省农委牵头,各市(地)政府(行署)、绥芬河市、抚远市政府、省商务厅、省供销社配合) 4.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电商化发展。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网络营销额较大、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业特色产业。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与网络品牌培育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我省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农产品绿色有机的卖点和地域农产品文化内涵,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微博、博览会、推介会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推介,打造

13、具有互联网特点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开发生产适合网络营销的农产品,推动农业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助推三产融合。(省农委牵头,各市(地)政府(行署)、绥芬河市、抚远市政府、省工信委、省旅游局配合)(四)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1.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加强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健全追溯数据录入、监管信息综合统计、追溯码生成、终端查询和数据共享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系统完备、查询便捷的农产品质量信息服务,为监管部门和电商销售提供信息详实的质量安全大数据共享接口。组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省级平台或自建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多种途径,使经过认证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实

14、现产品质量可追溯。(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省畜牧兽医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工信委、省气象局配合) 2.统一规范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以消费者方便查询和重点关注的信息为重点,统一规范农产品质量追溯内容,全面录入农产品产地基本情况,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投入品,重要生产过程简短视频及农产品质量标准、营养成分等信息,提升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可信度,进一步提高我省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省农委牵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3.提高质量信息实时监控水平。鼓励产品供应北京市、上海市等高端销区的省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可视监控系统,并将生产过程的视频信号连接传输到销区市场,使省外消费者能够通过视频显示屏幕实时查看

15、我省基地生产作业和作物生长情况,提高生产环节透明度,提升销区市场对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省农委牵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五)全面提升农村信息服务水平。 1.健全农业信息服务渠道。加快建立12316服务平台,利用12316语音电话、短彩信、视频等农业服务方式与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结合,开展专家在线解答,为农民提供便捷、权威的技术服务。以农村信息需求为导向,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构建查询便捷、系统完备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点。2016年,在哈尔滨市双城区、阿城区、五常市、尚志市、方正县、延寿县、巴彦县、木兰县,大庆市肇源县,绥化市望奎县、明水县等11个县(市、区)建设1300个村级信息站

16、,实现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能培训、市场供求信息等公益服务,金融保险等经营性服务,求医问药、水电气话费代缴等便民服务以及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的在线化。(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通信管理局、省供销社、省气象局、省农科院等相关部门配合) 2.开展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完善全省农产品市场预警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平台,建立预警信息数据库,在原有13个市(地)、30个县(市、区)、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市场监测预警信息采集点的基础上,新建16个信息采集点,其中县(市、区)采集点10个、批发市场采集点6个,定期采集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以及农资企业生产和销售信息。建立专家分析师队伍和预警信息分析会商发布制度,分析和发布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