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自己的人口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中国自己的人口学理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中国自己的人口学理论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独特的人口生产与人口流动、 人口 控制与人口教育的发展道路 , 这为突破传统西方人口学科话语体系局限、建立自 己的人口学理论体系、 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提供了实践基础。 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 的本土人口学理论 , 需要抛弃发达国家把那种简单抽象的人权作为人口学理论基 础的做法 , 采取能够体现人口生产权与自然生产权相统一、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的人权作为中国人口学理论的建设基础 ,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成人口学理论的 建设目标 , 科学回答人口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经济社会仍然蒸蒸日上的中国所形 成的独特的人口发展模式及发展道路 ,建立中国
2、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学 , 推进中 国人口学以及中国人口更可持续地发展。关键词:人口学理论;中国人口学;西方人口理论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 , 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实在提高人口 素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上面。人民的富裕、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大、人类的 进步必需有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人口 , 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人口有助于国家发展战略 的实现。改革开放让我们融入了外面的世界 , 开始尝试从世界大背景下思考中国 的婚姻家庭、生育、人口分布、人口流动、人口变迁以及人口发展等人口学问题;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推动着国人科学把握人口自身发展规律 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之间的互动
3、规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出有助 于我们客观地分析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 , 提出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框架。这 为建立中国特色人口学理论及其学科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可能。一、建立中国人口学理论的必要性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乃至每一种社会形态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都会走 出独特的人口发展道路 ,形成具有独立性的人口生产与再生产规律 , 凝聚成各自 的人口学理论。同时 , 各民族国家的人口制度及人口政策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依 据某种人口思想或理论 ,把它们当作该国人口政策实践的前提和依据 , 从而不断 深化和丰富已有的人口学思想及理论。因此 , 人口学理论内在地规定着人口制度 及人口政策设置
4、的原则与要求、目标及任务、途径及方法。 16世纪以后 , 人口数 量的增长引起了人口学家们就人口生殖力与土地供养力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 逐步建立了人口生产、人口保障、人口教育、人口就业、人口迁移以 及婚姻家庭等制度 ,以便提升人口质量 , 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 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口数量的快速 增长, 政府出台了以控制人口增殖为主导的计划生育政策 , 完善了优生优育、婚姻 家庭、养老医疗以及人口就业、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人口教育等政策, 这为建立自己的人口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实践基础。第一, 打造本土人口学话语体系需要建立自己
5、的理论。 人口学在自身发展过程 中必然会形成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概念范畴、命题原理及表达方式 , 展示出人口学 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 进而形成了体现人口学科理论体系与思想内容的概念逻辑、 知识体系及话语方式 , 彰显出人口学科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地位、对象及任务、 功能与目标 , 这是人口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之处。 同时,各国人口学科的发 展也会形成为其他国家人口学科所接纳并共享的概念范畴及理论命题 , 这是各国 人口学科得以便利交流、 展开学术对话、 形成学术共识、 推进学术发展与学科建 设的前提 , 它体现出人口学科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以及各国人口学科共同遵守的学 术话语体系。但是, 应该看到
6、 , 任何一种话语方式实际上都是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 外在表现或表达习惯 , 人口学科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以及不同的人口生产与再生产 文化与行动中也会赋予其特殊内涵 , 形成了具有各民族国家及各种人口生产与再 生产特色的话语体系 , 体现出本民族的人口生产与再生产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及表达方式 , 它意味着人口学科话语体系受到各民族国家的人口生产与再生产的 文化及思维方式影响。 这就需要我们在人口学科话语体系建构中既要看到人口学 科发展的普遍规律 , 也要注意到各国人口学科所面临着不同的主题、任务及战略 目标。既不能因为人口学科的一般共性而否定各国人口学科及人口学发展的独特 性质, 也不能因为人口
7、学科的特殊性而忽视甚至抛弃人口学科发展的普遍规律性。 做到这一点 , 就需要在吸收以往人口学科及人口政策实践基础上扎根于本民族国 家的人口学发展实际建立起自己的人口学理论体系 , 系统而科学地回答本国人口 生产与再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 提出促进本民族国家人口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的政策建议 , 进而为其他国家的人口学科建设及人口学理论发展开启另一扇窗户 这是文化多样性、社会多元性、生活多彩性的集中体现与内在使然。第二, 突破传统学科话语体系的局限性需要建立自己的人口学理论。 人口学科 话语体系对应着人口实践探索与理论建设的文化及思维系统 , 具有民族性、文化 性以及历史性特征 , 是各个国家
8、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在人口领域内的反映与折 光, 蕴含着各国对人口与婚育、人口与经济、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与教育及人 力资本、人口与保障等人口生产与再生产等相互关系的认识与态度。 不同的民族 特别是不同的种族对人生的看法不同 , 他们的婚育观念、婚育行为及家庭与社会 观念自然就会有所差异 , 不同的国家及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面临的人口生产及 再生产的任务与目标不尽相同 , 由此产生了不同的人口政策实践并为开展人口学 理论研究、繁荣人口科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这是人口学理论不断推向深入的前 提与可靠依据。可是,当今世界 ,发达国家依仗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吸引一大批学 者开展学术研究 , 这些学者
9、依据发达国家的实际构建起较为系统的人口学科话语 体系, 提出了一整套人口学科的概念范畴及命题原理 , 强调发达国家人口学理论 的普世性、普适性与真理性 ,试图统治人口学科的话语权 , 居高临下地推广自己的 人口学理论及学说 , 主导其他国家的人口学科体系建设以及人口学理论研究 , 而 不去考虑他们的人口学理论对于其他国家的条件性与适用性。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 了实施赶超战略往往把发达国家的人口学理论当成解决本国人口问题的依据 , 直 接简单地套用发达国家自己都不用的概念命题 , 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发达国家的 人口学科话语体系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结果非但不能有效解决本国人口 问题, 而且
10、产生出许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本国实际 , 扎实 开展人口学理论研究 , 形成可解释性以及全面性的人口学理论 , 建构起能够有效 指导本国人口政策实践的理论框架与理论体系 , 着力突破发达国家人口学科话语 体系的单一性与狭隘性 , 寻求更加丰富、更为科学的人口学理论体系 ,扎实推进中 国人口科学的发展。第三, 解决中国人口问题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国家,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的生育观念、 生育意愿、生育文化及 生育政策有所不同 ,各省的人口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以及收入结构差异较大 ,面临 的人口矛盾与问题、需要实现的人口目标不尽相同
11、: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 达省份早已进入老龄化乃至高龄化时代 , 这些省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 数已超过 16%1, 而部分西部地区尚未出现这一问题 , 但面临着未富先老、先老 还穷问题的威胁。就人口红利而言 , 中国正面临着低生育率陷阱而出现的人口红利日益减弱、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等问题;就人口就业来说, 我们面临着将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本优势压力 , 以及促进就业方式的转型 以及就业质量的提升等问题;从流动人口角度看 , 中国每年产生的流动人口达到 2.5 亿左右, 比俄罗斯的总人口还要多 , 接近美国的总人口数 , 众多流动人口的生 老病死、衣食住行等问题运
12、用发达国家的人口学理论、 手段及方法无法解释也无 法解决。实际上 , 西方的人口学理论甚至在数十万非洲难民潮面前都显得相形见 绌、难以奏效,更遑论解决数以亿计的中国流动人口问题。 在这种情境下 ,简单地 采取同一种人口学理论 , 特别是套用西方国家的人口学理论显然是不科学、不可 取的, 也是不可能真正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这就需要站在世界人口第一这个基 点上重新审视古今中外人口学思想观点 , “重建中国人口学理论” 2, 揭示出人 口问题的本质与实质 , 形成自己的人口学理论框架与理论体系 , 增强中国人口学 理论的解释力与说服力 ,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口政策的实践 , 实现人口与资源环 境、人口
13、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中国人口学理论建设存在的问题上世纪 70年代以来 ,社会各界立足于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国情开展人口学理 论研究 , 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优化人口结构等政策建议 , 以便使 我们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与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将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本强国 , 实现人口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的统一。反思 中国人口学理论 40 年来的建设 ,我们尽管取得了许多成就 ,但是, 人口学领域尤 其是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等领域近年来出现的矛盾折射出现行的人口学理论 建设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简单地套用西方人口学理论的建设基础。人口学理论是人
14、口学家关于人 口变动与人口发展规律的学说 , 人口变动与发展总要受制于特定的生产方式以及 特定的社会形态。然而 , 每一种社会形态乃至同一社会形态下的不同历史阶段都 有其特有的人口发展方式 , 形成不同的人口变动规律 , 这就为产生不同的人口学 说、形成不同的人口学理论派别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 , 不同的人口学家因其自 身的认识程度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也会产生相异的人口学理论 , 形成丰富的人口 学理论资源及理论派别。从学术史上看 , 无论是主张人口自然生产说、人口社会 再生产说 ,还是基于经济增长、生育率或死亡率视角的总人口发展过程理论 , 乃至20 世纪 50年代以来的老龄化理论、人口迁移理
15、论、城市化理论、增长极限理论 以及人口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 实际上都是把人权当成人口学理论的基础与前提 , 特别强调人口的自然再生产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 不仅如此,凭借先发优势 ,借 助计量技术 , 抓住后发国家急于赶超的心理 , 发达国家比较容易向发展中国家输 出他们的人口学理论 , 进而润物无声地输出了这一理论赖以存在的人权基础 , 试 图把后发国家的人口学理论及人口政策依附于发达国家, 全然不顾后发国家的生育观念、生育文化、生育政策以及人口基数与人口结构, 全然不顾人权赖以存在的社会土壤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别性与民族性差异 , 凡是采取与发达国家不同的人 口政策就被打上侵犯人权的烙印 ,
16、凡是与发达国家相异的人口学理论观点则被贴 上不科学的标签。殊不知 , 作为人口学理论基础的人权本身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 的,它涉及温饱权、 健康权、福利权、民族权及发展权等 ,而不仅仅只是西方学者 所鼓吹的选举权与政治自由权;人权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不存在唯一正确的人权观以及由此演绎而来的人口学理论;人权也是历时性的而不是即时性的 , 它 与各民族国家的生育文化及生活态度有关 , 是各民族国家生活史的写照与延续; 它涉及的层面是复杂多样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作为人口学理论基础的人权涉及政治、经济、 社会以及文化等各个层面。 西方人权观的这些缺陷决定了简单地套 用它不可能有效地指导中国人口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人口政策的科学设计。二是一味地依赖西方人口学理论派别与内容。回顾建国以来的人口学理论建 设,学术界基本上还停留在“两种生产理论”上面 , 没有自觉地将人口研究纳入 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 3, 更多地注重实证研究特别是 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人口政策研究 , 而忽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