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29《诗词中的景与情》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780375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529《诗词中的景与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529《诗词中的景与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529《诗词中的景与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529《诗词中的景与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529《诗词中的景与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529《诗词中的景与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实验课教学研究设计学 校哈尔滨市第五十九中学班 级高三五班学生人数47授课教师张忠荣授课题目诗词中的景与情学 科语文授课时间2015.5.26地 点216教室课题基本情况课题名称高中语文阅读鉴赏类专项复习的教学探究 立项级别区级立项时间2015.3结题时间2016.1近期重点研究方向1.古诗鉴赏中的情与景(类别、关系)2.将教材与专项复习模块结合。3.进行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参与人员宫庆娟、周欣、熊建平、董妍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系统掌握古代诗词中的景情关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景情关系的步骤和方法的能力。通过对意象的分析,画面的描绘,体味蕴含在意境中的情感。教

2、学重点通过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诗词中景情关系答题技巧和步骤。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蕴含在景物中的作者的情感。研究目标实验目标学生对古代诗词中景情关系鉴赏习惯的培养。实验方法观察法、量表法实施策略诵读、点拨、合作、自主探究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实验观察实施策略预设效果一考纲导入二学生齐读三描绘画面四探究讨论五学以致用六知识拓展七技巧总结八巩固训练学生和老师一起梳理诗词中的景情关系姜 夔的次石湖书扇韵 学生在自由发言在教师的点拨下进一步完善答案学生试着整理、归纳,教师引导,逐渐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景物描写的角度,试着整理答案让学生把自己整理出来的答案和教师预设的答案相比照,找出自己的进步之处和不足,进而

3、为下一步做题积累经验,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形成答案学生积极参与解题中来,解题速度有很大提升,解题效率也有明显提高。在前两道题的基础上学生试着写出答案:能点出画面,也能简单说出感情,但不够完整。形成答案:融情于景。雪已残,雁声断,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尽头。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学生在前几道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1.是点明手法,即融(寓)情于景;2.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此类答题的方式来答;3.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教师边和学生

4、梳理景情关系,边板书:景物(意象)-画面-营造气氛、创设意境-表达情感。(设计意图:让高三学生对考试大纲中的景情关系有一个系统把握)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次石湖书扇韵为例,试着叙述意象和画面) 教师点拨:先找意象: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再归纳画面: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画面。归纳、整理解题思路:(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解题实践,整理出描绘景物画面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快速、高效地解题)运用总分或分总的方式来解答这类问题。用散文化的句子描

5、绘一下题干要求的诗句,即把凝炼的诗句“泡开”。用“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意境特征)的画面(图景)”的方式加以总结。辛弃疾的鹧鸪天 代人赋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刚刚整理出来的解题思路,来达到鉴赏的目的,养成鉴赏的习惯。)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抓住上阙的意象:柔桑、蚕种、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描绘画面: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设计意图:对景物描写题的解题思路的进一步巩固,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解题技巧和方

6、法,达到鉴赏的目的)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严羽江行的颔联。教师点拨:有景、有情、还要有手法。引导学生继续整理答案。(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总结,自己整理出解题思路)老师适时引导即可。王维山居即事 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学生参与情况。观察学生诵读情况。学生对答案的完善情况。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整理、归纳的情况。观察学生运用解题思路的情况。进一步观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学生鉴赏习惯的培养。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巩固的情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答案。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和点拨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归纳让

7、学生灵活掌握刚整理出来的解题思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鉴赏的能力,经过同学间的合作,形成答案。学生能够形成答案。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得到培养。让大部分学生动起来都能齐读有一定的进步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与预设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一定的进步达到预期效果。比预想的效果要好很多。效果很好。效果明显。教学反思:我的这节课,主要是针对即将高考的学生做的一次专题课。特点就是有的放矢,帮学生再重新梳理一下诗词中景情关系的题型和答题规律和技巧,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地迎接高考。优点我个人认为我讲的内容有针对性和条理性,让学习能更快地理解和消化;我对学生的思维是有针对性训练的,而且相关知识有拓展,尽量让学生能在学习答题技巧和方法时,对知识能融会贯通。也存在不足,就是让学生动笔较少,没有让知识得到完全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