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763833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Word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市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周考语文命题人:裴英磊 2010-12-8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鲁迅与中国的“自由主义”钱理群鲁迅在一篇杂文里引用了罗兰夫人的一句话:“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他对“自由”理念到中国的变形、变质总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20世纪20年代,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展开论战,这是他和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第一次公开论战与决裂。但是,鲁迅的批判,并不针对“自由”理念本身,而是置疑:这些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搬来的诸如“保护少数”“宽容”等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他们是“信而从”,还是“怕和利用”?其实答案很清楚:只

2、要看看他们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毫无节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他们口喊“宽容”,却对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教授不宽容,甚至扬言要借助权势将他们“投畀豺豹”;他们以“保护少数”为名,为女师大校长杨荫榆辩护,又以“多数”的名义,对被当局雇用的流氓强拉出学校的学生大加讨伐。这些“自由主义者”不过是“做戏的虚无党”。鲁迅对现代评论派批判的另一面,是揭露他们隐藏在绅士服里的“官魂”。20世纪30年代鲁迅和新月派论战时,也是抓住他们自觉充当固民党政权的“诤臣”“诤友”这一点,将他们称作“贾府里的焦大”。中国自由主义者的理念是维护“秩序”。胡适强调要维护政府“制裁一切推翻

3、政府或反抗政府的行为”的合法性,不能向政府要求“革命的自由权”,即表明了“诤臣”与“诤友”的基本立场,决定了其与官方的暧昧关系。还应注意,鲁迅对自由主义理念的另一方面的批评。他在1928年的随笔集“题记”里,谈到“这书的归趣是政治,所提倡的是自由主义”,表示“我对于这些都不了然”。但接着又说,“我自己,倒以为瞿提(歌德)所说,自由和平等不能并求,也不能并得的话,更有见地,所以人们只得先取其一的”。这里引人注目地提出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上世纪初,鲁迅强烈地感到片面、极端的“众数”的“民主”“平等”对“个体自由”可能造成压抑,因此,他突出了“自由”的诉求;而在二三十年代,他却发现了中国

4、的一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自命“特殊知识阶级”,完全无视日趋严重的社会不平等,把对自由的诉求变成排斥多数人(特别是普通平民)的“精美自由”,因此,他又要突出“平等”的诉求。 正如一位研究者所分析的,“鲁迅为自由而战,就不得不呈现为双重的挣扎:既向片面追求平等的集体主义者要求个人自由,强调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最终目标是自由,又向片面追求个人自由的自由主义者要求正视现实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有时是缺乏个人自由的结果,有时则是个人自由发扬的结果”。而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双重挣扎,使鲁迅既不见容于追求平等而漠视自由的左翼文化界,也不见容于强调自由而漠视平等的自由主义者。自由的鲁迅一直就这样在被割

5、裂的自由的夹缝中经受着孤独的煎熬以上双方都有理由从各自理解的自由理念出发,责难鲁迅反动”,而这样的双面“责难”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选自迅与中国现代文化,有删改) / 1下面说法符合鲁迅所倡导的“自由”理念的一项是( )(3分)A“自由”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从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中获得的“保护少数”“宽容”等内容。B“自由”是有条件的,它必须以维护政府的权威为前提。C“自由”也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与“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应是包含平等意识的大境界。 D“自由”应为“精英自由”,只有掌握着最先进文化与最高权力的人才可能获得它。来源:学科网ZXXK2下列各项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6、(3分)来源:学|科|网A鲁迅批评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是“做戏的虚无党”,他们口称宽容,却对异己采取极端言行,尽打击之能。B“自由主义者”为女师大校长杨荫榆辩护,对被当局雇用的流氓强拉出学校的学生大加讨伐,可以看作是现代评论派“官魂”的外在表现。C鲁迅的“双重挣扎”其实反映了他对“自由”与“平等”关系的认识:二者有同一性,不可忽视任何一方。 D鲁迅对“自由”与“平等”的理解就是左翼文化界对该问题的探讨结果,他当之无愧地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3依据原文内容,下面的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引用罗兰夫人的话,说明了“自由”是“罪恶”的元凶;而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极力倡导“自由”,也就纵

7、容了罪恶,使鲁迅与他们发生了决裂。B胡适的主张表达出了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与官方的关系,如果说他们是政府的“诤臣”的话,那么,鲁迅就是政府的“逆贼”,他具有的是“民魂”。C鲁迅赞同歌德的“自由和平等不能并求,也不能并得”的观点,因此他时而呼吁“自由”,时而又提倡“平等”,这反映了鲁迅思想的矛盾性。 D鲁迅对“自由”与“平等”的理解,总是充满着尖锐的冲突与痛苦的挣扎,所以他只能孤独地存在,并不断受到指责与批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种 皓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

8、利者,皆不与交通。(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

9、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梁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

10、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办C吏人诣阙请留之 诣:到去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去烽燧,除候望 A B C D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皓为

11、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

12、诗,完成89题。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上句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句“士”指介之推。8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9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

13、密陈情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园花寂寞红季羡林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