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内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750489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内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内容11 月份实验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内容一、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护理(一)水痘1流行特点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 很强,以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病毒存在 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浆液中。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 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 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 经衣物、用具等传染。2症状 病初 12 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 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为水疱,34 天 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不留疤痕.在得病的一周之内, 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而陈旧的皮疹已经

2、结痂 ,在病人皮肤上可同 时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3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因皮肤瘙痒,小儿常 抓破皮肤可造成化脓性皮肤病.可用炉干石擦剂擦在皮肤上止痒。给 小儿勤剪指甲,以免搔伤皮肤。4预防 早发现、早隔离病人。病人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没有 新皮疹出现,方可回班。接触者检疫。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 小时.(二)麻疹 1流行特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存在 于病人的口鼻及眼的分泌物中,主要经飞沫传染。病毒离开人体后,生 存力不强,在流通的空气中或日光下经半小时即被杀死。由于母体抗 体的免疫作用,34个月以下的乳

3、儿不得麻疹。随着母体的抗体逐 渐消失,68个月的小儿就很容易被传染上麻诊。自应用麻疹疫苗 以来,麻疹的发病有向较大年龄推移的现象。麻疹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但以冬春季多见。2症状(1)病初 34 天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 大多数病人在发热后 23 天,在口腔两侧的颊黏膜上,有灰白色的 小点,针头大小,外周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 依据.(2)于发热后 34 天开始出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渐至面 部、躯干、四肢,最后手心、脚心出疹。皮疹与皮疹之间可见到正常 的皮肤。出疹期间全身症状加重,高热、咳嗽,常有呕吐、腹泻。(3)出疹一般持续34 天,疹子顺利出

4、齐后开始消退,体温渐恢复 正常。皮疹消退后留下褐色的斑点,经 23 周斑点完全消失。3护理1)病人住室应保持空气新鲜,但不宜让风直吹着病儿。室温应较 恒定,避免忽冷忽热,空气应较湿润。(2)常洗脸。用温开水洗净眼分泌物,不要让眼屎封住眼睛。不必擦拭 口腔,多喝开水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3)饮食宜富于营养而好消化。发热时,可吃流质饮食。热退,饮食 仍须清淡,但不必吃素。因为麻疹病程长,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较多, 完全吃素,就会缺乏优质蛋白质、维生素 A 等营养物质,不仅疾病不 易痊愈,还可能得维生素A缺乏症。在出疹期间喝芦根水,可帮助表 疹(使疹子出透).(4)注意发现并

5、发症。如果病人高热不退、咳嗽加重、气喘发憋,常 是并发肺炎的表现.若病人声音嘶哑、喝水吃奶发呛、吸气时明显费 力,是并发喉炎的表现。有并发症时,常常疹子出不透,疹色淡白或 发紫.有并发症应及时治疗。4预防(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菌。(2)2 岁以下或有慢性病的小儿,接触麻疹病人后,可进行人工被动 免疫。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等。 人工被动免疫的免疫力可立即出现,但持续时间只23 周。在小儿 接触麻疹后 5天内注射足量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品可制止发病;在接触 59天内注射,可减轻症状。(3) 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 小时。(4) 接触者检疫。(三) 风疹1流行特点 风

6、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小。2症状(1) 潜伏期约1021天。(2) 病初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体温多在39C以下.( 3)发热当日或次日就出现皮疹。皮疹很快布满全身,但手心、脚 心一般没有皮疹。( 4)病人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肿大。3护理 发热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孕妇勿护理 风疹病人,以免感染风疹,致胎儿畸形。(四) 幼儿急疹1流行特点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不强, 多发生在 6 个月1 岁半的小儿。2症状(1)潜伏期约 48 天.(2)起病突然,体温可达39C41C,食欲差,但精神尚好。(3) 高热35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

7、下降时出现皮疹,12日 皮疹完全退净。3护理 高热期间多喝水,适当服退热药降温,以免因高热而惊厥。(五) 流行性腮腺炎1流行特点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人腮腺肿大期间,唾液中有病毒,可经飞沫传染.2症状( 1 )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2) 12 天后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压痛。 张口或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尤以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加剧(3) 一般先一侧腮腺肿大, 12 日后另侧也肿大,经 45 天消肿。3护理(1) 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吃酸、辣的食物.( 3)本病可采用中草药治疗,

8、如板兰根冲剂等。4预防1)病人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2)接触者可服板兰根冲剂预防.(六)百日咳1流行特点 百日咳为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 离开人体后生存力不强。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 周均有传染性, 主要经飞沫传染。近十几年来,百日咳的发病率下降,但 3 个月以内 乳儿发生百日咳所占的比例显著增高(新生儿也可受感染)。2症状(1)病初类似感冒,数日后咳嗽加重,尤其夜间咳重。经12 周发展 为阵咳期。(2)阵咳期 表现为一阵一阵的咳嗽。咳声短促,连咳十数声而无吸 气间隙,脸憋红,鼻涕、眼泪流出,最后有一深长的吸气,并发出“鸡鸣 样吼声,常将食物吐出.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患

9、百日咳,因咳嗽无 力,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很容易被痰液堵塞,因此得百日咳以后 病情常不表现出典型的一阵阵咳嗽,只是一阵阵憋气、面色青紫。(3)恢复期 经26周的阵咳期以后,进入恢复期恢复期约23周.3护理(1)病人住室应空气新鲜。不要在室内吸烟、炒菜,以免引起咳嗽. 给病儿穿暖和,到户外轻微活动,可以减少阵咳的发作.(2)因病人常有呕吐,呕吐后要补给少量食物。饮食宜少量多餐, 选择有营养较黏稠的食物。4预防(1)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2)早发现、早隔离病人.(3)接触者检疫,在检疫期间出现咳嗽症状即应隔离观察。(七)猩红热1流行特点 猩红热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菌 在人体

10、外生活力较强。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飞沫传染。少数可由被细菌污 染的食物、玩具、书等传播.近几年,轻型不典型的病人增多。2症状(1)起病急,可有发热、咽痛、呕吐等症状。(2)出疹期 于发病后 12 天出皮疹.皮疹从耳后、颈部、皮疹细密, 压迫可退色。皮疹之间的皮肤,为一片猩红色,用手按压红色可暂退。 在肘弯、腋窝、大腿根等皮肤有皱褶处,皮疹十分密集 ,呈现一条条 红线.皮肤瘙痒。两颊发红,但口唇周围明显苍白。于病后23天,舌乳头肿大突出,很像杨梅,故叫“杨梅舌.3护理(1) 需用抗菌素彻底治疗,以免咽部长期带菌.抗菌素的用法应遵医 嘱。(2) 病人需卧床休息。常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

11、清洁.(3) 在病后23周时要检查尿。因少数病人可并发急性肾炎。4预防(1)早隔离病人.( 2)接触者检疫。在检疫期间发现有咽炎、扁桃体炎,尽早用抗菌 素治疗.(3) 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可用食醋熏蒸消毒。取食醋50毫升,加等量水, 倒入容器中。关好门窗,煮沸食醋,待完全蒸发后半小时开 窗通风换气。(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流行特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 传染病.病菌存在于病人的鼻咽部,主要经飞沫传染。冬春季,室内 通风不良,人体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流脑的流行。2症状(1)病初类似感冒,发热、寒战,但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不 明显。(2)剧烈头痛,肌肉酸痛

12、、关节痛.(3)频繁呕吐,呈喷射状,即没感到恶心就喷吐出来.(4)病人烦躁或神智恍惚,嗜睡.乳儿常有尖叫、惊跳。病情进一步 发展可出现抽风、昏迷。(5)发病后几小时,皮肤上可出现出血性皮疹.用手指压迫后红色不退, 是出血性皮疹的特点。(6)颈部有抵抗感.让病人仰卧,检查者托住病人的头,向胸前屈曲。 检查者可感到病人的颈部发硬,很难使病人的下巴贴到前胸.总之,流脑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但病情可以在短时间内恶化,抢救 流脑需分秒必争。若于冬春季,发现“感冒”的病人 ,有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精神很差、皮肤有出血点等要迅速送医院诊治。3预防(1)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2)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

13、气新鲜。冬春季,尽量不组织儿童 去人多的公共场所。(3)接触者检疫,可服磺胺嘧啶预防,药量遵医嘱,服药期间多喝 开水。九)传染性肝炎 1流行特点 传染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肝炎病毒最常见的 为甲、乙型。(1)甲型肝炎病毒 引起甲型传染性肝炎。该病毒耐热,一般的消毒 剂,如高锰酸钾不能杀灭甲型肝炎病毒。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粪便污染了食物、饮水,经口造成传染。 人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以后,约经 1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多为黄疸 型肝炎。(2)乙型肝炎病毒 引起乙型传染性肝炎,该病毒耐热 .病毒存在于 病人的血液、粪便、唾液、鼻涕、乳汁等中 .含有病毒的极微量血液 就能造成传染。可通过输血、

14、注射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途径传播。 由于病人的唾液和鼻咽分泌物中也有病毒 ,所以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如共用牙刷、食具,也是传染的途径。在乙型传染性肝炎病人及带病 毒者的血液中,“肝炎抗原”(或称澳抗)阳性,可借此与甲型传染性肝 炎区别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约经26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多 为无黄疸型肝炎。2症状 无论甲型、乙型传染性肝炎,在症状上都可分为黄疸型与无 黄疸型两种。(1)黄疸型肝炎 病初类似感冒,相继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尤 其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 精神不好,乏力。平时活泼好动的小儿,病后愿意坐着或要求 上床.平时不爱哭的小儿,表现出烦躁、好发脾气。 经 l 周左右,

15、巩膜、皮肤出现黄疸,尿色加深.肝功能不正常。 出现黄疸 26 周以后,黄疸消退,食欲、精神好转,肝功目逐渐恢 复正常。(2)无黄疸型肝炎 与黄疸型比较,病情轻.一般有发热、乏力、恶心、 呕吐、头晕等症状。在病程中始终不出现黄疸。3护理(1)患急性肝炎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轻微活动,但以不感觉疲 劳为度。(2)饮食宜少吃脂肪,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糖的量,多吃水果、蔬菜。4预防(1)防止病从口人,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饭前用肥皂、流动水 洗手。水杯、牙刷不能混用。(2)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食具、水杯煮沸消毒.(3)预防接种用的针头、针管用后煮沸消毒。每注射一个人换一套针头、针管。(4)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5)早发现、早隔离病人.病人隔离后,所在的班要做彻底消毒。家具、 玩具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擦拭被褥、衣服可在日光下曝晒46小 时。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便盆用 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 2 小时。(十)细菌性痢疾1流行特点 细菌性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病菌存在于病 人的粪便中,经口传染。2症状(1)发病急,高热、腹痛、腹泻。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