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74989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政热点 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1、热点材料:2007 年5月2 日,第二届亚洲能源部长级圆桌会议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议就加强东西亚 能源合作、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国际能源论坛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等机构的有关负责人也 出席了这次会议。2007 年6月3 日,国务院公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指出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明确实现节 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其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2、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 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 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 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 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措施有:1、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 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 再生

3、能源,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3、创新模式,加快发 展循环经济。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5、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 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6、健全 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 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

4、税收优惠政策。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9、政府带头, 发挥节能表率作用2007 年7月12 日,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 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 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2007 年7月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 手,依靠优化结构、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强化法制和全民参与,力争节能减排取得更加明显 的成效。2007 年9月1 日,由国家发改委等17 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在北京人 民

5、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强调: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 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 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

6、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 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 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2、基本概念理解:(1)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2)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3)生态文明,是指人类 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

7、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 根本转变。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政治制度方面,环境 问题进入政治结构、法律体系,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了新的物质形式,改造 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在精神领域,创造生态文化形式,包 括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伦理,提高环保意识。3、可能的材料角度:水资源保护: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防灾减灾等自然灾害。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石油等资源价格的上涨。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循环经济。4. 节能减排的一般原因:资源具有稀缺性;我国人均资源量少,资

8、源利用率低(科技水平低、浪费) 对外依存度高;减少损失,安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缓解资源供需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 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5、知识链接:从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和怎么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重点解析:2. 为什么:资源具有稀缺性;我国人均资源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科技水平低、浪费), 对外依存度高;减少损失,安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缓解资源供需矛盾;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3怎么办:(1)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宏观调控一

9、一发展节能型产业和产品,压缩高能耗低效益产业产品,合理、有序、 有度开发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一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 理降低消耗,节约资源。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两“高一优”、安全、生态农业)道 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能源结构一一开发新能源,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自力 更生,对外开放一一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累搞好能源储备。树立正 确的消费观一一科学、适度消费,厉行节约,保护自然生态。对外贸易作用。坚持科 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2)政治:国家职能一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际交流合作职

10、能。 坚持对人民负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一一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和环 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工作。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一一加强国际的交流和合作,维护 国家利益。党的先进性、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党的三种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特别是科学执政)。党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2、请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8 分)资源具有稀缺性特点,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优 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是促 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

11、 节约资源反映了统筹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和产业 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 选择,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每点2分, )3、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怎样贯彻落实好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政治常识角度看 角度是否是国家、中共、公民,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答案:略,见前面的政治知识提示。4、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谈谈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答案:略。5、什么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

12、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资源短缺,浪费严 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资源,有利提高企业的 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有利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对于那些购买资源性产品进行消费的企业来说,资源价格改革会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 资源价格整体水平提高,会促使这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 理方法,提高经济

13、效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些企业还会在 市场竞争中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发生兼并和破产。有的企业可能会把资金、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等转移到资源消耗较低的部门,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重新定位。会提高企业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道德意识。7、结合材料,从产业角度分析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 展之路(2分);调整工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发展 水平(2分);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有效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2分);坚持科学发展 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

14、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2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分);推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 发展的产业格局(2分)。(答对5个计满分)2. 用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1)资源具有稀缺性。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把经济增长方式从一味依 靠资源投入、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移到集约型增长方式上,有

15、利于合理有效使用 资源,优化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2)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3)决定一国财富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有资源、技术和制度,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4)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 质量,生活质量包括优化生活环境,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环境污染状况是衡量生活质量 好坏:一个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助于保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有利于改善环

16、境发展科学 观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能使我国降低资源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3. 用经济常识说明怎样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依靠自己发展。(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和集中表现,管理也是生产力,依靠 科技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鼓励自主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托信息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 染。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发现利用新能源。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采用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4)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