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精选文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2770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精选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精选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精选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精选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精选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精选文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精选文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

2、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

3、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

4、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四)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一)配备接受

5、过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本规范规定的健康管理工作。(二)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新。(三)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四)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五、工作指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年内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00.六、附件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七、附录(参考指南和

6、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略)附件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姓名: 编号监护人姓名与患者关系监护人住址监护人电话辖区村(居)委会联系人、电话户 别1城镇 2农村 就业情况1在岗工人2在岗管理者3农民4下岗或无业5在校学生6退休7专业技术人员8其他9不详 知情同意1同意参加管理 0不同意参加管理签字: 签字时间 年 月 日初次发病时间 年 月 日既往主要症状1幻觉 2交流困难 3猜疑 4喜怒无常 5行为怪异 6兴奋话多 7伤人毁物 8悲观厌世 9无故外走 10自语自笑 11孤僻懒散 12其他 /既往关锁情况1无关锁 2关锁 3关锁已解除 既

7、往治疗情况门诊1未治 2间断门诊治疗 3连续门诊治疗 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 年 月 日住院曾住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专科 次 目前诊断情况诊断 确诊医院 确诊日期 最近一次治疗效果1临床痊愈 2好转 3无变化 4 加重 危险行为1轻度滋事 次2肇事 次3肇祸 次4其他危害行为 次5自伤 次6自杀未遂 次 /7无经济状况1贫困,在当地贫困线标准以下 2非贫困 专科医生的意见 (如果有请记录)填表日期 年 月 日医生签名患者(家属)签名附件1填表说明:1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除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外,还应填写此表.在随访中发现个人信息有所变更时,要及时变更。2监护人姓名:

8、法律规定的、目前行使监护职责的人。3监护人住址及监护人电话:填写患者监护人目前的居住地址及可以随时联系的电话.4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尽可能精确,可只填写到年份。5既往主要症状: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填写患者曾出现过的主要症状.6. 既往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7. 既往治疗情况:根据患者接受的门诊和住院治疗情况填写.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尽可能精确,可只填写到年份。若未住过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填写“0,住过院的填写次数。8. 目前诊断情况:填写患者目前所患精神疾病的诊断名称,并

9、填写确诊医院名称和日期。9。 临床痊愈: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10危险行为: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若未发生过,填写“0”;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肇事: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肇祸: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11经济状况:指患者经济状况.贫困指低保户。12专科医生意见:是指建档时由家属提供或患者原治疗医疗机构提供的精神专科医生的意见。如没有相关信息则填写

10、“不详。附件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姓名: 编号随访日期 年 月 日本次随访形式1门诊 2家庭访视 3电话 若失访,原因1外出打工 2迁居他处 3走失 4连续3次未到访 5其他 如死亡,日期和原因死亡日期年 月 日死亡原因1躯体疾病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肿瘤 心脏病 脑血管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其他疾病 不详 2自杀 3他杀 4意外 5精神疾病相关并发症 6其他 危险性评估0 (0级) 1(1级) 2(2级) 3(3级) 4(4级) 5(5级) 目前症状1幻觉 2交流困难 3猜疑 4喜怒无常 5行为怪异 6兴奋话多 7伤人毁物 8悲观厌世 9无故外走 1

11、0自语自笑 11孤僻懒散 12其他 /自知力1自知力完全 2自知力不全 3自知力缺失 睡眠情况1良好 2一般 3较差饮食情况1良好 2一般 3较差社会功能情况个人生活料理1良好 2一般 3较差 家务劳动1良好 2一般 3较差生产劳动及工作1良好 2一般 3较差 9此项不适用学习能力1良好 2一般 3较差社会人际交往1良好 2一般 3较差危险行为1轻度滋事 次 2肇事 次 3肇祸 次 4其他危害行为 次 5自伤 次 6自杀未遂 次 7无 两次随访期间关锁情况1无关锁 2关锁 3关锁已解除 两次随访期间住院情况0从未住院 1目前正在住院 2既住院,现未住院 末次出院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室检查1无 2有 目前用药情况药物1:用法:每日(月) 次 每次剂量 mg药物2:用法:每日(月) 次 每次剂量 mg药物3:用法:每日(月) 次 每次剂量 mg用药依从性1按医嘱规律服药 2间断服药 3不服药 4医嘱勿需服药 药物不良反应1无 2有 9此项不适应 治疗效果1痊愈 2 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