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718635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12年宁德模拟)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5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读图,回答12题。1、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石油、煤炭、天然气B天然气、石油、煤炭C煤炭、天然气、石油 D石油、天然气、煤炭2M省可能是()A山东 B贵州C新疆 D河北解析:第1题,山西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重庆能源生产以天然气为主,黑龙江能源生产以石油为主,结合三省的优势能源,可知、依次为煤炭、天然气、石油,C

2、项符合。第2题,M省区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相对比例相差不大,新疆符合题意。山东天然气比例低,贵州油气资源生产比例低,河北天然气比例低。排除A、B、D。答案:1.C2.C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其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回答34题。3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酸雨蔓延 B市场收缩C资源枯竭 D运输量大解析: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无论是我国山西运出煤炭,还是鲁尔区运入铁矿石、石油等,运输量都十分巨大。答案:D4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可以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C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D进行产业

3、转移解析:两地工业结构都不够均衡,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可以积极调整工业结构。答案:A5为了解决中国石油供应紧张的状况,根本措施是()A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B鼓励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我国投资建厂C限制汽车产业发展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解析: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解决其供应紧张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答案:D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站,今后5年至15年之内,山东省将有海阳、乳山和荣成三个核电站相继投产。目前,规划中的海阳核电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计划2010年前期工程两台机组并网发电。读图回答67题。6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A经济发达,

4、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7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惟一举措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核电站建设的区位因素和发展核电的意义。答案:6.B7.C(2012年广东清远月考)国务院新近批复了海河、太湖、辽河和松花江流域的防洪规划,这些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

5、大江大河防洪标准,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对保障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2015年,北京、天津等主要城市的防洪标准可达到200年一遇。据此回答810题。8有关辽河与松花江的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辽河的含沙量小于松花江B辽河的春汛较松花江水量大C辽河没有凌汛现象,松花江有D辽河注入太平洋,松花江注入北冰洋解析:东北地区河流,越靠南,春汛水量越小;松花江流域植被状况较好,含沙量较小;松花江有凌汛现象;松花江注入鞑靼海峡属太平洋。答案:C9国务院批复的海河、太湖、辽河、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的不同流域以及不同河段的防洪标准不完全相同,其规划依据不包括()A以历史上发生在本河段的

6、大洪水为依据B以本流域的地形、暴雨强度等自然条件为依据C以本流域的社会财力、效益等的差别为依据D以本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标准值为依据解析:不同流域以及不同河段的防洪标准是以历史上发生在本河段的大洪水为设计依据,但由于各流域地形、暴雨强度等自然条件及社会财力、效益等的差别,其标准也不一样。答案:D10目前,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严格控制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A BC D解析:严格控制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属于非工程措施。答案:B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

7、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1112题。11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解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升级;发展低耗能、高产出环保型产业;禁止开发的行为是不合理的,这样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答

8、案:B12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B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解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和寻找新的增长点的过程中,会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迁入。答案:D在决定建设长江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埃及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1315题

9、。13下列关于两个工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的中游河段B三峡水利枢纽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C阿斯旺工程建在世界最大的河流上D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14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的需要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15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解析:长江中游是指宜昌

10、至湖口一段,三峡工程坝址位于三斗坪,在葛洲坝和宜昌的西侧,即位于长江的上游段。阿斯旺工程建在埃及境内的尼罗河上,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而不是水量最大的河流,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则其对生态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地区,不利影响主要在上游;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发电,对生态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下游河流两岸及河口三角洲,由于水量减少,河口出现海水倒灌现象等。三峡工程地处降水较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所以年径流量三峡工程大于阿斯旺工程。答案:13.D14.B15.C(2012年福建龙岩质检)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61

11、8题。16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影响B甲河下游受地形影响,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C均受地形影响D均受气候影响17关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森林茂密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D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口三角洲18关于两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甲河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发展航运、发展种植业等B乙河上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梯级开发、发展旅游等C甲河下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保护植被生态、发展畜牧

12、业D乙河下游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保护水质、发展灌溉农业解析:第16题,由经纬度等信息可知,甲河为尼罗河,乙河为湄公河。甲河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流域面积小;乙河上游流经中国横断山区,受地形影响,流域面积小。第17题,甲河上游因修建了阿斯旺大坝,河口三角洲的泥沙来源减少;乙河主要流经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流量大,流域内人类开发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较快。第18题,甲河上游可发展旅游、航运,下游发展种植业;乙河上游实行梯级开发,发展水电、旅游等,下游发展种植业。答案:16.A17.D18.B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是长江的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报告显示:长

13、江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水质呈整体恶化趋势以及水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等方面。据此回答1920题。19造成长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原因是()A流域内科技发达,水资源利用少B国家的宣传力度大,人们的节水意识强C长江水量充足,供远大于求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20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合理规划沿江产业减少污水排放,保护长江水质加强管理、依法治水等A BC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长江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第19题,长江流域地处季风气候区,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不利于稳定开发利用;且流域内上、中、下游经济发

14、展水平差异大,水资源利用程度差别很大,因而造成了长江流域总体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的状况。第20题,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有关,因此要加强管理、合理布局产业、减少沿江污染物的排放。答案:19.D20.D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2012年辽宁朝阳调研)图甲为我国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图乙是煤炭产区及外运线路。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图甲所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简要说明图甲所示地区发展工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有哪些?(3)图甲所示虚线地区范围内,在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发展与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解决?(4)图乙中显示我国煤炭工业空间布局所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结合图示,目前的能源输出方式主要有哪些?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知识有区域自然环境、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及治理等。第(1)题,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从该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方面说明。第(2)题,丰富的能源、有色金属和非金属资源使该地区发展工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第(3)题,该地区在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发展与建设中,在利用大量资源的同时对环境和交通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措施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