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对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初步调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711392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患沟通对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初步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医患沟通对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初步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医患沟通对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初步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医患沟通对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初步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医患沟通对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初步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患沟通对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初步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患沟通对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初步调查(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患沟通对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初步调查【摘要】 目的了解医患沟通中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感受状态的影响。方法 246例随机抽取的病例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对其心理感受的影响。结果 78%调查患者认为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对其心理有影响,68%患者认为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对其心理状态非常重要,25%患者回忆医生的语言和态度曾带给他们不良的心理体验,99%患者希望医生们倾听他们诉说。结论 恶性肿瘤诊疗中医患沟通问题不容无视。 【关键词】 肿瘤患者医患沟通心理感受影响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合理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2、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成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1。因此医患沟通显得非常重要,一些调查也发现,许多医疗纠纷所涉及的事件根本不存在医疗责任,而主要是医护人员不善于或不当的医患沟通所造成的2。本研究尝试发现是否由于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在北京肿瘤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的肿瘤患者,患者均被告知癌症诊断,自愿参与答复调查问卷。共收集问卷246例,其中男性94例,女性15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50.9911.69岁。肿瘤种类包括乳

3、腺癌、肺癌、大肠癌、胃癌、鼻咽癌、肝癌、子宫癌、卵巢癌、淋巴瘤等。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为确保问卷答复不受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并由愿意参与测试的患者本人自己填写、答复完成问卷中问题。问卷由调查小组自行编制设计,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询问临床医生的语言和态度是否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何种影响,在医生的语言和态度中哪些是患者认可的,哪些是患者反感的。 2 结 果 2.1 患者对医生的语言和态度的心理感受 78%患者认为在癌症治疗中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对自己的心理有影响,68%患者认为医生的语言和态度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其中有25%患者认为在他们的治疗过程中医生

4、的语言和态度曾带给他们不愉快的心理体验。99%患者希望医生有时间倾听他们的诉说,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29%患者认为或不能感受到医生愿意或有时间听他们诉说。 2.2 医生语言和态度调查 本调查在问卷中设计了两个题目,要求患者自己列出在癌症治疗中,他们感到医生好的语言和态度有哪些及差的语言和态度有哪些,答复率占整个调查25%以上的答案列于表1和表2。从中不难看出,无论列举的是医生表现好的语言态度,还是表现差的语言态度,都是能代表患者自身心理感受的语言,如“有同情心,对患者理解,“您感觉好些吗?这些语言和态度都代表患者内心对医患沟通的心理感受。这一非数字性、描述性结果值得我们思考。 3 讨 论 医患关

5、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活动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双方是相互依存又充满矛盾的两个群体。我国医疗行业长期处于“以医为尊的状态,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俨然以救世主的身份,病人完全处于被动的无条件服从的位置3,虽然这种状态正在被否认,也正在得到改善,但是仍有一小局部医生还停留在旧的生物医学模式下行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他们来说,还只是一种理论,仍未被应用到医疗实践中。根据国家卫生部发布医院管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年度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为98.47%,在引发医疗纠纷的诸多因素中,医务人员效劳态度不佳和医患沟通不当是发生医疗纠纷的第一大原因4。因此重视改善医患沟通对患者顺应医疗、减少医患矛

6、盾乃至医疗纠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癌症患者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有人关心他、理解他、抚慰他,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到达帮助患者完成对癌症的心理适应过程。有研究显示,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帮助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疾病的控制感,增强战胜疾病的心理,以及改善心理调节5。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医生的语言不当、态度不良会进一步增添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患者的心理痛苦,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医源性心理障碍6。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被患者和家属所注意,一句“好好休息,就可能使患者对该医生产生亲切的心理感觉,而一句“告诉你,你也不懂,那么会让患者对医生产生反感

7、,加大医患之间的距离感,甚至对医生失去信任。 医患沟通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对医生教育、培训来掌握沟通的知识和技巧,在西方兴旺国家,医患沟通已经是医学生在校教育的必修课。在我们调查过程中,有患者在答复调查问题的同时,在问卷上另外标注:“做这样的调查是对病人负责。由此可以看出,患者渴望改善医患沟通的心情,本研究只是在医患沟通对患者心理感受的影响做初步探试,力图通过患者的答复发现我们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改善医患关系做必要的努力。【参考文献】 1 张虹妍, 李清华. 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因素在医疗纠纷中的影响J.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4,11(2):36-37

8、.2 张家舫, 张新元, 黄松华, 等. 浅析医疗纠纷增多的成因与对策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16(6):20.3 何英, 陈秀兰, 李萍. 医疗纠纷中医患心理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2006,20(18):1599-1602.4 许剑峰,王文习,孙志坚. 医患沟通的心理学技巧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6,4(2):119-120.5 Tse CY, Chong A, Fok SY. Breaking bad news: a Chinese perspectiveJ. Palliative Medicine, 2003, 174: 339-343.6 Liu JE, Mok

9、E, Wong T. Caring in nursing: Investigating the meaning of ca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ncer patients in Beijing, ChinaJ. Clin Nurs, 2005,15(2),188-196.肿瘤病人精神心理问题识别【摘要】 肿瘤患者引发的精神心理问题十分常见。以焦虑最为突出,其次是抑郁。影响肿瘤患者精神心理问题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与癌症疾病和治疗相关因素,一般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熟悉精神心理异常的表现,结合体验和辅助检查能及时识别肿瘤病人的精神心理问题。 【关键词】 肿瘤患者

10、精神心理诊断肿瘤是严重危及生命健康的疾病,由此引发的精神心理问题十分常见,其重要性愈来愈被临床医生所认识,但许多精神心理问题常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识别。肿瘤病人的精神病症以焦虑最为突出,其次是抑郁,其它的精神病症也可以发生。本文介绍它们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 焦 虑 焦虑是人在预期可能发生不良后果时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响。对于肿瘤患者,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癌症可能带来伤残和疼痛、威胁生命、有关治疗可能带来的痛苦、经济方面的损失、家庭关系的稳定、尊严的削弱或丧失、对前途的影响等1。焦虑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一为急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一为广泛性焦虑,两者均可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症2。

11、 1.1 急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 起病急,多发生在等待确诊或初步诊断为癌症或病情发生突然变化时。病人有难以自制的惊慌、恐惧、紧张不安、可能有濒死感、窒息感,失去控制感、大祸临头感或不真实感;可伴随以下植物神经病症: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前压迫感或不适感;喉部阻塞或透不过气的感觉;头昏、头晕或失平衡感;手脚发麻或肢体异常感;阵发性冷热感;出汗;晕厥;颤抖。发作期间可能有明显的运动病症,如踱步、搓手顿足、惊叫、呼救或抓住他人不放。发作在几分钟至2小时,很少超过2小时。发作间隙可以正常,也可有少许焦虑病症。 1.2 广泛性焦虑 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病症为持续性的精神和躯体焦虑,如游移不定的紧张不安

12、,经常提心吊胆,预感到自身会发生某种不幸,过分关心周围事物,但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激惹。有些病人有运动性紧张,如肌肉紧张、颤抖、坐立不安、搓手顿足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出汗、心动过速、口干、颜面潮红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尿频尿急、便意等。 严重的焦虑会开展为恐惧。恐惧有明确的对象,如恐惧手术、恐惧癌症复发转移、恐惧死亡。而焦虑是一种难以言状的不安,可以没有明确的对象。如恢复期肿瘤病人的无根据的焦虑恐惧。癌症病人常同时存在焦虑和恐惧,如病痛使患者恐惧,同时又为生活、工作而焦虑。恐癌症是一种特殊的焦虑症,多发生于康复期病人,在此期间,病人时刻担忧复发或转移,不断地看医生,要求得到绝对无癌的保证,对

13、于这些病人,身体任何微小的不适,都会引起恐慌。 2 抑 郁 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悲伤、沮丧、苦闷、失望的情感,多同时伴有焦虑、疑病病症。患者难以从悲伤的心境中自拔,也难以接受别人的帮助而摆脱苦恼。如病症严重到影响正常精神活动,那么称为抑郁状态,表现为心境恶劣,情绪低落,对周围的兴趣减少,自觉脑力不够应用,反响及思维缓慢,有的患者形容脑子像凝固了一般。病人可能自责自罪,常静坐一隅单独伤心,回避亲友同事,有自杀意愿或自杀行动是抑郁的特征。可观察到病人言语减少,声音卑微,行动缓慢,终日呆坐或卧床,懒于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的患者可能强颜欢笑,但行为举止脱离现实或不可理解。有的那么不由自主地回忆往

14、事,希望向人表达自己的不幸,在情感渲泄后自觉心情好转。 抑郁多发生于病情晚期,且常伴有睡眠障碍、胃纳减退、性欲低下、便秘、体重下降等躯体性障碍,因此需要与肿瘤引起的躯体病症认真加以区别。 局部癌症患者可能会掩饰自己的抑郁情绪,有意表现乐观,但活动减少;回避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丧失、早醒、情绪焦躁、易发脾气,故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时可能会有局部癌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漏诊。深入检查会发现患者的悲观和绝望心境,这种隐匿性抑郁情绪在临床上易被无视,因此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了解癌症的抑郁情绪更可靠。 在晚期特别是伴有疼痛的肿瘤病人中,抑郁可能是主要的病症。癌症病人的抑郁,80%得

15、不到重视和治疗。 3 其它精神病症 3.1 易激惹 治疗无望使病人灰心丧气而易激怒,它反过来使情绪呈现更大的波动,每因小事而冲动、发怒、气愤、悲伤、哭泣,如家属未按时间前来探视,饮食可口与否都可以引起病人的极大不满,给人以难以相处的感觉,而病人那么感到别人在成心疏远他,甚至对周围的人抱敌视态度,但也有对人特别亲热,爱倾诉病中痛苦,以博取别人的同情。 3.2 孤独感 与周围人有隔膜,孤独无助,社会信息剥夺和依恋亲人的需要不能满足是病人产生孤独的主要原因。 3.3 失助感 病人假设认为自己对所处环境没有控制力,就会有失助感,它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情绪,进一步泛化即为抑郁。与失助感相联系,病人往往有自怜和自悲情绪,内心中有无数的怨屈需要发泄,或处于梦样状态,做些对人对己都毫无意义的活动。可发现有的病人时而面对镜子进行自我辞别,回首往事,顾影自怜。 3.4 被动依赖 肿瘤病人更容易受到家人和周围同志的关心照顾,成为被人关注的中心,病人自己也变得被动、顺从、娇嗔、依赖,变得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生活处处需人帮助照顾。 3.5 多 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