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设计与反思4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9171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设计与反思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设计与反思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设计与反思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设计与反思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设计与反思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设计与反思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设计与反思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理念: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的三种曲线方程,也是平面解几的核心内容。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概念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相类似。教材处理也相仿。在整个平面解几中,所处的地位作用是一样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是学好圆锥曲线关键之一,对后面能进一步理解掌握由曲线求方程和由方程讨论曲线性质,从而借助形和数的对应关系,把形的问题转化为

2、数来研究。再把数的研究转化为形来讨论。这是解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双曲线的概念及其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板演示、数形结合,从运动变化观点来认识、掌握双曲线及其方程,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二)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难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标准方程的建立。关键:能正确运用双曲线的定义建立方程。(三) 教学基本思路:由于“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从

3、教材地位、作用以及内容极其相似,在建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概念之前,先复习回顾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再提出问题引入概念。由于轨迹问题通过板画无法达到意想的效果,又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在教学中,借助于几何画板演示轨迹 ,讨论轨迹,引导学生说出轨迹 的定义、轨迹的变化情况(即参数关系)从而引出双曲线定义,提高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能力。三、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 因素 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四

4、、教法选择: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发现法、类比教学法、电化教学法理论根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复习回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通过类比引出双曲线的定义,在概念的理解上,用步步设问、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建立上 ,借助电脑,演示轨迹变化的动画过程,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五、教学过程设问1:椭圆是如何定义的?及标准方程如何? 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一定值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其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

5、上 (ab0) 焦点在y轴上 (ab0)(设计说明:双曲线与椭圆是同类有心曲线,它们从定义、方程到几何性质极其相似。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概念及其性质,在引进双曲线定义之前,先回顾椭圆定义及其与定义密切相关的参数变化很有必要。为此先复习演示椭圆)问题提出设问2:若把椭圆定义中的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改成“距离之差”,这时轨迹又是什么?设问几个问题:(1)轨迹叫什么曲线?(2)其中|MF1|与|MF2|哪个大?(3)点M与F1,F2的距离之差是|MF1|-|MF2|还是|MF2|-|MF1|?(4)如何统一两距离之差?(设计说明:问题提出后再演示双曲线轨迹,其目的是为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双

6、曲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个常数2a(小于|F1F2|=2c)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两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焦距。轨迹讨论:讨论a与c的关系(1)0ac:动点M的轨迹是什么?0ac:动点M的轨迹又是什么?ac:动点M的轨迹不存在。(违背三角形边的关系)(设计说明:由于椭圆与双曲线中,参数a与c的大小关系对轨迹的影响,在学生的印象中比较淡薄,往往容易出错,再次展示a与c的大小关系对轨迹的影响,便学生加深对轨迹的认识。)建立方程:按下列四步骤进行:建系、设点、列式、化简从而得出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 (a0,b0) 焦点在y轴上 (a

7、0,b0) 其中:c2=a2+b2 记忆:正项定焦轴(设计说明:在给出双曲线的第一种标准方程之后,可直接通过对换坐标而得第二种标准方程。)例题解析:例1:已知两定点F1(-5,0),F2(5,0)求到这两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的点的轨迹方程。变式(1):若两定点为F1(0,-5),F2(0,5)则轨迹方程如何?变式(2) :若两定点为|F1F2|=10则轨迹方程如何?(设计说明:本例与变式(1)是在已定的坐标系下直接利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来解决轨迹方程。变式(2)是在未定坐标系下建立轨迹方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方程: (1)a=4,b=5,

8、焦点在y轴上。 (2)a=3,c=5 (3)a=2,焦点在x轴上,且过点A(5,2)(设计说明:课堂练习与例题配套,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建立轨迹方程。)六、课堂小结: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个常数2a(小于|F1F2|=2c)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两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焦距。椭圆与双曲线比较椭 圆双 曲 线定 义MF1|+|MF2|=2a|MF1|-|MF2|=2aa,b,c关系ab0a2=b2+c2ca0c2=a2+b2方程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设计说明:由于双曲线与椭圆内容极其相似,所以在课堂小结上有必要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七、教

9、学反思:在本节课中结合双曲线的教学的特点,一定要让学生动脑想,大胆猜,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教给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这是一节介绍新知识的课,而且这节课还非常有利于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过程、结论并重;知识、能力、思想方法并重”在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尽量避免学生被动接受,而采用讨论式,引导学生探索,重视探索过程在整个探求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旧知识”及“旧知识的形成过程”,并用它探求新知识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以往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讲解为主,在教学中,往往缺少从定性的描述到定量表示的思维过程,即缺少“意义建构”。本设计致力于展示图象是如何生成的。在图象的发生、发展中,通过层层设问,调动学生的思维,突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节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逐步探索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逐步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方程,初步学会如何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并渗透数形结合法思想。本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