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包健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65817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包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包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包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包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包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包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包健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从农村生活中吸取题材,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波士顿以北,还有林间空地雪夜林边小驻等。文题背景:【文题解说】未选择的路:用“未选择的”修饰“路”,揭示了诗歌的切入点他虽然写了已走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创作背景】未选择的路首次发表在1915年8月的大西洋月刊上。第二年作者又把它作为首篇编入诗歌集山间低地。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以后一直坚持

2、写诗,但很少能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了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文章主旨:未选择的路一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课文分析: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实,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

3、活哲理。诗歌的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通过设计分明的朗读教学层次,突出让学生在朗读感受中获得知识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外国诗两首应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区分诗中的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从而自觉接受思想教育。本课为1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2、教会学生使用象征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3、引导学生慎重的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四、教学过程:

4、(一)新课导入:导入一(谈话式):出示两条不同的路的图片,请你分别描述一下两幅图片。假如让你选择,你想走哪条路?导入二(情境式):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可我们却只能走一条。那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将如何作出选择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首诗未选择的路,或许对你能有所启示。(二) 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其代表作有诗集有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三)检查预习: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伫立

5、:长时间地站着。幽寂:幽静寂寞。延绵:延续不断。荒草萋萋: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涉足(sh):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尴尬:(gn g)处境困难,不好处理。(四)听读诗歌:听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节奏,感受诗人的情感。(五)自由读诗:1、朗读诗歌,自由读。2、注意诗歌的停顿节奏,语音的准确性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

6、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六)感知诗意: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提示:找关键词语)(1)、第一节哪个动词最能体现作者当时的心境?(2)、第二节哪一词语最能体现主人公当时的行为?(3)、第三节中哪一词语最能体现主人公当时的情感?(4)、第四节中哪一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明确:诗歌主要内容:第一节:诗人面对两条道路的选择,犹豫不决。第二节:诗人选择了一条

7、人迹罕至充满诱惑的道路。第三节:诗人做出了选择,但心中不胜唏嘘。第四节:诗人假想多年后对未选择的路的感叹。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七) 赏读诗歌:1、第一节:诗人为何在路口久久伫立?因为两条路只能选择其中一条,一旦选择,将难以回返。作者为此犹豫不决。语速:缓慢 情感:忧郁而迷茫2、第二节:诗人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从哪些地方看得出来?诗人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的艰难道路。“荒草萋萋”“诱人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看出。语速:轻快 情感:好奇而向往3、第三节:为何说难以再回返?因为人生的道路不同于

8、现实之路,走错了还可以回头;人生之路需要用很长时间来践行,才能得知选择的对错,而知晓之时,已是韶华白首,难以更改。语速:缓慢 情感:伤感而无奈4、第四节:全诗最后作者为何将感慨的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因为这表现了一种大众心理,大家在走着自己当下的道路时,都会对没选择的路有所留恋和向往,这样更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共鸣。语速:缓慢 情感:惆怅而遗憾(八) 质疑探究:1、 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思考: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 。一般要统摄全篇。内在联系。比喻,是

9、一种修辞手法 。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相似性。2、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补充介绍:弗罗斯特选择的路: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作出一个重要选择:辞去在师范学校教书的平坦、安稳的生活,选择了诗歌创作。他们卖掉了祖父留给他的农场,来到大洋彼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不久,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以它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这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后来,他先后出版了10部诗集,成

10、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九) 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1.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所以必须慎重;2. 人生的选择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3. 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磨炼人。(十) 对比赏析: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两首诗有什么不同?2、这两首诗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十一)诗歌主题: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悔意由此而生,忧郁

11、因此而起,于是对未选择的路产生怀恋向往,这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十二)拓展积累:说“路”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鲁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十三) 课堂练习:1、 未选择的路中“路”象征( )。A田间小路 B林间大路 C人生之路 D河边小路2、未选择的路是_(填作家国籍)诗人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_。3、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教师寄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重选择现在的路,就是为明天的成就作了铺垫。(十四)布置作业:根据你对道路的理解和选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诗路,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你也具有是一样的才情!(十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