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00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640995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0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0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0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0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0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寂静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0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寂的春天给人类的启示谈牢固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196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部科普图书,名叫沉寂的春天。她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物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后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劫难。当时美国的某些都市已经浮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政府的公共政策中还没有有关“环境”的条款。因此,沉寂的春天一问世,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敲响了人类将由于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但是,犹如达尔文物种来源的问世遭到袭击同样,卡逊的沉寂的春天也遭到剧烈的抨击。它那惊世骇俗的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一方面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剧烈抨击,那些靠牺牲环

2、境发财的人指责卡逊是“歇斯底里”,是“煽情”,是“危言耸听”,另一方面,她的有关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也强烈地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如果翻阅20世纪0年代此前的报纸或书刊,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保”这个词。这就是说,环保在那时并不是一种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回忆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标语“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里,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来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始终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对的性,因此,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目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筹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蕾切尔卡逊第

3、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对的性提出了质疑。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与否懂得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老式挑战?沉寂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作为一种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袭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历史是公正的。199年,即在卡逊去世后的第8年,也是该书问世的第0年,沉寂的春天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的书。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任职内专门为此书作序,高度评价此书的重大意义,夸奖此书是“一座丰碑”“变化了历史的进程”。这本科普图书之因此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因素就在于它留给人类以振聋发聩的启示,引起了一场有关

4、发展观问题的世界性大讨论。一、发展观问题的来龙去脉发展观是有关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规定的总体见解和基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0近年的时间里,在世界各国致力于战后重建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确发明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也引起了生态恶化、能源短缺、失业人口剧增、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动乱频繁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还是在经济发展中可以避免的现象?究竟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先后形成了如下发展观:(一)发展经济增长的发展观。2世纪50年代后来,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

5、国家普遍把国内生产总值(GD)作为评判发展的首要原则,把发展单纯归结为物质财富的积累。成果在有些国家浮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甚至是“负发展” 的现象。(拉美陷阱)(二)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2世纪0年代末后来,人们在肯定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本上,更多地注意到发展中的质的变化,觉得发展不只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并且涉及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虽然这一发展观没有考虑到后裔的发展空间问题,但它比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要全面、成熟些。它表白人们的发展观开始由单一性、片面性向多元性、全面性转变。(三)发展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2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全球性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

6、题越来越突出,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和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强调以将来的发展规范目前的行为,主张实目前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基本上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它表白人们的发展观在多元性、全面性的基本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四)发展=以人为中心+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世纪80年代,联合国推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发展学论著新发展观,强调发展应当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提出发展应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增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观虽然提出“以人为中心”,但含义

7、不够明确。尽管如此,总的来说已经比较接近科学发展观了。从近5年来国外发展观演变的轨迹可以看出,人类对发展观的结识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起来考虑。但是,由于受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影响和制约,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缺陷。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世纪0年代全球有54个国家人均收入下降,更有21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标下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缺少经验,国内在发展观问题上也曾走过弯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党越来越注重发展观问题。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两代发展观(或发展战略):第一代:改

8、革初,19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一种重要内容就是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观:主题是加快发展 特点是不平衡发展(容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战略:加快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第二代: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建设转向全面发展)。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观(发展战略),增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观:倡导共同发展,缩小差距 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第一代:重要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邓小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江泽民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二代:重要解决如

9、何发展的问题。发展什么,即科学的发展观。二、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为什么?)一方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规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解决好这个本质问题,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用发展的措施解决迈进中的问题,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这个新思路是什么?从大的方面来看,就是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的同步,努力增进人的全面发展。显而易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规定和发展的新思路。另一方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10、会的必然规定和重要保障。通过改革开张0近年来的发展,国内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这个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它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的相比较,尚有很大差距,缩小这个差距的任务还很繁重。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近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的,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就是对全面

11、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定。同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相比,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六个“更加”是一种系统目的,但目前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方面,如“三农”问题。所谓“三农”问题,简朴来说,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国内是一种农业大国,全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应当说,我们党历来对“三农”问题都是高度注重的。据记录,从17年到,以“中共中央”或“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献合计6个。特别是从192年到986年,中央持续下发了5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献”。有力地指引了农村改革,支持了农业生产发展,增

12、进农民逐渐走向富裕。但我们也要苏醒地看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值得高度注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困难。据记录,截至底,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民收入高3.2倍;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长农民收入。正是基于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性、急切性,新年伊始,中央正式发布了有关增长农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一般称“一号文献”。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种有关增进农民增长收入的文献,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增进农民增收问题的注重限度。不和谐的体现的又一种例子:从社会发展关系上来看,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标(收入、寿命、受教

13、育状况)中国是0.21,排在75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04位,GDP虽然排在世界第六位,但人均DP很低。第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按现行汇率计算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初次超过千美元,到,将达到3000美元,社会发展进入了核心时期。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步,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重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长,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

14、突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资源挥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短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大量存在。例如,国内工业产品的单位消耗能源是美国的3.5倍、欧盟的5.9倍、日本的9.7倍;废水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超过环保容许量的8%;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居世界第一,超过环保容许量的77%。全国七大水系(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松花江嫩江、辽河)竟有一半的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有人甚至编出打油诗来挖苦某些地方的环保状况:“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近几年来浮现的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劫难已经使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水资源匮乏、水污染突出、用水严重挥霍。目前国内水安全问题已

15、相称严峻。国内人均水资源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被列为世界上最贫水国家之一。全国66个都市中有400多种供水局限性。涉及辽宁在内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则不到世界人均值的1/8。辽宁水资源%在丹东。大气环境恶化。据记录,全国38个大中都市中,只有3.55的都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原则,而空气质量达到一级的都市只占2.9。国内北方都市每平方公里每月的降尘量50多吨,有的地方高达0多吨。耕地面积减少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国内人均耕地仅08公顷左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处在倒数第三位。湿地资源不断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2世纪50年代,素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省共有大小湖泊1066

16、个,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到80年代仅剩余39个,总面积缩小到266平方公里。草地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海洋环境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运用力度不断加大,国内海洋污染限度日益加剧,海水水质下降导致赤潮发生频率增大。赤潮在0世纪60年代此前在国内属于罕见事件,平均约五六次才发生一次,80年代增至平均每年次,192年多达50次。(简介赤潮的例子)。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国内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地震等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本地的生产、生活,也威胁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安全。998年的特大洪水在国内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和被誉为粮仓的东北平原肆虐,受灾地区人口达.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