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638241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成本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的行为或技术施加持续的约束。这三条途径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都有可能被我们利用。科学家已经告诉我们未来大气能承受多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现在的理由是世界如何形成共识并采取相应的集体行动和合作来达到我们的目标。有些国家开始征收碳税(如欧洲摘要:温室气体排放及发展低碳经济是最大的市场失灵,这主要表现为作为世界最大外部性的低碳经济、作为全球公共物品的低碳经济以及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搭便车理由。发展低碳经济中市场失灵的主要理由是缺乏有保障的

2、财产所有权以及温室效应。因此,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有保障的财产权,从源头上减少对化石燃料的开采,还要公平地分配排放权。发展低碳经济面对着市场失灵,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市场机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来修正、调整市场,从而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建立和运转。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或转变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规则,要把减排、低碳、环保等因素通过规则、制度及政策嵌入到市场的制度框架中。关键词:低碳经济;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搭便车1005-0892(2013)01-0012-11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指的是因一些特殊条件,自由市场不产生最优福利,因此

3、与经济学家构建的完全市场经济的抽象模型相比,是失灵的。本文试图用市场失灵的理论描述低碳经济,分析发展低碳经济中市场失灵的特殊性,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倡议。一、作为世界最大外部性的低碳经济外部性的概念最早是由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提出的。马歇尔的学生、经济学家庇古认为,如果出现生产者的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不一致,则存在生产的外部性。如果边际私人净产值小于边际社会净产值,则存在“外部经济”,即有正的外部性;如果边际私人净产值大于边际社会净产值,则存在“外部不经济”,即有负的外部性。外部性不仅在生产领域存在,在消费领域也存在。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外部性会导致

4、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从经济学角度看,气候变暖源于跨国外部性效应的影响,此时一个国家的行为使其他国家获利或受损,且无法通过市场来进行弥补。气候变化理由的外部性不同于传统外部性理由,即前者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外部性理由,影响到周边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状况。关键是这种外部性发生在主权国家之问,如在一国内通行“谁污染、谁治理”的规则在国与国之间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在工业化过程中,对化石燃料越来越多的消耗导致空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增加,并造成了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理由,与此同时,大气环境容量由充裕变得稀缺,当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实质上是对大气环境容量的消耗。由于对大气环境容量产权的界定、分配和保护的交

5、易成本十分高昂,因此大气环境容量一直作为自由获取资源(open-access resource)而存在,此时,私人对大气环境容量的消耗将难以计入私人生产或消费活动成本,从而形成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成本(外部成本),私人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成本与环境成本之和形成社会成本。如图1所示,私人的生产或消费活动如果不考虑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环境成本(MEC),则以边际私人成本曲线(MPC)为依据,将有效率的活动量(排放量)定为Q;如果考虑环境成本,则应以边际社会成本曲线(MSC)为依据,将有效率的活动量定为Q*。(Q-Q*)是超过大气环境正常承受并产生气候变化危机的私人生产或消费活动量,这部分活动量所产生的利益

6、可以明确地界定为私有产权,而产生的环境成本将由社会共同承担。当存在外部成本时,自由市场难以界定环境成本的归属,因此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大气环境容量有效率的使用,即温室气体有效率的排放,而温室气体排放过程又是不可逆的,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其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危害不可避开,此时,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就变得十分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外部性与其他污染物相比还体现了几点特殊性:第一,气候变化理由是全球性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并且在影响上也是全球性的,但其中也存在不公平性,发达国家对现有的温室气体积累水平的责任更大,而气候变化却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更大;第二,温室气体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将会存在很长

7、时间,这种积累难以清除,其影响是长期且持续的,并且还受到流量一存量进程的支配;第三,在科学链条的大部分环节上,其影响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第四,其潜在的影响巨大且是不可逆的。新制度经济学是从外部性入手讨论产权的。而外部性实际上是成本或收益的承担理由。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不存在外部性理由。当产权不明晰导致外部性时可通过产权明晰使外部性内在化。还有一种复杂的情况,即产权无法界定或判定成本很高时,通过产权使外部性内在化就行不通了。科斯在社会成本理由一文中指出外部性理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由具有相互性。这种相互性使产权界定非常困难。像温室气体排放就属于这类理

8、由。若一个工厂“有权”污染,污染所引起的成本是由被污染者的存在造成的,因而污染不是它的“个人成本”;如果“无权”污染,就必须为污染付费,因而污染就是它的“个人成本”。但“有权”或“无权”尚未确定时,成本或收益就无从谈起。我们向大气的排放及其权利的界定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由。低碳经济制度安排的基本功能在于使外部性内在化。人们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制度变迁。传统经济学将消费和生产视为大好事,而对最终会导致消费和生产两种活动不可持续的环境耗损与环境质量恶化则少有考虑。经济学在计算成本时只考虑与自身相关的成本(即私人成本),而没有考虑社会成本。只考虑经济成本而不考虑自然成本或环境成本;只考虑当期

9、或显性成本而不考虑远期成本或潜在成本。环境理由是人类认识有限理性的结果。还有人们往往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把环境保护与降低成本、科技创新对立起来。波特假设及实践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但是认知上的转变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若每个经济主体都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好处,并付之于行动,那么人类社会的福利会大大地改善。但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作为一种公有资源(mon resources)具有天然的产权模糊性,因为它是以没有实体形态的大气为载体的,大气的广阔性导致了其容量资源的总量是难以确定的,而大气的流动性以及边界的模糊性导致了其在形体上难以分割,对其产权进行界定的

10、成本十分高昂。由于产权边界的模糊性,第一,使得大气容量资源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任何人对容量资源的消费不能自动地排斥其他人对其进行消费。第二,任何人在使用大气容量资源时所产生的成本无需完全由自身承担,确切地说,在大气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对人类存活和健康尚未造成危害时,成本由环境的净化系统承担;如果超出了环境可承受范围,并对人类存活和健康形成危害时,成本则由受害人群共同承担。另外,对大气容量资源的消费不会产生任何机会成本,生产者对容量资源的使用并不会损失对其他资源的消费机会,因此,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生产者竞相使用大气容量资源的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负外部性。第三,任何人减少对容量资源的使用、削减污

11、染物的排放,或者通过大气治理来增加容量资源,也由于产权的模糊性而无法获得相应的收益,任何对大气容量资源形成增量的行为都会对社会形成正外部性。因此,即使面对容量资源的有限性约束,使用者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增加容量资源供给还是存在动力不足的理由。对于人类社会来讲,资源不足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来弥补;但是对于具有全球外部性的温室效应我们还难以通过某项技术发明来解决,它必须通过转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来解决。而在几个主要温室气体中,又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惰性最强、存量最大,因此最难治理。如果人类社会能够有效地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的排放,有效地阻止气温的上升,从而避开气候变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损失

12、,那么就会产生最大的正外部性。反之,如果我们还是照旧发展高碳经济,那么就会产生最大的负外部性。结合以上的分析,一方面对其消费所造成的成本无法明确地由使用者独立承担;另一方面,对大气治理所创造的新容量资源也无法明确地归属治理成本的承担者,因此,在自由市场中,大气容量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始终难以达到均衡。如何解决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外部性理由?这里有多条途径可供选择,第一,征收碳税;第二,以分配到的或拍卖到的排放权交易为基础的碳交易;第三,借助管制和标准化的隐性定价,可以给包含额外成本但旨在减排的行为或技术施加持续的约束。这三条途径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都有可能被我们利用。科学家已经告诉我们未来大气能承受多

13、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现在的理由是世界如何形成共识并采取相应的集体行动和合作来达到我们的目标。有些国家开始征收碳税(如欧洲 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成本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一些国家),有些国家和地区开始碳排放权的交易。这些都有利于把碳排放的外部性内在化。但是人类社会采取的行动还不足以达到我们的目标。还有的采取一些环境保护的举措也可以达到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如美国的燃油效率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每加仑最低行驶里程的联邦标准,近年来已经延长了几次。又如意大利推行了“白色证书”制度,以激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4、在节能减排模式的探索中,政府与市场分权治理的解决思路得到了普遍认可。人们一致的结论是,气候理由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市场机制在应对外部性理由方面往往失灵,行政性环境管制也因为信息不对称理由效率低下,因此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由于兼顾市场与效率原则而成效显著。斯蒂格利茨认为,进行社会准则的教育也是解决外部性理由的一种办法。他认为由于人们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所以人们要时时刻刻用社会准则来要求自己。现实生活中,生态环境理由有时市场管不了,政府也管不了,即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理由,最后要靠公众的“觉悟”来解决理由。要使公众具有环境保护觉悟,并形成某种环境管理的手段,需要另一种制度安排,这就是新

15、制度经济学中所指的非正式规则,即“意识形态”。就环境理由而言,就是环境意识、环境观念、环境道德、环境习俗、环境习惯、最后发展到环境自愿行动等。新人类行为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行为导向和动态调整两个方面。行为导向具体表现为,该战略力图通过采取鼓励、支持、推动、示范等多种措施转变公众的行为和态度,使其形成有利环境保护的偏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市场失灵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好、行为规范和习惯。动态调整则具体表现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随人类行为、态度和偏好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二、作为公共物品的低碳经济对于人类社会来讲,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一个解决公共物品的理由。这涉及到以下四个理由:(1)低碳经

16、济是一个全球性公共物品,(2)全球性公共物品的最优量及特征,(3)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公共物品,(4)解决全球公共物品理由的难点。一般认为,全球性公共物品是一般公共物品在时空上的拓展。从空间角度讲,全球公共物品的受益者广泛,突破了国家和区域的界限。从时间角度讲,全球公共物品的提供不仅使得当代人受益,也会使未来数代人从中获益。全球性公共物品的提供远比一国内的公共物品的提供要复杂。它的收益与代价是全球性的,政策制定则侧重于国内层次,这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妨碍了产品的有效提供。一般认为国际领域的公共产品融资比国内公共产品更加复杂,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操作体系。在生产结构上,则需要一种协调机制来把握全球性公共物品管理的整体结构。大气是一个公共物品,大气是“地球上人人有份的最大公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就成为理由。相关物品和服务的市场情况并不能反映对大气的不同消费和投资的后果。气候变化与一般的公共物品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一是人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