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636917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一剪梅|永遇乐|扬州慢|鹊桥仙| 教学目标1、 理解七首词各不同的表现特点,体会婉约、豪放派各异的格调。2、 分析掌握含义深刻的词句。品味词中含蓄精警,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词句。3、 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景中见情、层层铺叙;用典化句,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的作用。4、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办法。评价其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5、了解?雨霖铃一词中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尽情铺叙的写作特点。6、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7、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服务的爱国热情。8、了解?扬州慢了词寓情于景、化用杜牧诗句含蓄婉

2、曲的格调。重点难点1、 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了解宋词豪放派的格调特点。2、 体会婉约派词的格调,学会鉴别和扬弃哀伤缠绵的情感。3、 能熟练背诵七首词。教学过程虞美人一、 背景材料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被俘,软禁宋都汴京,春花秋月使他触景伤情,回想昔日南唐的宫廷生活,愁苦万分,写下的一首词。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五代时南唐中主李王景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李煜政治无能,文艺上却以史诗文无所不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工于词。早期词作以反映自己帝王、宫廷生活为主,思想意义不大,被俘后,词作抒发亡国之痛,及其对屈辱的囚徙生活的愤懑、感伤,有动人的

3、艺术力量,语音清新,形象饱满,意境深沉。?虞美人,唐玄宗是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小令,双调。二、 谋篇立意此词相传是李煜的绝笔。这首词通过不堪回首故国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比照,抒发了李煜对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无比深长的悉恨和悲哀心情。三、 层次结构上阕一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并不因为人事变迁而有丝毫变化,面对依旧美好的自然景色,不由得想起故国美好生活,因而无数往事无数愁苦涌上心头,因而怕见眼前现实东风吹指的月夜转入想象,构想同样春风吹拂的故国该是如何呢?下阕起始两句是想象中的故国的样子: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不由勾起万端愁绪,因而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苦,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合,道出对故

4、国的思念和亡国之苦。作者把即景抒怀和抚今追昔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故意潮的波澜起伏而抒发感情。“何时了充斥哀怨;“知多少感叹无穷;“又东风织进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句句言愁,而无一个愁字。直到最后,才取滔滔不尽的江水为喻,尽情地倾吐满腔的悲愁。全词由写眼前之景,转入虚写故国明月再由虚写想象中故国图景,转入实写词人现实之愁。整首词感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四、写作特点生动、贴切的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李煜别有创意地从正面用波涛滚滚的长江比喻他无穷无尽的哀愁,生动贴切,写出愁恨的深长,浩渺,无边无际。意境博大,感叹深沉,具有极

5、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五、重点难点讲析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诗人为什么用“何时了而生发感慨?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思念,更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慨。雨霖霖一、 背景材料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离开京城,作别恋人,在倾吐深深离愁时,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感叹和压抑的愤懑。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称柳七,福建崇安人。本热心功名事业,

6、但仕途坎坷,曾以词诣宋相晏殊,因内容格调不为宴殊所喜,失意无聊,流连坊曲,乐工歌伎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辞,始行于世,甚至传入禁中。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戡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改名后,方于景佑元年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目睹了都市繁华,熟悉偎红依翠生活,颇多描写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亦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律,善于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开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处

7、,即能歌柳词。其词即事言情,融情入景,朴素清丽,音律谐调。?雨霖霖为唐教坊曲名。据?太真外传载,唐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迁蜀,“上至斜谷口,属霖雨弥旬,于栈道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霖曲以寄恨焉。宋人用此曲为新声,遂为词牌名。二、 谋篇立意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为烘托,叙述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仕途失意的仰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意致绵密。三、层次结构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开头三句写别时景,地点,节序。“都门两句,写词人矛盾心情。“执手两句,写恋人的眷念之情,难舍难分。“念去去三句,写远别相见无期,离愁之深。下阕:写别后痛苦,伤情无限。开头

8、两句,陈说离别情,点明主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实写,明写景,暗写情,名句绝妙。后四句,写离愁之深,令人神伤,无穷意味。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通过不同侧面,层层刻画,步步深入,使得意境全出,出人意料。四、写作特点1、 结构主线清楚,层次清晰,前后呼应,自然流畅全词以“离情为线,贯通全篇,不论写时间和空间,都紧紧围绕它。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黄昏,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论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泪眼的“兰舟旁,从墓霭沉沉的“江

9、上,到晓月残风的“远方,以及良辰好景虚设的“某地,空间万变,“离情不易。抓住了主线,突出了主题。将真挚的爱情写得淋漓尽致。词人表现“离情,写得层次井然,重点突出。从离别之前到离别之时,再到离别之后,从环境勾勒到情态刻画再到描摹寂寞,层层刻画,步步深入。不管勾勒环境,刻画情态,遐想未来,词人都注意把景物染上主观色彩。或因情造景,借景抒情,或因情而设景,以景传情,从而使情景和谐统一,交相辉映。全词叙述的的离别之痛,作者选择冷落的秋景作烘托,情和景水乳交融,发明了富有诗意的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由于主人公心情暗淡,天容水色便披上了阴影。“杨柳岸,晓风残月,主别之后的词人,孤寂冷落,

10、所以选用的景物也孤单冷清,令人望而生寒。在这些句子里,词人并未写自己如何苦闷。但从这些景物里,我们已经深深地窥见词人心灵深处的沉痛哀伤。这种写景,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是写景还是抒情?以词中简直不容易分辩出来,总起而论,上阕实写送别,所选景物多实景,是借景抒情;下阕是虚想别后,所选景物多是想象之景,是因情设景。由此可知,词人写景,完全是为抒情效劳的。是本词到达情景交融的主要原因。五、重点难点分析1、?雨霖霖写分离之情,始终与写景交织,且有白描而传神,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寒蝉雨歇,效个送别,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氛围和情调。试想:在树上寒

11、蝉凄惨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悬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办。就在此时,阵阵骤雨,刚才停歇,心上人作彼此就在天各一方,这时节,动人愁思将如何抒发出来呢“2、烟波暮霭,写船开时的景,千里烟波,愁云弥漫,遥望远天,暮霭沉沉,这又是怎样一种令人肝肠寸断的情景呢?晓风残月,构想酒醒后岸边之景。这里,“晓风残月更是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氛围,更能展现出奥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试想,今夜酒醒之时,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如钩,这情景该是多么令人伤情?无怪有人以此句来代表柳词,就在于它集中了足

12、以触动离愁的意象来淋漓尽致地表现这种无法排遣的愁怀。念奴娇.赤壁怀古一、 指导预习1、 朗读全词,疏通文字。2、 补充注音瑾jin樯qiang3、 补充注释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用?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词。乱石:1陡峭不平的石壁。2群山。?释名:山体曰石。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了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已有的典故。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的意义。樯橹,

13、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修辞办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为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燃烧成灰和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4、 思考问题1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2 应如何去评价苏轼“人生如梦的感叹?结合语境3 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二、 作者作品提示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拟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

14、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执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的词意境和格调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发明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格调。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忘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量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

15、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时游赤壁所作。借古代英雄伟绩感慨自身失意,抒发了胸中的怨愤和对人生的感喟。?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驰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壶中天等。双调,一百字。三、 讲读上片(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一切的向往。“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知道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下去。“人道是三字用的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第一、二、三句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