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知识与词义演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622386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知识与词义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汉语知识与词义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汉语知识与词义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汉语知识与词义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汉语知识与词义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语知识与词义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知识与词义演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古代汉字基本知识与词义的演变一、古汉字学古汉字学也叫传统文字学。它研究的是先秦文字(下限也可到西汉)自身的规律。世界上许 多古文字到现代大多“死”掉了,但汉字一直发展延续了下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是要了解 必要的古汉字学的知识,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把我们悠久的文化传承给后代。古汉字学自汉朝至今一直受到国人的重视。汉朝许慎的说文、自清朝开始的甲骨文研究 等,可以说是古汉字研究的精粹。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基本了解古汉字字形的演变、造字法、字义的演变和字音的演 变等基本知识。1. 字形的演变甲骨文是目前确定的最早的汉字,大致在商朝后半期使用,它刻在龟腹部的甲上(也有少数 刻在牛等动物的骨头上

2、的),主要用来占卜。由于骨头很硬,刻直线比较方便,所以甲骨文 的笔画以直线为多,且比较细。甲骨文里许多字还没定型,同一个有几种写法: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大致有四千多字,古文字学家能考据出意思的有两千多字。虽然甲骨文是 最早的汉字,但到 1899 年,人们才发现它。金文(钟鼎文)是商朝铜器上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末叶。金文也叫铭文,从几十字到几百字 是记载器具为何而做,怎样做的。金文有三千多字,文字学家能辨认的有两千多字。战国文字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各路诸侯各自为政,文字也不统一,和金文相比,有简化的趋势。战 国文字除了见于铜器上,还在陶器、玉帛、钱币上出现。说明:上一行字是说文中的小篆,下一行是秦篆。

3、小篆秦始皇统一各国后,命令李斯主持统一文字工作,每个字都制定了标准的写法。说文解字 收了九千多个小篆,对每个字的构造和意义都做了解释。隶书汉朝出现的汉隶是从秦隶发展来的,它简化了小篆,主要是合并笔画,将曲笔改为直笔。汉 字分为古字和今字。隶化是分界。甲骨文、金文、小篆属古文字,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是今字。隶书向前发展分为楷书和草书。楷书和隶书相比,结构没大变化。主要是字形由扁而方,笔 画上,横和撇的末尾不向上挑,点由长形变圆形。草书分章草和今草,章草带隶书的味道,字间是分开的,今草的笔画和楷书一样。介于楷书 和今草之间的是行书。2. 造字法周礼中提到了六书,到了汉朝,有人认为汉字的造字法有

4、六种。现在,比较统一的说法 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 文字是从图画发展来的。用描画实物的方法来造字,就是象形。人、鹿、车、日、 月、山等就是象形字。说文九千三百多字中有二三百字是象形字。要注意的是,字义变 化了,有的字现在很难看出它是象形字。比如“自”是鼻子的象形,现在当“自己”和“从” 讲。指事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二见意。”意思是说初看可以识别字形,细看就 可以了解意思了。比如上和下、本和刃。会意许慎的解释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意思是把字的几个部分合起来领会它的意思,了解它指的是什么。比如武、信、采、牧、祭等。形声许慎的解释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意思是用

5、一个部件表示意思,另一个表示声音。形声字由形符(义符)和声符构成。说文中有七千多字是形声字。形声字从结 构上看有: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六种。转注 转注其实是一种对字的解释。即用甲字解释乙字。人们对转注没有一个统一的看 法,不过这不影响大局。假借 许慎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意思是用一个同声字来表示一个意思。比如用 “然”字表示对、如此,用“亦”表示也,用“莫”表示不要。综上所述,汉字的造字法主要是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是用字,而不是造字。指事 可以归为象形和会意。所以可以说造字法是三种。3. 字义的演变汉字中少数是没有意思的。比如“蝴、璃、徘、尬”

6、。多数汉字是有意义的,从古到今,字 义是有变化的。字义的变化主要有:字义扩大,如江、河、射、脸、购等。字义缩小,如臭 金、寡、禽等。字义转移,如兵、股、木、树、等。4. 字音的演变汉字字音的变化要比字形、字义的变化大。字形从汉朝到现在变化不大,字义虽然变化大, 但多数古义保留在书面语中。诗经、唐诗、元曲的押韵有很大变化就说明这点。从音韵学来 说,它们分属上古、中古、近代音系。1. 上古音系:周 秦(公元前 11 世纪 公元 2 世纪)文献材料诗经。32 声 母,30 韵部。2.中古音系:魏晋 韵魏晋诗歌、唐诗 隋唐(公元 3 世纪 韵文。10 世纪)韵书:切韵广韵集中古三十六字母表發音部位全清

7、次清全濁 次濁全清全濁發音方法重唇幫滂並明唇音輕唇非敷奉微舌音 舌頭端透定泥舌音舌上知徹澄娘齒音 齒頭精清從心邪齒音 正齒照穿床審爲口口禪牙音溪群喉音 影半舌音半齒音疑 喻 來 日广韵30 韵部,分为:阴声韵: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ai、a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 (-n 、ng 、m) 入声韵:以塞音收尾的韵(一b、一d、一g )3.近古音系宋 清(公元 1119 世纪)韵书:中原引韵 宋词、元曲。近古 二十五声母( 1 )全浊声母清音化 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以平仄为条件分别归入送气、不送气清 音声母。全浊擦音声母归入相应的清声母;( 2 )知、照两组合流产生卷舌声母;( 3 )零声

8、母增多;4.古今调类和声调的对应关系古调类 普通话调类 古调类平(清声母) 阴平入(清声母)分化进四声平(浊声母) 阳平 入(全浊声母)上(清、次浊声母) 上声上(浊声母) 去声去(清、浊声母) 去声二、词义的演变入(次浊声母)词义及词义系统(一) 词义的内容1.理性意义。是词所反映的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是词义的核心。如:妇:成年女子;媪 老年女子。2. 隐含意义。反映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如:水,无味的,流动的,凉的。隐含意义在某种语 言环境中会反映出来:君子之交淡如水(言其无味)碧天如水夜云轻(言其清凉)旧恩如水满身流(言其流动)隐含意义经常使用,会发展成一个新的义项或词。如“飞”,隐含义“迅

9、速”发展为副词 “飞”。3. 感情意义。包括褒、贬、轻、重、尊敬、轻视等。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周”、“比”理性意义相同,感情色彩不同,大致相当“团结”和“勾结” 的意思。4. 联带意义。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在使用甲义时,使人联想到它的正义。如“血”,有血 液义,也有流血、杀伤义(“血洗、血战”),“猪血”中的甲义使人联想到乙义,故避讳 为“猪红”。5. 搭配意义。指一个词由经常和哪些词搭配而体现出来的意义。如“美”和“丽”,意义相 近而又不同,“美”使用广泛,“丽”搭配范围窄,一般限于指容貌。(二)义位及义位变体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意义。一个意义

10、称为一个义位。义位大致是 词典上所列的义项。但词典对字、词、短语的区分是不严格的。所以每个字条、词条所列出 的义项首先要区分哪些是属于同一个词的,哪些不同属于一个词的。义位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是以义位变体的形式出现的,义位是义位变体的概括。如:“摇”表 述摇摆,使东西来回地动,它在“摇铃、摇头、摇纺车”中分别表示上下、左右、曲线运动。 我们查工具书,书中的义项和句子中的意思常对不上号,这时就要变通,即依据上下文来确 定该词的义位变体。例 1. “公子引车入市”(信陵君窃符救赵)引”的本义和引词义:例2.投:掷,扔。投入。投赠。投奔。投送,呈递。投合。到,临。投袂而起。(左传)(投:甩)太子惧,自投

11、于车下。(左传)(投:扑)唯寂寞,自投阁。(汉书)(投:跳)某个词的意义变化要以义位为单位来观察。义位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一个义位的扩 大、缩小、转移。二是某个词义位的增减。(三)义素及义素分析1. 什么是义素:义素是义位的组成成分,某个义位由若干个义素按一定的层次组合成,义 素反映的是词义的区别性特征。是语义系统中的最小单位。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丈夫、妻子、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可由“近亲、 生育关系、配偶关系、同胞关系、男性、女性、年长”这些义素构成其义位。2. 义素的分析找出与分析对象同类的词(在一个语义场)进行比较,确定这些词共同的和不同的语义特征。 如:鞋:东西+

12、穿在脚上-有筒+走路时着地。袜子:东西+穿在脚上+有筒-走 路时着地。又如“池”的一个义位“池塘”:面积小-流动-深+水面其中水面是中心义素,其他事限定义素。(四)语义场1. 什么是语义场:一个语义场指的是语义系统中固有的完整的集合。一个语义场内的各个 义位不只是在意义上有关,而且在意义上互相制约,互相规定。一种语言的所有义位构成了 该语言的语义总场,语义总场分为若干子场,子场还可进一步分解,直分到不能分的最小子 场。某一个最小子场中的义位都有共同的中心义素,亲戚称谓构成一个语义场,其中心义素 为性别(男性、女性是人的分类)。语义场的层级性见下图:2. 语义场的类别 分类义场:热、温、凉、冷;

13、吃、喝、吸。顺序义场:春、夏、秋、冬;元、角、分。 关系义场:兄、弟、姐、妹;夫、妻、舅、姑。 反义义场:曲、直;多、寡;嫡、庶。词义的发展变化( 一 )什么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所指”相同“意义”未必相同,如“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诗经 ) 启明和长庚都是指金星,所指相同,意义不同。词义指的是一个词在和其他词的对立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即在语义场中的地位。“布”和“灯”所指的外延扩大了,但这种扩大不涉及其他的概念(表示这种概念义的词),那么这个词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如“布”古代“帛、革”构成“衣料”这个子语义场,尽管“布”的种类扩大了,但现在“布”和“绸子、皮革”之间的对立分工没有变,即在语义

14、 场的地位没变。“钟”和“枪”的词义变化了。( 二 )怎样看待词义的变化1. 讨论词义的变化要有时代的观念;2. 讨论词义的变化要以义位为单位;3. 义位的变化分增减和原义位扩大、缩小、转移两种。( 三 )词义发展的几种方式引申1. 什么叫引申:是基于联想作用的产生的一种词义发展。甲义引申为乙义,两者之间必有 某种关系。从义素的角度说,甲乙两义的义素必有部分相同。一个词的某一个义位的若干义 素,在发展过程中改变了一部分(或增、或减、或变化),就引申出一个新的义位。下边举 “信”为例: 言语真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言语 +真实 )。 有信用,对人真诚: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对人的态度 +真诚 )。 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确认 +某种情况 +真实 )。 的确、确实:谓为信然。隆中对( 某种动物或状态 + 真实 )。 凭证: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素也。荆轲刺秦王。 ( 真实 + 事物 ) 。 信使:书成无信将。寄高适( 携带凭证传递消息、命令 + 人 )。 音讯:西忆歧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