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过秦论》同步测试 人教版第二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59824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册《过秦论》同步测试 人教版第二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语文下册《过秦论》同步测试 人教版第二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过秦论》同步测试 人教版第二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册《过秦论》同步测试 人教版第二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秦论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召滑(sho) 藩篱(fn) 作难(nn) 迁徙(x) B. 膏腴(y) 蹑足(ni) 行伍(hng) 氓隶(mng) C. 万乘(shng) 逡巡(jn) 劲弩(n) 鞭笞(ch) D. 猗顿(y) 锋镝(zh) 谪戍(d) 黔首(qi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约从离衡 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B. 轻而易举 斩木为兵 揭杆而起 C. 翁牖绳枢 比权量力 度长絜大 D. 亡矢遗族 深谋远虑 云集响映3. 对各句中“制”字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乃重修岳阳楼,

2、增其旧制 A. 不同,相同 B. 均不同C. 相同,不同 D. 相同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是( ) A.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B. 齐明,周最乐毅之徒通其意 C.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以下各项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由于)遗策 膏(肥沃)腴之地B亡(损失)矢遗镞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C瓮牖(窗户)绳枢 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D履(登上)至尊 以致(招纳)天下之士6、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A赢粮而景从。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C振长策而御宇内。 D余威震于殊俗。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F孝公既没。7、下列各组句

3、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宽厚而爱人。B蒙故业,因遗策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C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吞二周而亡诸侯。D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8、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系,系上绳子。委,委弃。)(2)孝公既没(没,殁,死去。)(3)会盟而谋弱秦(谋,谋求。)(4)开关延敌(延,请,迎击)九国之师逡巡巡而不敢前(逡巡,徘徊。)(5)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船桨。)A B C D9、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虚词的两项是()()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C辍耕之垄上。 D予观夫巴陵胜状

4、,在洞庭一湖。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素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1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B北收要害之郡。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12、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相同的两项是()()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13、以下句中加点的字活用相同的两项是()()A内立法度,务耕织 B履至尊而制六合。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14、以下句中加点的字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外连衡而斗诸侯。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却匈奴七百余里。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15、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填空(1)第三段写了秦始皇的功业。政治上是“_”两句。军事上是“南取 ,_。” 文化上是“_,_,_。”地理防务上是“践华_ 谁何。”(2)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其出身地位是“瓮牖_,_。”“蹑足_之中。”其个人素质是“才能_,_,_之富。”起义队伍的组成是“率 ,将 。”其武器装备是“斩木_,_为旗。”起义的影响是“天下_,_景从。”起义的结果是“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