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归因公益讲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59581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问题归因公益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问题归因公益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问题归因公益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问题归因公益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问题归因公益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问题归因公益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问题归因公益讲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问题的归因什么是归因?归因有什么目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归因指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它是为了对未来的行为进行控制,导向和引导。归因是为了解决问题。比如对抑郁情绪进行归因,很多人会把抑郁情绪当做抑郁症,抑郁症是神经症的一种,自己又被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误导,认为神经症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先天的,没有办法去解决,就导致现在挫败感十足,对未来没有希望。这样的归因是没有出路的,它导向了问题的严重化,使问题无解。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外控与内控;稳定与不稳定;可控与不可控。比如考试考得好,有的人归结为自己能力好,有的人归结为运气好。能力就是内在的,稳定的,可控的,运气就是外

2、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这样分成三个维度对生活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我们遇见倒霉事,将它归结为运气,我们的情绪是不是会好一些。事情做得好,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强,是不是会更自信一些。三个不同的维度,不同搭配运用对人产生重要影响。请大家思考一下,自己现在是如何归因的,将遇到的事情都归结到哪几个维度。不同的归因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外部的、不可控的归因更容易使人缺乏安全感,产生不自信等。而内部的、不可控的归因,更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悲观。归因理论的前提之一是人对自己的归因是理智的,合理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归因是不合理,不理智的,这就导致归因偏差。我们现实生活既有理智的也有非理智的归因,比如第一眼看到某人就觉

3、得讨厌,凭感觉认为这种人是和我合不来的。这就是非理智的。归因是综合的,会存在很多归因偏差。归因会对我们起到什么作用?第一,能够化解压力。大家平常会怎样去化解压力呢。有运动,听歌,娱乐,唱歌,睡觉,吃东西等等。归因是减压的第一步,很多压力是归因导致的,如果归因合理,很多压力就不会存在,生活中享受的成分也会变多。归因为什么会减压?把一些不好的事情归因到外在的原因,比如把吵架归因到对方,或者天气。归因也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能力,比如考试好了,归因为自己聪明或者付出了努力。现在很多人的归因恰恰相反。被异性拒绝认为是自己长的不够漂亮不够帅。我们要进行适当的归因,比如这次没考好,我们可以归结为考试的题目难。归

4、因与解决问题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归因对问题做了定性,对解决问题指明了正确或错误的方向,归因有两个原则,合理适当归因指向问题未来发展的方向。归因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归因会产生好的感觉或不好的感觉。归因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指向了问题的解决。但是也有归因偏差,比如归因全部指向别人。另外一个常见的偏差是神经症的判断。很多神经症是从症状上获得诊断,但是其背后是有具体的原因。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不对等的,就好比流鼻涕和感冒。并不是所有的流鼻涕都是感冒。如果你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病,是遗传的,只能吃药,那就很难治好的,而且你认为自己有了抑郁症,心情会更低落。给大家举一个网上的案例,抑郁女海归赛娜。她在治疗

5、过程并没有解决问题。再举一个案例,是我今天做的咨询。咨客症状是非常焦虑,然后想去解决问题,就一直在思考,去医院被诊断为强迫症,医生就开药,但是她认为吃药除了给了自己一种自己是病人的感觉,没有任何作用。后来选择心理咨询了,现在已经快好了。归因是连续性的,比如今天那位咨客,她没有接受医生的归因,而是寻求心理咨询的调整。但是生活中很多人接受了这样的归因,而且这种归因还不是自己完成的。我们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后,会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管这个原因是客观的还是不客观的,当了解到原因,接下来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确定的。如果你认为是心理问题,就会通过心理咨询或自我去调整。如果你认为是一种病,就会去医院。或者你会

6、想,痛苦就痛苦吧,最多就痛苦两天嘛。比如失恋了,只要一个人在爱情中投入了情感,失恋后一定会难过伤心,情绪也一定比较低落。有的人就会这样想,失落就失落吧,难受一段时间之后,生活中发生美好的事情,或者遇到真爱,就会走出来。有的人,一直会想为什么难受,他为什么离开我,是因为我不够好吗,是我哪里做的不对吗?时间长了,自以为是抑郁症,对照着抑郁症的症状,觉得很相似,就以为得了抑郁症,于是情绪低落,干什么没兴趣。这种归因方式引向了痛苦的边缘。在心理学上叫贴标签,正常的情绪反应被你贴上了病的标签。这也是一种归因偏差。解决问题,第一步从归因做起。贴病的标签是一种归因偏差,贴病的标签把问题本质掩藏了,比如说失恋

7、了,应该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具体的原因分析,是和对方不合适还是其他的原因,接下来该过什么生活就过什么生活,如果因为失恋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抑郁情绪,然后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那么你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解决抑郁症,本来没有的事情,你怎么去解决呢,当你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解决抑郁症上,你的生活也丢了。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生活中就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再反过来去验证,抑郁症就是生活中找不到价值和意义,没有乐趣,继续想下去,生活没有了希望,那你做事当然没有动力。网上流传强迫症是精神上的癌症。举个例子,焦虑的时候,人会本能的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做一些事情缓解焦虑。比如现在你很焦虑,会出现什么情况

8、呢?有的人会给自己暗示,小时候走夜路,会有一些恐惧,我们就会幻想超人在旁边保护着自己,当时能够缓解很正常,有些人紧张的时候会整理东西,刚开始这种行为确实会缓解你的焦虑,如果焦虑源于一种刺激存在的并且没有化解的话,这种焦虑就会一直存在,举一个在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例子,有的男生或者女生认为性是肮脏的,性是见不得人的,羞于说出口的。进入生理成熟的时候,会出现性冲动和性的需求,对自己的形象也不太认可,和异性交往的时候想到性的问题就会紧张焦虑,有时做出一些动作会缓解紧张,但是如果背后的焦虑源-对性的态度,这种不合理的认知没有化解的话,通过改变外在的行为或者思维并不能真正化解背后的焦虑。如果你经常出现这种

9、焦虑,人会有一种习惯性,使用尝试过的”有效”方式(暂时的有效),并把这种方式固定下来。比如有些人认为性是肮脏的,想到性就会去洗手,有些强迫洗涤是和这个有关的,这样的反复强迫行为本来是为了化解焦虑,但是到网上去和强迫症对照, 症状很相似,都是不断洗手,虽然知道没必要,但是不洗手心里焦虑, 给自己贴上强迫症或者被人贴上强迫症的标签,但是你认可了就会把它当作强迫症去解决,问题的本源就会被隐藏, ,症状的焦虑源一直存在, 再怎么解决强迫症,问题也无法解决,当你看到网上说强迫症是癌症的时候会丧失信心,你把它等同于强迫症的时候就会去消除他,就会关注它,时间长了会形成一种不良的思维行为反应,并且你的精力全部

10、用于解决强迫症,无法谈恋爱,无法工作,生活中的发展停滞了,没有乐趣,就绝对会认为自己有问题,然后认为自己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就是因为强迫症,没有强迫症的话什么都可以做。通过上面的举例,大家应该了解到归因对问题的影响,归因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当然,问题解决需要努力,但是最关键的是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努力越大,挫折感越强,就好像强迫症,当你把方向归因错了,越努力,越挫折,继续努力继续挫折,最后你就会认为强迫症是很难治的,强迫症是精神上的癌症。有些人会选择吃药,但是吃药不会化解内在的东西,比如对性的观念是内在的,吃再多的药也不会改变,再比如内心是自卑的,吃再多的药也不可能让一个人走向自信。而且,如果背

11、后的原因没有化解,越解决越努力,挫折感就强,最后不相信任何人。心理咨询中,不管你的问题是多么严重,只要你没有经历过很多失败的治疗,问题解决起来都会快很多。但是不管你的问题是多么简单,如果经过很长时间的自我调整,去看了很多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大夫,也没有治好的话,当你再来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就会怀疑能不能治好,如果问题如果没那么严重的话,为什么之前解决起来那么困难呢,为什么到了许多地方都没好呢,自己调整也调整不好呢,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几年心理咨询发展越来越好,大家对心理咨询认识也越来越深。以前总是有人会问自己能被治好吗,我说能好,她说成功率有多少,我说只要能配合就一定能好,又问,大概有多少,我说

12、百分之九十多,又会问百分之九十几,我说百分之九十五,然后她就认为自己属于那5%,如果我说99%,她就会认为自己是那1%,她总会认为自己是好不了的那个,但是做过几次咨询之后,产生了效果,她相信自己能治好。之前为什么那么悲观呢,首先是她的归因,把它的问题解决引向歧途,使她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产生了内心的习得性无助,所以说归因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归因,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你都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归因,举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男孩子追女孩子,有的男孩子向女孩子表白,女孩子不理他,他就认为这个女孩在拒绝他,就不追了。有些人就会想,这是第一次嘛,女孩子比较要

13、矜持,是不是在考察自己,继续再接再厉嘛。第一种人,表白被拒绝就终止,那么在爱情上可能就不断的挫折,因为这种“拒绝”背后的意味很多,把它当成了拒绝,然后终止,自然没希望了。几次失败之后你会去想,是不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够幽默或者身高不行。开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越找越没自信,越找爱情越找不到自己,这都很常见的。有一句话说:为什么鲜花总是插到牛粪上。因为牛粪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会轻易放弃,当牛粪吧,牛粪很好,牛粪很有养分。这些都说明归因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归因决定你解决问题的方向,方向要比努力更重要。归因不是一次性的,它是一种连续性的活动,归因不是把自己归到死胡同上,每个人都不希望这样。虽然在生活中

14、,很多人的归因把自己归到死胡同里,归到无路可走,归到在生活中找不到希望,但在内心深处,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希望生活是能够享受的,希望自己的归因能够给自己指条明路,所以归因要坚持两个原则。有了这两个原则,生活中就给解决问题留下了余地,为什么说给解决问题留下了余地,而不是一定可以解决问题呢,因为有些问题我们自己是可以解决的,而有些问题,术业有专攻,需要专业人士,就我自身,我现在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上是比较擅长的,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困扰,但是比如搞装修,我必须找专业装修的人。归因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要可控,特别是问题解决的时候要遵循这两个原则,要围绕解决问题,归因一定要可控,第二个,归因要可变,只

15、有可控又可变,问题才可以解决,如果你的归因,特别是对于问题,既不可控又不可变,那就是死路一条,有人经常说性格是天生的,这句话有道理吗?从有些角度来看是有道理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没有道理的,性格在心理学上通常叫人格,人格有四个因素,有的因素确实受遗传影响,但是有很多东西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是可以改变的。性格不是不可变,如果你把自己的现状归结成性格,比如说认为性格内向是天生,那一定一棒子把自己打个半死,人的性格是可以变的,请回想一下自己,有的人之前是开朗,遇到一些事情之后,变得内向了。在咨询中,很多人说自己是天生内向的,那为什么在问题出现前那么开朗呢。再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比如你的朋友,从小到大

16、,性格是一样的吗。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可控可变,这是为了增强自信,需要内归因,把好的事情都内归因,不断增强对自己的认可,如果把好的事情都归结到不可控,外在的,那么你怎样去树立自己的自信呢,所以问题解决时,归因一定要引导可控可变。凡事一定有可控可变的因素存在,举个例子,有的问题和家庭环境有关,有些家庭环境确实是不可变的,比如父母都六十岁了,让他们改变真的很困难,但是你是可变的,这样就留出可变的余地,这样你的问题就可以去解决。如果说你的问题就是你的父母导致的,他们不变你就不可能变好。如果他们绝对变化不了,你怎么办呢,即使他们能变化,这种难度也比你去变化要困难很多,归因不是说让谁去承担责任,而是要指向问题解决和自我发展,只有这样,归因才是有效地。如果说问题是父母造成的,你把父母杀了就快乐吗。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找到一种可变可控的因素,也要增强一种对自我的认可,要把某些因素转化成内归因,这是我个人理解的两个原则。接下来讲一下影响归因的因素。是什么导致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归因,第一种因素是认知的偏差,认知的偏差就像刚才认为性格是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