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592930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课题: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课题: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一、教学设想作为初中杠杆平衡知识的延续,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问题再度被新教材选为必修内容。在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内容之后,正确掌握和应用有固定转轴的物体平衡条件的关键是对力矩概念的理解。力矩是由力的概念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是高中力学体系中的一个技叉知识,在调查中不难发现不少老师对力矩概念的教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只告诉学生力矩是描写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它的定义是力和力臂的乘积,定义式是M=FL,其中力臂L是转动轴到力作用线的间隔 。这种教法虽然可以较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却感到僵硬和

2、乏味,许多学生学过力矩概念后,仍然弄不清为什么要建立力矩概念,力矩作为描写力的转动效果为什么要定义为M=FL而不是别的形式等等,对学生来说,这些问题不解决,力矩的概念并没有在头脑里真已建立起来,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就没有落到实处。为了克制以上弊端,必须打破原来的教学方案,其根本思想是:突出科学方法教育,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成分。二、教学目的 与要求知识与技能:认识转动物体,并能找出转轴;理解力矩的概念,知道有固定转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含义和遵从的条件;运用力矩平衡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力矩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概念的建立有它的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通

3、过实验引发问题、验证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才能和探究规律的科学方法。情感与态度:通过亲身体验一些平衡小实验,感受身边的平衡现象,激发学习物体知识的热情。三、教学过程 1建立力臂的概念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也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平动和转动两种根本形式,那么,在转动物体时,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学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老师:对!这叫力的三要素,但是,科学总是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去描写世界,对影响力转动效果的3个因素,我们能否将它进展归并,使之简化呢?实验说明,在保持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力的作用点与转轴之间的间隔 决定的,而是由力的作用线

4、与转轴之间的间隔 决定,这个间隔 叫力臂。实验1:如图用弹簧秤以大小相等的力分别作用在教室在门的中点B和边缘A让作用在A点的力与门夹角约30,结果门转动快慢一致。老师:力臂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力臂概念的引出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学生:力臂的大小是由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共同决定的,力臂概念的引出、实际上是把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这两个因素合二为一。老师:试用力臂概念表达力所产生的转动效果由哪些因素决定学生:影响力所产生的转动效果因素是力和力臂,力越大、力臂越大力产生的转动效果就越明显。2力矩概念的建立老师:在初中物理我们学过,压力作用效果既跟压力F有关,又跟受力面积S有关;用压力F和受力面积S的

5、比值F/S可以很好地描绘压力作用效果如今我们知道,力的转动效果跟力F和力臂L的大小有关,那么,力F和力臂L应当怎样组合起来才能很好地描绘力的转动效果呢?能将力F和力臂L相加,即F+L来描绘的转动效果吗?为什么?学生:不能,因为F与L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物理是,不能直接相加。老师: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说明这样做是不行的?学生:当L为零时,力F不会产生转动效果,但在F+L中,即使L等于零,F+L仍不为零。可见,不可用F+L描绘力的转动效果。老师:那么,参照F/S,是否可以将力F和力臂L相除,即用F/L去描绘力的转动效果呢?学生:不行,因实验说明,L越大,力F的转动效果越明显,而 中,L越大,比值却越小。老

6、师:是否可以用FL,或更复杂的组合FL2、FL3、 等来描绘力产生的转动效果呢?请猜测是哪一种。学生:用FL可能更好一些。老师:这个选择是否正确,让我们用实验来检验。实验2如图,横杆被程度悬挂,其左端系一物块,用弹簧杆在右段不同位置A、A2竖直向下拉横杆,使横杆恰能发生转动,记下两次弹簧秤读数F1、F2和点A1、A2与悬点0之间间隔 L1、L2实验说明F1L1=F2L2。老师:上述实验说明、不同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假如FL一样,那么力所产生转动效果一样,所以应当用FL来描绘力的转动效果,物理学中,我们用力矩M来作为描绘力所产生的转动效果的物理量,可见,力矩的定义式应为 。老师:也许也有同学猜测

7、用FL2、FL3、 来描绘力所产生的转动效果,它们都满足FL,越大,其值也越大的特点,我们为什么偏偏选择FL呢?学生:因为FL最简单老师:是的,物理概念的建立遵从的主要原那么之一为简单性原那么:即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最少的因子,最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绘和定物理概念,不仅如此,假如将产生一样转动效果的F1F2,L1L2分别代入FL2、FL3、 中,所得结果是不会相等的,可见它们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力矩只能用M=FL来描绘。另外,力矩的单位是由力和力臂单位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应该是什么单位。学生:是牛米,符号为Nm老师:功的单位是焦耳,其量纲也是Nm,它们的物理意义一样吗?假设不一样,有什么不同。学生

8、:它们的量纲虽然一样,但物理意义不同,力矩为1Nm反映的是1N的力,其力臂力1米时产生的转动效果,功为1J=1Nm反映的是1N的力使物体挪动1米时对物体做的功,是一个过程量,表达出能量转化的属性。3力矩平衡实验3 介绍实验装置:力矩盘均匀,其重心在圆盘中心,圆盘可以在竖直面内绕过中心的程度轴无摩擦地转动。为使实验更快地进展,对课本中图4-8做一些改良,圆盘上挂两组钩码,另一组钩码用弹簧秤代替。学生读数、填表:力力臂力矩转动方向学生结论:M1+M2=M3给出力矩正负概念后,再由学生给出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M1+M2+=0 即M总 =0实验4 动态验证:如图,让学生猜测,保持力盘平衡,当弹簧

9、秤缓慢地由ABC过程中读数的变化情况,再验证实验5 体验平衡条件1两脚左右分开30cm,在从双脚站立不变姿式改为单足站立行不行?让学生体验一下如何。从双足站立变为单足站立。2侧身将一只臂和腿紧紧靠墙站立,保持这种姿式,将远离墙的一只脚提起,让靠墙的一只脚站立,让学生试试能否做到?并说明理由。4课堂练习略四、教学效果1问卷调查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懂得哪些概念、掌握了哪些规律。2关于力矩,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力对物体的转动作用决定于力矩的大小;B、力矩可以使物体向不同方向转动;C、力矩等于零时,力对物体不产生转动作用;D、因为1J=1Nm,因此力矩的单位“Nm”也可写成“J”。3直杆OA可绕

10、O轴转动,图中虚线与杆平行,杆的A端分别受到F1、F2、F3、F4四个力的作用,它们与OA在同一竖直面内,比拟它们对O点力矩M1、M2、M3、M4的大小关系。4均质圆柱重G,半径R,障碍物高h=,今要使圆柱越过障碍物,那么在圆柱体最高点作用的力中最小的力为多少?5你能说出用FL来描绘力的转动效果的原因吗?6本节课通过哪些方法获取了知识?7假如给你一只锻炼身体的哑铃,你可以在保持双足站立姿式的根底上抬起你的一只脚吗?说明你的方法及理由。8东北代木林场中,一根松木的重量大于磅秤的量程,现想称量松木的重量,你能做得到吗?请你写出你的方案。9本节课探究到的知识有用吗?请你说说力矩平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11、。10与直接给出定义和结论相比你喜欢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吗?2统计数据: 问卷调查的共50位同学,时间为半小时课程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题 号12345678910答复正确或根本正确的人数46443233424538324344正确率92%88%64%66%84%90%76%64%86%88%注:第九题只要找出生活中的力矩平衡一个事例即算正确;第十题只要说明喜欢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就算正确。3结果分析p 从调查情况看第一题、第二题的正确率较高,说明了学生已掌握了力矩的概念和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根本的知识技能目的已经到达,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题与第四题的正确率均在70%以下,学生对力矩的演

12、变和利用力矩平衡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缺乏,所以本节课后,安排一节“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必要的。第五、六题的正确率超过80%,说明学生已感觉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已有所体验,这或许是本节课的最重要的收获;第七、八题的正确率低于80%,说明应用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才能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第八题正确率只有64%,客观上该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迁移知识的才能较差也是不容回避的。第九、十两题的高正确率表达了学生还是很乐意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增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成份的教学方式还是很受学生欢送的,但是第十题仍有12%的同学习惯于老师直接给出定义和结论认为那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见改变多年承受知识的形式也有过过程。五、新的问题本节课着力于力矩概念的引入过程,实际操作中感到时间有些仓促,虽然解决了力矩的概念传授,但力矩平衡的实验论证显得不够充分,有待在“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中强化。课题: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