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发散学生思维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587043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发散学生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发散学生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发散学生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发散学生思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发散学生思维以秋天的雨教学为例 摘要:语文阅读课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是培养祖国人才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培养出有独立思维的能力的学生,就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平台,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关键词:情境;学习兴趣;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同时学生也是自我学习的个体,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更是竞争的重要部分。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的发

2、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发散学生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力。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就是为了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情境是一种“教学刺激”,在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等都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都可以视这为情境。通过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引起学生的亲身体验、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理解、触发创新思维、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周围的具体情境的影响,容易受别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课

3、文内容的特点,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情境须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故事情节要与课文内容密切相连,情境中设计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展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等。下面是以图画再现情境为例来设计的课堂,例如:在秋天的雨的课堂设计中,中山的孩子由于生活在南方,对秋天这个季节的特征没有太多的体验,那么我在课间中就采用了很秋天的图片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学生认知习惯上,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这是培养

4、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奏。二、培养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疑问也无所谓思考。要撞击出学生的思维火花,除了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是引起学生怀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从而达到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传统教学状态下,基于教师的“威严”,学生不敢自己提出问题,一是怕被同学笑话;二是怕被教师挖苦讽刺。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提倡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间、生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提问,善于提问。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下,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寻找答案,而不是

5、的答案塞给学生,答案也是多样的,教师要避免给出“唯一”的答案,否则会使质疑的效果走向负面,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质疑教学在于教会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走出教学中照搬教材的局限。下面以秋天的雨来谈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质疑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了一个学生默读思考、找出问题的时间,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新时代的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质疑教学打破了教材与简单的教学参考书的局限,符合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心理。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只有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了,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目的。三、

6、亲身体验,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训练学生的思维等。探究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教师可大胆地使用开放性的探究目标、开放性的探究教学内容,开放性探究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师先要引导学习质疑,探究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学习行为,只有提出问题才产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因而先质疑再探究,质疑在上文已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重复。根据质疑的内容,确定探究目的,分好各个学习小组,各个小组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开展学生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为学习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合作平台

7、,在这个平台上,由学生自己安排有效的操作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凭借旧的知识经验,开动脑筋思考,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着手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走出教材的束缚,放飞想象的翅膀。“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不断地交流思想,交流学习经验,使得学生的在探究活动中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间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工作精神。在秋天的雨的设计中,安排了一个合作探究的活动:秋天的雨里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文中说“香味躲在小雨滴里”“躲”字用得好吗?为什么? 为什么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从这个探究活动中总结出

8、在生活中解决问题要具有仔细观察、科学分析思维品质。在课堂的合作探究活动中,体现了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合作探究活动一改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亲身体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人类获得知识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在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开动脑筋,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以上的步骤还有很多其他有效的途径,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幻想等手段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