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及降压机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58557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及降压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及降压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及降压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及降压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及降压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及降压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高血压降压药物分类及降压机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高血压药物分类及降压机制 2011-06-18 18:241.利尿药:2.交感神经抑制药(1)中枢降压药:可乐定等(2)神经节阻断药:樟横咪芬等(3)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胍乙啶等(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哌唑嗪;和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3.钙通道阻断药:硝苯地平等4.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等(2)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3)肾素抑制药:雷米克林5.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 肼屈嗪等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作用机制】抑制远曲小管对Na-CL的共转运,离子重吸收减少,尿的

2、浓缩功能受抑制, 产生利尿作用。【药理作用】1.降压作用:早期是通过排钠利尿,使血容量减少而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与小动脉扩张有关:(1)降低动脉壁细胞Na+的含量,Na+-Ca+交换,Ca+内流(2)降低血管对NA的反应性(3)诱导血管壁产生舒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2.利尿作用3.抗尿崩症作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尼群地平 【作用机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Ca2+的内流,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哌唑嗪(prazosin) 【作用机制】阻断血管平滑肌1受体,使全身小动脉和小静脉均舒张,外周阻力下降而降压普萘洛尔(propanolol),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降压机制】1.抑

3、制心脏:阻断心脏1受体,使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2.减少肾素分泌:阻断肾脏入球小动脉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使血管紧张素形成减少和醛固酮释放减少3.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2受体,减少NA释放4.中枢降压作用: 阻断中枢受体,降低外周交感神经张力,减少NA释放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 【作用机制】1.抑制ACE2.减少缓激肽的降解3.缓解或逆转心血管重构4.减少醛固酮分泌5.抑制交感神经递质释放6.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洛沙坦(losartan)缬沙坦(valsatan) 【作用机制】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与血管紧张素受体(AT1)结合一

4、、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 二、血管平滑肌舒张药(肼苯达嗪)三、钾通道开放药(吡那地尔)四、影响交感神经递质药(利血平)五、交感神经节阻滞药(樟磺咪芬)常用抗高血压药一,利 尿 药降压特点: 作用温和,持久,长期用无耐受, 可降低心,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压机制: 初期(23 w):排钠利尿,血容量,心 输出量,Bp. 长期:血管平滑肌细胞内Na+含量减少, 通过Na+Ca2+,细胞内Ca2+ 血管平滑肌对NA等缩血管物质敏感性降低 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 素等.二,钙拮抗药机制:钙拮抗药选择性阻滞细胞膜上钙通道,干 扰钙内流;也可作用于肌浆网上的钙通道,使钙 贮存减少,

5、使心肌或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浓度降 低,兴奋性减弱,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扩 张. 分类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 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根据其对受体选择性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 1,2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对1,2受体无选择性,也无内在拟交感活性 口服吸收好,首过效应强,生物利用度不高(40 %-70%在肝脏破坏),t1/2为6h.262. 1受体阻断药: 阿替洛尔(atenolol)对1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阻断作用,无内在拟 交感活性.阻断 受体作 用 强 度 为 普 奈 洛 尔 的 0.51倍. 对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对2受体作用较弱,但 对哮喘

6、病人仍需慎用.273. ,受体阻断药 拉贝洛尔(labetalol),卡维地洛(carvedilol)阻断1 , 2和 1受体,降低心排出量,扩张 外周血管,降低血压. 拉贝洛尔静脉用于高血压急症,如妊高征. 卡维地洛降压持久,维持24h;不影响血脂和 血糖代谢,不减少肾血流量.用于伴肾功不全, 糖尿病者.28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近十年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一类新型,安 全,有效的降压药.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 列为一线降压药物.因为ACEI降压程度可与受体 阻滞剂相比,接近利尿剂的降压能力;较受体阻 滞剂和利尿剂更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五,AT

7、1受体阻断药氯沙坦(losartan) 氯沙坦(losartan losartan) 临床应用与评价1. 进食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2. 可产生ACEI抑制Ang所致的副作用,其作用和 Ang作用的降低呈非相关依赖性,本品不引起干 咳,引发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率较低. 3. 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直接影响动脉血压调节的基本因素有外周血管阻力、心脏功能和血容量。这些因素主要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两个系统的调控来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图22-1)。目前使用的多种抗高血压药,可通过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环节而发挥降压作用。抗高血压药根据其作用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类:(1

8、)利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等。(2)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3) 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包括: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如氯沙坦等。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吉林等。(5)交感神经阻滞药,包括: 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神经节阻滞药,如樟磺咪芬、美加明等。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如利舍平、胍乙啶等。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又分为1 受体阻滞药,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及 和受体阻滞药,如拉贝洛尔等。(6)血管舒张药,包括: 直接舒张血管药,如肼屈嗪、硝普钠等。 钾通道开

9、放药,如吡那地尔、米诺地尔等。 其他舒张血管药,如吲达帕胺等。第二节常用抗高血压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或称为第一线抗高血压药的是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 受体阻滞药和ACE 抑制药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一、利尿降压药利尿药是WHO 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常作为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各类利尿药单用即有降压作用。许多降压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影响降压效果。合用利尿药能消除水钠潴留,使降压作用增强。常用药物为噻嗪类,其中以氢氯噻嗪最常用。 氢氯噻嗪 【药理作用】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降压作用确切、温和、持久,降压过程平稳,可使收缩压与舒张压成比例地下

10、降,对卧位和立位血压均能降低。长期应用不易发生耐受性。目前认为,排钠利尿,使细胞外液及血容量减少是利尿药初期的降压机制;长期应用使体内轻度缺钠,小动脉细胞内低钠,通过Na+-Ca2+交换机制减少Ca2+内流,降低细胞内钙,使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等加压物质的反应性减弱。【临床应用】 可单用于轻度高血压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治疗各类高血压,联合用药可增强降压作用,并防止其他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该药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低血钾,引起血脂、血糖及尿酸升高,还能增高血浆肾素活性,合用 受体阻滞药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二、钙通道阻滞药该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抑制细胞外Ca2+的内流,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缺乏足够的C

11、a2+,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该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激活压力感受器介导的交感神经兴奋。二氢吡啶类结构的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但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还有对心脏的负性频率作用,心率加快不明显。代表药物主要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平和维拉帕米等。 硝苯地平 【药理作用】 硝苯地平(nifedipine)抑制细胞外Ca2+的内流,选择性松弛血管平滑肌。口服后3060 min 起效,12 h 达降压高峰,作用持续3 h;舌下含服23 min 起效,喷雾吸入 5min 内起效,持续68 h。降压时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12、。【临床应用】 各型高血压,可单用或与利尿药、 受体阻滞药、ACEI 合用,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若使用该药的控释剂或缓释剂,减少血药浓度波动,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不良反应】 一般较轻,常见面部潮红、头痛、眩晕、心悸、踝部水肿。踝部水肿系毛细血管前血管扩张所致,非水钠潴留。该药的短效制剂有可能加重心肌缺血,伴有心肌缺血的高血压患者慎用。 尼群地平 尼群地平(nitrendipine)作用、用途与硝苯地平相似,对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较硝苯地平强,降压作用温和持久。不良反应与硝苯地平相似,肝功能不良者慎用或减量。 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amlodipine)具有高

13、度的血管选择性,半衰期长,作用平稳而持久,被称为第三代钙通道阻滞药。该药起效缓和,渐进降压,由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面红、心率加快等症状不明显。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t1/2 长达4050 h,每日只需服药一次,降压作用可维持24 h,血药浓度较稳定,可减少血压波动造成的器官损伤,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不良反应与硝苯地平相似,但发生率低,价格较贵。三、 受体阻滞药 受体阻滞药除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外,也是疗效确切的抗高血压药,主要有普萘洛尔及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纳多洛尔、吲哚洛尔等。 普萘洛尔 【体内过程】 普萘洛尔(propranolol)口服首关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为25%,个体差异大

14、,t1/2 约为4 h。起效慢,连用2 周以上才产生降压作用,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药理作用】 该药为非选择性 受体阻滞药,对1、2 受体都有作用。降压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和下列作用有关: 减少心输出量。阻断心肌1 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而发挥作用。 抑制肾素分泌。阻断肾小球旁器部位的1 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2 受体,消除正反馈作用,减少NA 的释放。 中枢性降压。阻断血管运动中枢的 受体,从而抑制外周交感神经张力而降压。 促进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前列环素生成。【临床应用】 适用于轻

15、、中度高血压,对伴有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者以及伴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者更适宜。【不良反应】 该类药物长期使用不能突然停药,以免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支气管哮喘、严重左心室衰竭及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 美托洛尔(metoprolol)和阿替洛尔(atenolol)的降压机制与普萘洛尔相同,但对心脏1 受体有较大选择性,对支气管的2 受体影响较小。口服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降压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每日服用12 次,作用优于普萘洛尔。 拉贝洛尔 【药理作用】 拉贝洛尔(labetalol)阻断 受体的作用为阻断1 受体作用的48 倍, 对2 受体无作用。阻断1 受体的作用比阻断2 受体作用略强。在等效剂量下,其心率减慢作用比普萘洛尔轻,降压作用出现较快。该药阻断1 受体的血管扩张作用也是其降压及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临床应用】 用于各型高血压及高血压伴有心绞痛的患者。静脉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