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58419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草稿)第一部分 前 言 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时代发展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以及聋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从培养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促进聋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依据语文教育和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构建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在内

2、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聋生发展需要的语文课程。 一、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聋生融入和适应社会必备的基本条件。聋校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体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二、基本理念 关注聋生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聋校的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聋生,针对不同学段聋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一个聋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生动、主动的发展。语文课程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培育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

3、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激发和培育聋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为他们融入和适应主流社会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语文教育要跳出“聋”的限制和束缚,从多方面、多视角,以多种方式发掘每一个聋生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让每个聋生在成长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正确把握聋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聋校语文教育应注重认真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让聋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

4、 观察、体验、操作是聋生获得外部信息,提升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十分注重直观性原则,关注聋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聋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起始年段,应特别注意借助具体事物或图像来认识与把握文字,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中高年级,要特别关注借助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强调聋生参与,大力倡导实践性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程在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人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根据聋生身心发

5、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爱护聋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聋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课程实施的过程,应当成为聋生在教师指导下发展语言、提高能力、活跃思维、拓展视野和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成为聋生全面、自由、积极地发展的过程。 聋生的语文学习应大力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习,大力提倡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尊重个体差异,积极推进个别化教学 关注聋生的真实世界,尊重聋生的个体差异,并从其现状与需要出发设计课程,以促进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由于聋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语文课程的实施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

6、原则,选择适合聋生的沟通方式,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组织适合不同聋生特点的课程,大力推进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从而实现面向聋生的语文课程从追求达成目标的划一性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转变。 构建促进聋生发展的课程评价 构建能够激励聋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要体现目标全面,主体多元,形式多样。过程性评价应注重培养和激发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结果性评价应着重检测聋生的综合语文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聋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聋校语文课程的不断完善。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7、。聋校的语文课程要高度重视多种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聋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不断优化、利用、开发语文学习与实践的环境,努力拓宽学用结合的渠道。要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引导聋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使聋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语文能力。 三、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依据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总目标”之下,按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聋生健康人格的发

8、展。各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3年级为“写话”,46年级为“习作”)、“言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聋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4、“实施建议”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并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 目 标 1、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聋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聋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

9、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具备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大力开发聋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基本掌握汉语拼音的口形和拼读方法。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借助辅助工具独立识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5、初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注重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具有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积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200250万字,能背诵优秀诗文150篇(段)。 6、

10、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做到明确具体、语句通顺。 7、能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基本达到无障碍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8、初步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2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熟记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汉语拼音字母表,基本掌握汉语拼音的口形和拼读方法。认识大写字母。熟练地使用汉语拼音手指字母。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写字

11、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运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阅 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和主动阅读的习惯。 2、练习正确、有表情地朗读句子和课文。开始学习默读。 3、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的不同用法。 4、学习借助图画阅读浅近的儿歌、童谣、故事,乐于与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5、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写 话 1、对写话有兴趣,能写清楚自己想说的话。 2、能依据图片、简单事物

12、或生活中的场景,说、写意思连贯、语句通顺的几句话。 3、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言语交际 1、能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与他人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能认真听(看)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2、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语文学习,能用口语(手语)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 第二学段(4-6年级)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学会用部首检字法查工具书。

13、4、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开始学习使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阅 读 1、主动阅读,学习使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正确、有表情地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读懂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书名号的一般用法。 4、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收集阅读

14、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7、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在4575万字以上。 习 作 1、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逐步增强习作自信心。 2、养成正确、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习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3、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需要,会使用冒号、引号。 4、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言语交际 1、能熟练地用口语或手语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看),能把握主要内容。 2、能清晰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有目的地搜集资料。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

15、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语文。 3、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7-9年级) 识字与写字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200个左右会写。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2、主动运用自己喜欢的检字方法,使用工具书识字学词,扫除阅读中的障碍。 3、学会用硬笔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阅 读 1、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2、能够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略读和浏览,能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和句的意思。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和感情色彩。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常用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初步了解议论文、说明性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拓宽视野,帮助阅读。 6、能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