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54817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编者意图、教材内容与教法要求简介 教材编写组 2004.2一、教材编写说明(一)编写原则1、体现原先“承前启后”的“启后”的总体要求,为八年级开始的分科学习作好一定的知识、态度、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并将兴趣激励、自我评价、合作交流、人文关爱等方面的内容渗透贯穿于全书之中。2、全面完成课程标准中必须完成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3、全书能体现从能力上的阶梯要求,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渐进发展。4、本册在一、二、四章中注重体现综合的特征,在第三章中着重体现分科的特征。综合让学生体验到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筑在各学科全方位发展及相互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分科则重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

2、的同时,结合对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研究精神、科学研究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学习,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全书结构安排的目标处理在内容上通过从资源到开发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海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综合介绍了各类资源及其现在与未来的保护与开发,体现了综合开发的重要性。性。从对能源利用的发展过程及其各类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介绍,体现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之间的矛盾,探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必备的条件。从对周围常见的电磁现象的观察体验、思考分析与实验求真等过程,体现科学思维在科学发展与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实用价值。从人的健康与习惯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介绍,看到我国合理利用资源的

3、重要性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性,体现科学是人类进步动力的真实内涵。在能力上观察与体验分类与合并资料与分析假设与设想利用与保护理解与应用一般与特殊收集与筛选分析与讨论现实与未来现象与本质实验与论证判断与接受演绎与归纳探索与研究真理与谬误个体与整体抽象与联想微观与宏观发展与保护 (三)本书的一些编写特征1、内容上力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熟悉知识与兴趣方向靠拢,以求贴切、实效。2、语言上以学生为本为目标,努力使学生读之感到亲切、有趣。3、观察与体验:努力做到多方位展示,注重观察、分类、整理、分析能力的培养。4、讨论与活动:努力做到多形式展现,注重合作与交流及表达能力的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辨过程的体验。5

4、、探索与研究:努力做到多角度激励,注重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6、思考与练习:努力做到多手段并举,注重收集筛选与归纳的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教材内容简介(一)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内容分类统计(总共43课时)第一章 认识海洋(12课时)第一节 造福人类的海洋资源(5) 海洋生物(1) 海水的特点(1) 海水的利用(1) 海洋矿产(1) 海洋的保护(1)第二节 海洋开发(7) 巨轮的沉与浮(1) 物体的沉浮研究(1) 潜海技术(1) 海洋牧场(1) 海洋空间开发(2) 海洋开发计划(1)第二章 能与能源(8课时)第一节 能及其转化(3) 能量(1) 能的转化(1)

5、 能的转化器(1)第二节 常用能源(2) 能源(1) 能源危机和节能(1)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3) 太阳能和生物质能(1) 海洋能源(1) 核能和其它能源(1)第三章 电磁世界(12课时)第一节 简单的电现象(3) 两种电荷(1) 静电的特性(1) 静电的应用与防止(1)第二节 简单的磁现象(2) 磁体与磁性(1) 地球是个大磁体(1)第三节 电流的磁效应(3) 电流的磁效应现象(1) 电流磁效应现象的应用(2) 第四节 电磁感应(2) 电磁感应现象(1)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1)第五节 通信手段的发展(2) 信息和信息传播(1) 现代通信手段(1)第四章 人与自然(11课时)第一节 人体的健

6、康(6) 运动增强肺功能(1) 运动对心脏的作用(1) 水平衡与健康(1) 用脑健康(1) 习惯与健康(1) 影响健康的行为(1)第二节 我国的自然资源(2) 我国自然资源概况(1)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1)第三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3) 影响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 可持续发展对人类行为的要求(1)(二)本书对科学内容标准的安排1、科学统一的概念与过程第一章:主要体现演变与平衡,时间与空间,系统与模型。第二章:主要体现演变与平衡,变化与守恒,结构与功能。第三章:主要体现系统、组织、秩序,测量、证据、模型、解释,结构与功能。第四章:主要体现演变与平衡,时间与空间,变化与守恒

7、,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2、物理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章;化学主要分布在一、二章;、生物主要分布在一、四章;地理主要分布在一、二、四章。学科的节数比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综合为1447711。3、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主题有:资源的利用,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科技在处理社会问题中的作用,技术设计活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等。4、关于科学的本质,主要是物体的沉与浮、能与能源、简单的电现象、简单的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代通信手段、运动与心肺功能、水平衡与健康、习惯与健康,主攻方向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尊重实验,尊重科学,推崇理性思维的科学观念与方法。5、关于科学的历史,主要是人类认识和

8、利用海洋的历史、能源利用的发展史、电磁科学发展史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攻方向是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发展与人类认识不断全面、深化、正确之间的关系。(三)几点说明1、 本册为求降低难度,没有出现一个计算公式。2、 本册为求与以后分学科学习起到良好的衔接,打下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并力求与分学科的学习内容有所区别,在全面完成课程标准中必须完成的相关内容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拓展,但这决不是学习的重点,而是时先给学生以一定的知识联系,希望能为后续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如:静电与电磁感应现象的增加;液体内部压强的提出等。3、本册内容以综合为重头戏,第一、二、四章认识海洋、能与能量、人与自然都属综合性知识,只

9、有第三章电磁与电信是物理学内容。三、教学要求简介(第一章)(一)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一章)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目标要求目标课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1海洋生物1、 知道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故乡。2、 知道海洋生物种类繁多。3、 认识一些海洋鱼类。4、 知道一些海洋生物类群。5、 了解海洋生物与人类关系。(B)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巩固分类的方法。2、 让学生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有关资料。3、 尝试动手烹制一些简单的海产品菜肴1、 引发学生在了解海洋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对大自然更加热爱的情感。2、 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思考。1-2海水的特点1、 海水中盐类

10、的质量百分含量约为3.5%,其余均为水。(B)1、 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其中最多的是食盐。(B)2、 海水中含有钠盐和钾盐,所以是咸的,含有镁盐和钙盐,所以是苦的。3、 死海不是海,是含盐量最高的内陆咸水湖。4、 海水(盐水)比淡水重。(即盐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不作要求)5、 浸在食盐水中的物体,食盐水的浓度越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越大。6、 “海水晶”和“海水素”等产品是工业盐类,可用于自制人工海水。1、 能通过阅读示意图比较海水中各种成分的多少。2、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结论。(B)1、 使学生体会到海水成分的多样性。2、 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1-3海水的利用1、 海水是一个

11、巨大的元素宝库,人类已从中提取了多种有用的元素。(B)2、 海水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各不相同,在1毫克/升以上的称为常量元素,否则称为微量元素。3、 海水中各元素的浓度很小,但总量很大。(B)4、 可以用蒸馏法淡化海水。1、 会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并注意单位换算。2、 会根据实验和示意图分析实验原理。3、 会把自己的发现精确地表达出来。(B)1、 初步养成利用所给信息推理判断的科学素养。2、 学会利用可行的实验解释复杂现象的科学方法。3、 培养耐心观察和细心计算的好习惯。4、 激发海水的资源意识。1-4海洋矿产1、 海洋中主要有海滨砂矿、海底热液矿、煤、石油和天然气、可燃冰和海底锰结核等矿产。

12、(B)2、 锰结核含有三十多种元素。3、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结合形成的水合物。4、 大陆架和公海的概念。5、 海洋矿产比陆地矿产开发困难大。6、 大陆架是矿产资源丰富和目前技术能够开采的地区。1、 能够根据所给矿产资源的名称找到对应的图片。2、 能根据所给信息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1、 培养开发海洋矿产的意识。2、 海底是个神奇的世界。1-5海洋的保护1、 海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污染危险,必须采取措施积极保护。(B)2、 海洋漏油的治理方法。1、 会利用所给信息回答问题。2、 会在实验中观察、探索和思考。1、 培养保护海洋的意识。2、 体验在实验中探索的乐趣。2-1巨轮的沉与浮1、 理解浸入液

13、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手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竖直向上托起的浮力作用。(B)2、 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有关,应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大小。3、 知道当浮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时,物体不会下沉;但当浮力大小小于物体的重力大小时,物体就要下沉。(B)1、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2、 培养从简单实验的分析和实例的联想思维中获取有用信息,并把思维推向深化的能力。3、 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发掘自身的管理能力与魄力。4、 学习如何深刻理解概念的思考方法。1、 理解健全管理机制的必要性。2、 理解以人为本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去追求远大目标的志气与志向。4、 从郑和下西洋中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去大胆追求成功与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