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510438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科教学课例名称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教材分析节内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要求学生理解(概述)。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发生交换的过程(原理)。教学目标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原理)。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记忆方式还是以形象记忆为主,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均学生学习能可成为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同时,由于七年级学生自力分析我总结能力还不强,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教师也要在课堂要多加引导。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的

2、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先让学生仔细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使学生感觉到呼吸的存在。这只是一个粗略地认识。教学策略选2、对于呼吸运动的完成,学生通过观察人体呼吸择与设计运动模型、讨论,对于气体为什么能进出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3、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气体交换后,是经过血液循环的运输而到达组织细胞的,血液成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可以加深对第四章中有关血液循环,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概念的理解。一、问题引入我们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一声啼哭意味着呼吸的开始,而且从此每时每刻离不开呼吸,那么呼吸的主要器官是什么?(生:肺)有谁能告诉大家“肺”的位置?(学生描述)此时看课文P4

3、5,并勾画。你知道吗?在生活中,不管你们在忙什么,你的肺都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16次。那么,外界气体究竟是怎样进出肺的呢?我们共同来探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过程二、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1、体验:大家来体验一把,双手放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吸一口气,有什么感受?(学生体会并描述)2、评议:对学生描述作出评价,并简单讲解胸廓和肺。3、感觉器官感受的现象一定准确吗?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证实呼吸时,胸廓确实发生了变化?(通过学生课前准备,三位男生演示测量胸围差,其他同学均要作出评价)4、教师小结:学生通过观察呼吸运动模型,指出模型中代表胸腔、膈、肺的结构,并描述现象。概括胸廓变化与呼吸运动的

4、关系。5、进一步探究:我们的体验,我们的数据都说明了呼吸伴随着胸廓扩大、缩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6、深入理解分析:演示实验及多媒体展示教师演示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学生讨论:小气球代表什么(肺)橡皮膜代表什么(膈肌)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思考谈论,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所学知识,借助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更高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7、我们再来看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我们打开课本看一下书上的45页的表格,同学们观察一下大气中的空气含量和呼出

5、气体中的含量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大气中的含量呼出气体中氧气明显减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在呼吸时主要吸收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那同学们想肺泡是什么呢?咱们说呼吸道由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各级支气管儿越分越细在最末端形成泡状结构。也就是肺泡同学们看书上47页的那副图片。看肺泡周围蓝色和红色的是什么?对,是毛细血管儿我们来画一下书上第二段的第二句话,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非常的薄所以气体是不是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我们将这种通过的方式成为扩散。肺泡中氧的含量很高所以氧气从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儿中。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所以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儿中扩散到肺泡中。8、好了,今天我们讲了两个知识点。第一个我们要记住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扩大发生的是吸气。第二个肺泡中的氧气进入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氧气排入到肺泡中。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课例研究综观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后期学生的讨论总结,可以很述好的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