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复习资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50221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复习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音乐是流动的诗篇。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编钟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三大类。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者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从环境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自然界中凡是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而物体发声说明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听不到声音并不能说明物体没有振动,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就听不到。2、乐音有三个要素:音调(音高)、响度(音量)、

2、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单位是赫兹;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同一音调的声音响度可能不同。同样,同一响度的声音音调也可能不同;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 粗细、松紧有关;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就是听觉所感知的声音留在大脑中的形象。 由于不同的物体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即使不同的物体发出的音调、响度都相同,但它们还是有区别,这就是音色的不同。当同一物体结构发生变化时音色也会发生变化。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器,其音色是不相同的;就是相同的乐器,其音色也有细微的差别。举

3、例说明:(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 _而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不同。答案:振动、音色。(2)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A音调 B.音色 C. 响度 解析:根据“高音”我们“唱不上去”,“低音”我们“唱不出来”的生活经验,可以认识到这里的“高”“低”应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即音调。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声音“高”“低”就不一定指的是音调。如“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指的就是响度。答案:A(3)在音乐课上,吴老师在钢琴同一音阶上分别弹奏了“哆”“来”“咪”三个音符,则

4、从声音的特性上看,这三个音符的 _一定不同,同学们在跟唱时,吴老师发现同学们“咪”这个音符没有唱准,重新用力在钢琴上按下“咪”这个音键,则这时弹出的“咪”与开始弹出的“咪”_不同。老师发现小王和小李在练唱时,发“哆”这个音符很准,但同学们听起来他们发音还是有区别,这是因为_。解析:钢琴上每个键对应一个音高,按不同的键音调不同 ;敲键的力大小不同,钢琴内弹片的振动幅度不同;不同人都有自己的发音特色。答案:音调 响度 音色不同3、弦乐器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主要分为弓拉弦乐器(如提琴类)和弹拨弦乐器 (如吉它)和击打琴弦乐器(扬琴)。 弓拉弦鸣乐器: 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

5、提琴(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 Bass)、二胡; 弹拨弦鸣乐器:竖琴(Harp)、吉它(Guitar)、电吉它(Electric Guitar)、 电贝司(Electric Bass)、古琴、琵琶、筝。弦乐器除了弓弦乐器以外,还有拨弦乐器。弦乐器是通过弹拨琴弦、击打琴弦或用琴弓拉琴弦,使之振动发声的。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一根弦的发音会随着弦轴拧紧而音升高。改变拨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大小。调节琴弦的张紧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高低。4、当用小木棒敲

6、击玻璃瓶时,瓶子和水会发生振动,当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由于每个瓶子里的水量不同,它的自重量就不同,因而其振动频率也就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用同样的力度敲击瓶身,水越多,自重量越大,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自重量越小,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如果改为用嘴吹瓶口呢?同样的力度吹气,水越多离口的距离越近,吹气的力度越大,水的振动幅度越大,所以,音越高,反之,水越少,音越低。5、适当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所谓的听力范围并不是指响度,而是指音调,也就是物体振动的频率,用赫兹(Hz)表示,20Hz-20000Hz是人的听觉范围。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

7、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 )A医院里的“B超”(频率高于20000Hz) B旗帜发出的声波(约50Hz) C蝴蝶飞行时发出的振翅声(约2 3Hz) D风暴发出的声波(1015Hz)解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最低为20Hz,最高为20000Hz。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可能都被我们听到,比如人耳对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和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就没有反应。只有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才可能被人耳听到。答案:B。6、分贝值表示的是声音的量度单位。而分贝是一种对声音强度(响度)的

8、划分,而0分贝并非指没有声音,而是通常人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而声音的分贝高的话也能听见,不过会对人体有害。按普通人的听觉:0 2 0 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2 0 4 0 分贝,安静、犹如轻声絮语;4 0 6 0 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 0 7 0 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 0 9 0 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 0 1 0 0 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1 0 0 1 2 0 分贝,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时致聋。120分贝以上:极度聋或全聋 。130分贝,喷射机起飞声音;110分贝,螺旋浆飞机起飞声音;105分贝,永久损听觉;100分贝,气压钻机声音; 90分贝,嘈杂酒吧环

9、境声;85分贝及以下, 不会破坏耳蜗内的毛细胞;80分贝,嘈杂的办公室;75分贝,人体耳朵舒适度上限;70分贝街道环境声音;50分贝,正常交谈声音;20分贝,窃窃私语。人低声耳语约为30分贝,大声说话为6070分贝。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60110为过渡区,110以上是有害区。汽车噪音为80100分贝,电视机伴音可达85分贝,人们长期生活在85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就会得“噪音病”。电锯声是110分贝。喷气式飞机的声音约为130分贝。当声音达到120分贝时,人耳便感到疼痛。在居住环境内,人们正常生活所允许的噪声一般可分为三级:第一级:要求昼、夜分别不大于40-30分贝第二级:要求昼、夜分别

10、不大于45-35分贝第三级:要求昼、夜分别不大于50-40分贝所以,人们长期处在85分贝以上的声音之中,会对耳朵造成永久性的听力伤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7、人能听到声音需要有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体(介质)和能够接受声音的听觉系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40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1400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则高达每秒5000米。由于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真空

11、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通过无线电报话机交谈。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 ,即没有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介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 ,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如: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乙同学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要比空气中快。答案:D。 总结升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要快,在气体中传播要慢,在液体中的速度居中。同时声音传播速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在接收处控制,比如:佩戴耳塞或者耳机状消声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