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语文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494479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阳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语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咸阳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语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咸阳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语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咸阳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语文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咸阳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语文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咸阳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语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答案(语文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D(A“演化成了一门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与原文不符B 原文是“两汉儒学处于独尊地位”,对象错误。C原文是唐时,非“唐宋后”,时间范围错误)2. C(该项是分析王安石失败的原因,不属于“推动了经学文本重大发展”的人和事)3. D(A“是经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表述错误。B“完成了经注的统一”的是唐太宗。C“其根本目的在于推翻前人经学的文本”不确切,意在维护新党集体,将一家注经之学定于一尊)二、古诗文阅读(36分)4.B(恤:顾虑)5.D(罢黜贪残;朝廷的政策;关心国家)6.A(被诬陷是因弹劾纪广)7

2、. (1)刘琏全都把它给予出守的京军,一点也不给屯田的士卒,另外还停发他们的月饷,可是征收屯粮十分急迫。(大意对2分,定语后置、“畀”、“更”译对各1分)(2)正碰上官员朝见皇帝接受考核,李秉斥退的人很多,又有许多和大臣是同乡故旧,大家的怨恨汇集在一起。(大意译对2分,“会”、“朝觐”、“交集”译对各1分)参考译文:李秉,字执中,是曹县人。小时候成为孤儿,努力学习,考取正统元年的进士,被征召到都察院审理案件,不久又改任户部主事。宣府开垦的田地被豪强霸占,李秉前去视察,把田地归还给百姓,并奏请取消赋税,边地的百姓都信赖他。景泰二年(朝廷)命令他协助侍郎刘琏到宣府督促(上交)军饷,(李秉)揭发刘琏

3、侵占贪污的罪状;朝庭就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代替刘琏,兼参与协助军务。宣府的军民多次遭受寇贼的侵犯,耕牛农具全被抢走。朝廷派官员买了一万五千头牛送给屯田的士卒,给每人钱购买谷种。刘琏全都把它给予出守的京军,一点也不给屯田的士卒,另外还停发他们的月饷,可是征收屯粮十分急迫。李秉全部改变了刘琏的政策,宽厚地体恤屯田的士卒。军卒们除了城池守备者外,全部要屯田耕作。凡是往来的使者和镇守的宦官的各种费用需要供给摊派的,都上奏取消,用官府的钱支付这些费用。不久又上书陈说边疆防备的六件事,说:“军中把有妻室的人算作有家,每月给饷一石;没有家室的减去四成。即使有父母兄弟而没有妻子的人,一概按没有家室看待,不合道理

4、。应当全部增加供给。”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当时宣府很多仓库库存很充裕,李秉安排整治军装,买耕牛送给军士,军士们更加感激喜悦。(景泰)三年的冬天,朝廷命他兼管巡抚事务。不久又命令李秉统管军务。李秉尽心尽力为边疆谋划,不顾仇怨。(他)弹劾总兵纪广等人的罪行,纪广攻击李秉来解脱自己的罪责。皇帝召李秉回到朝廷,因谏官们纷纷求情,就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前往调查,最终留下李秉。当时边民大多流离迁移,李秉广泛招揽流离迁移之人,恢复生产的人奏请每月给予粮食。军人家人因被寇贼残杀掠夺没有依靠的人,官府替他们赡养,或者出资让他们回乡。改正各种政事的弊端,分条陈述的奏章有百十份,大多被允许施行。三年冬天,吏部尚书王

5、翱辞职,朝廷推选代替的人,皇帝特地提拔李秉担任。李秉坚决地澄清进入官场的道路。监生需要依次任职的有八千多人,李秉请示分别考核。罢黜平庸低劣的几百人,于是怨恨诽谤声四起。正碰上官员朝见皇帝接受考核,李秉斥退的人很多,又有许多和大臣是同乡故旧,大家的怨恨汇集在一起。而大理卿王概也想使李秉离职以代替他的职位,就和彭华谋划,唆使同乡给事中萧彦庄弹劾李秉十二条罪状,并说他暗中勾结资深御史依附自己来独揽大权。皇帝很生气,以李秉徇私改变法律,辜负了所担任的使命,取消李秉太子少保,并让他退休。在李秉被弹劾的时候,那些人气势汹汹。将要逮捕李秉,李秉对人说:“定我的罪是皇上的命令。只是不要让我入狱,一旦入狱,那么

6、我必定不会出来,恐怕伤了国家的体面。”于是上疏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一点也不为自己辩解。8.诗人运用了对比(或衬托)、比喻的手法。(1分)诗人把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进行对比,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2分)刻画出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的特点,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运多舛的君子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9.整理抒发了对富有才华者遭受摧残的哀叹及自己徒然白头、无所成就的自伤和无奈。(2分)五、六句传达出对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同情与哀叹。(2分)末两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和无奈。(2分)(意

7、思对即可)10.(1)到乡翻似烂柯人 (2)燕然未勒归无计(3)舞幽壑之潜蛟 (4)陟罚臧否(5)随风直到夜郎西 (6)赢得仓皇北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AC(5分) (B “当年饿肚子饿怕了是他放不下那块丘田的主要原因”错,应是李老汉有浓浓的土地情缘。D 大柱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对得起死去的爷爷和父亲”,更是表现了他受父亲的影响,对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E 大柱起先是关心父亲身体才不让父亲种田的,年后才认为“种那一点田太不合算”)(2)因为他深知没有粮食吃饿肚子的滋味;他有着和父亲开荒造田的经历,知道土地的来之不易;他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基于此见到土地抛荒他自然有了心痛

8、的感情。(每点2分)(3)珍惜土地,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坚持耕种自家田地,他看到大片土地抛荒时心痛,他要求死后葬在田边。勤劳吃苦。他不愿“享清福”,带病种田。重视言传身教。重病时把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传递给下一代。(每点2分)(4)整理要表现的主题不仅仅在于这一点,(2分)还意在告诉人们,尽管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老一辈人所创下的基业,我们不能抛弃;老一辈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我们要继承。(6分)(合理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D E (D原文是说整理不愿意当父亲那样的初小教师,而愿当高小的教师。E 文章最后一句是想表明艺术的魅力征服了自己

9、,使自己甚至忘了当初投考电机科的初衷和艰难,并不是真的说自己忘了贫穷的出身)(5分)(2)过渡句,承上启下。(2分)总结了上文自己考学的经历。(2分)并引出下文自己被无意中带入艺术世界的内容,为下文写自己的从艺之路作铺垫。(2分)(3)比喻、拟人。(2分)“我看到了前所未见初见的光景”,比喻;“她轻易就击中奴役的俘虏”,拟人。(2分)表达了整理初入艺术世界的欣喜和陶醉忘我。(2分)(4)年轻时有为了生计报考的目标,后来学绘画是完全被艺术世界所吸引,没考虑社会功用。随着阅历的增长,发现了艺术要有内涵,要有社会功用。自己喜欢鲁迅,崇拜鲁迅的人格,鲁迅的文章社会功用强。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多作贡献,希望

10、能改变人们的思想世界。(意思合理即可)(每点2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D.(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荒废。B.涣然冰释:像冰冻遇热似的一下子消融,多喻嫌隙、疑虑、误会等很快消除。C.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D.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14. C (A.结构混乱,应把“了”改为“的”;B语序不当,应将“一千余座”与“海南境内的”位置对调;D 成分残缺,应在“手足相残”后加“的民族悲剧”)15. C (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排除D项;“应有”与“不应”相对,故句放前,排除A项;分别与照应,前有“故”,可断定放后,排除B项)。16.示例(1)从实践中学习,在观察时思考。这句话

11、以错位而新奇的表达,极其简练地提示了读书与实践、观察与思考要紧密结合的道理,言简意赅。(2)人,死后不必也不能把财富带走。这句话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整理的财富观和慈善观,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提示含义3分,评价2分)17. 示例(1) 理想是合理的设想,幻想是空洞的梦想。理想像海上的灯塔,让人明确方向;幻想像空中的楼阁,让人沉醉迷失。 示例(2) 光荣是本质上的荣耀,虚荣是表面上的光彩。光荣像五彩的花环,催人不断上进;虚荣像自编的绳索,使人止步不前。(内容贴切2分,句式相同2分,对比、比喻2分)六、作文(60分)立意提示:1.从学生:仅有高分是不行的,还要有高尚正直、阳光理性的人格,勇担责任,遵纪守法,珍爱生命等。2.从教育者:要重视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人际关系的培养,提升人格境界。3. 从社会:学生的人格健全,需要全社会关注。评分参照2010年高考评分标准。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