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108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9359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108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108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108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108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108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108例【关键词】螺旋t;三期增强扫描;小肝癌小肝癌(sh)t检查目前常规采用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大局部在动脉期增强呈高密度,门脉期等密度或低密度,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反映了sh的血供特点,是sh的特征性表现。但仍有少局部不典型病灶鉴别诊断困难。本研究分析了经t诊断和病理证实的sh108例,旨在进步sh的早期诊断程度。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至今我院经常规t(双期扫描,10层厚)影像学诊断为sh并认为可手术切除的患者108例,男性79例,女性29例,年龄3068岁,平均46岁。均进展前瞻性薄层三期t扫描(tht)发现主病灶周围或肝内有多发的小病灶。在t

2、检查后数d,再行dsa肝动脉造影和化疗栓塞,并均证实有多发性sh病灶。1.2方法t机为pikerpqs螺旋t机,采用高质量图像扫描形式(hq),层厚5,pith1,扫描速度1s,进床速度5/s。120kv,270300a。检查前禁食4h,扫描前服水1000l,全肝平扫,然后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比照剂(碘海醇:300gi/l),采用高压注射器(edred,envisint)单相注射,注射速率3l/s,总量1.21.5l/kg(视患者情况而定)。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时间分别是开场注射比照剂后2325s(动脉期)、4350s(门静脉期)和23in(延迟期)。在广州宜诚公司的pas网络图像工

3、作站上对t图像进展观察研究,由三名医师在各自的工作站上,分别确定小病灶数,测量在各期上一样层面肿瘤的大孝肿瘤和肝脏的t值(测量23的正常肝脏平均t值和小肿瘤测量点的t值)等。2结果除有2以上的主病灶以外,还可发现数目不等的小结节,大小多在1以内,多为5左右。小病灶的t特点是平扫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等密度或高密度;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延迟期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在108例病例中,共发现小病灶540枚,每例平均5枚,最少2枚,最多达29枚。三位医师所确定的病灶数分别为528,522和532枚,但综合结果为270枚。小病灶在各期上的敏感性分别为:动脉期91.85%,门静脉

4、期85.56%和延迟期88.89%;结合应用三期扫描其敏感性为93.33%。肝动脉造影dsa上可显示典型的sh特点,在动脉期造影的中后期显示小肿瘤的染色,小病灶的动脉供血动脉无明显增粗,灌注碘油后有明显的碘油沉积,但小病灶的准确数目不易确定。发现小病灶的敏感性为80.74%。sh在tht的特点见表1。表1sh在tht的特点扫描期相平扫等低动脉期等高门静脉期高等低延迟期等低密度特点(%)65.9334.078.1591.8524.8214.4460.7411.1188.89n3561844459613478328604803讨论sh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其最大直径总

5、和应3。肝癌病因学说有以下三大因素:病毒性肝炎;化学性致癌物质;寄生虫感染。其中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再生结节癌变是其主要因素。过去常规术前影像学检查可对肝内较大的转移灶和门静脉癌栓有较全面的理解,但对于1的小病灶检出率较低,而这些又与术后早期复发亲密相关。程红岩等1认为,肝癌术后1个月以内dsa造影发现复发病灶者多为1,的多发性小结节,提示在手术切除前已有肝内播散或多中心生长,但由于太小而不能被常规影像学发现,本研究也提示有此情况存在。故必须采用更精细的检查方法,以进步微小病灶的发现率。正常肝脏的血供2/3来自门静脉,1/3来源于肝动脉。小肝癌约2/3为肝动脉供血或为双重供血。takayasu

6、等2认为鉴于小癌灶自身的血供情况,在动脉期肝脏本质密度尚未明显增高时,sh由于主要为动脉供血,其密度可有较明显的增高;但位于膈顶部的sh由于扫描时尚处在动脉早期,其强化程度尚未到达峰值而密度未超过肝脏,常表现为等密度;位于肝脏下部的sh扫描时多处于动脉期的中晚期,强化程度超过肝脏而常呈高密度。门静脉期肝脏密度已有明显增高,位于膈顶部的sh此时比照剂充填可达顶峰或轻度减退而呈高密度或等密度,位于肝脏下部的sh内的比照剂已快速减退而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延迟期肝脏密度尚未完全减退,对于在门静脉期呈高或等密度的小肝癌灶,此时比照剂已较明显的减退,密度降低而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原门静脉期已呈低密度者比照剂可

7、进一步消退,表现为肝脏和小肝癌灶间密度差进一步增大而可显示更清楚。本研究也显示小癌灶在动脉期密度增高,在门静脉期可呈稍高密度、等或低密度,在延迟期主要呈低密度,少数呈等密度,特别是在平扫有大量呈稍高密度的肝硬化小结节背景下,膈顶部的小病灶在平扫和动脉期极不易发现,通常由于呈等密度而在门静脉期可稍有强化,在延迟期可见有较明显的低密度。故综合三期扫描的影像可进步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kaeatsu等3对常规血管造影与螺旋t三维血管成像进展比拟发现:对于外周及末梢血管,常规血管造影优于t三维血管成像。对于确定肿瘤部位及形态,t三维血管成像优于常规造影。对于发现肿瘤供血血管,最大密度投影ip法优于外表密

8、度遮盖ssd法。对于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ip法85%、ssd法72%、常规血管造影42%。hang4的研究认为对于肝内小肿瘤,tht扫描是必须的,肿瘤的显示主要在动脉期和延迟期,门静脉期价值有限。li等5认为动脉期在发现多血供的肿瘤特别有价值,而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在发现少血供的肿瘤如分化好的肝癌或sh方面有价值。itsuzaki6在研究总结了sh强化特征后认为肝脏和肿瘤间密度差的比照以动脉期最好,延迟期次之,门脉期最差,建议只做动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即可。本研究中微小病灶在各期上的敏感性分别为:动脉期91.85%,门脉期85.56%和延迟期88.89%,结合应用三期扫描敏感性为93.33%。因此,为了最大限度进步sh的检出率,三期扫描是非常必要的。【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