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48698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4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选)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选)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选)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选)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 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1男:各位尊敬的领导,女:各位尊敬的来宾,合:亲爱的父老乡亲们,大家晚上好!男:今天,恰逢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一元复始,大地回春,花好月圆人团圆,盛世良宵啊!女:是呀,我国传统的盛世标准,讲究上下和敬,内外和顺,政通人和,建立和谐社会是世世代代善良的中国人民多少年来的政治理想呀。男:对!我看刚才一首开场曲欢天喜地闹元宵就奏出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舞出了我们的现实热烈、祥和、蒸蒸日上。女:不错不错,要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中国人的吃喝玩乐可是大有名堂的。“乐者,天地之和也。”象今晚这场民族乐舞的庆典形式就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人借这些形式来感恩,来

2、祈福、寄托希望,张扬生命,这都是非物质遗产。男:行啊行啊!与时俱进了,那我们今晚就借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谱写新曲来与大家共度良宵。女:下一个节目民乐大合奏春节序曲就是我国半个世纪以来久演不衰的名曲,演奏者:艺校青年民族乐队,请欣赏。一、民乐大合奏春节序曲(毕)女(对男):我先给你出道考题:李焕之的春节组曲是1943年在延安过春节时体验与感受生活的产物,创作完成在1956年,距今半个世纪,为什么能久演不衰?男:当然是曲子好,你听序曲中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主部中陕北民歌的唢呐曲把陕北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欢度春节时热烈欢快的场面表现的多么淋漓尽致,加上春节又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浓厚的民族特色,乡土气息应

3、该是曲子受(人欢迎的主要原因。女:根源才能叶茂,植根生活的厚土,才经得起风雨的考验。其实,任何好东西都如此,再谈谈你听曲的感受。男:好,此时此地,来幅应景的对联吧,我的上联是上联是:“春节为序曲,高歌猛进,唱中华大地家家红红火火”。下联是:“元宵再续篇,明月高悬,照海峡两岸户户团团圆圆”。女:不错嘛,既镶了曲目,又点了题。男:这算什么,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得很啦,该你续篇啦。女:下一个节目是古筝合奏,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江南民歌茉莉花;另一首是王昌元老师谱写的战台风,这是一首在技法上开拓创新的作品,演奏者原嘉宝等,请欣赏。二、古筝合奏(毕)主持人男: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来考你一题,知道茉莉

4、花为什么会走向世界么?女:茉莉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民歌,曲调细腻优美,音乐结构也较均衡。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男:我觉得还有两个原因:一是爱情主题,这是人类共同的;二是因为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它用在著名的歌剧图兰朵中,使它登上了世界歌剧舞台。女:碰撞、交融、多元统一,这当然对,但重要的还有创新,你看王昌元老师在战台风中运用的“摇扫四点“和”双手食指点奏”法,就把古筝演奏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茉莉花走向世界也增加了不少新的音乐元素。男:对,对!下面就请大家再欣赏二首既传统也不乏创新的曲子,二胡齐奏,第一首良宵第二首赛马演奏者王蕾等,请欣赏(三、二胡齐奏(毕)女:请教一个问题,刘天华的良宵

5、写于_年,赛马也是60年代的作品,都够传统的,你为什么说不乏创新?男:先说二胡,从名称就知非中原固有,据考证它约于北宋时由我国北方区域传入,由于音色柔和,略带苍凉,又常与民间流浪艺人相伴,所以,传入之时,只是作演唱小曲的伴奏。刘天华的哥哥,近代文学家刘半农就曾说“二胡地本庸微,自有天华,乃登上品。”当然,二胡现在已居中国拉弦乐器的首位,不是刘天华一个人的功劳,但无疑跟刘天华这类演奏家的创造息息相关吧。其实是误解,它的音色中和,有效音域很宽,二根弦,很了不起的。尤其是通过良宵作者刘天华这类音乐家的创造,把二胡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女:恩,那赛马的创造性呢?男:你听赛马中八度音程的大跳,多么

6、铿锵有力,曲目内容且不说,光说技巧,当时就是用来炫技的一首二胡九级考试曲,可现在,降为了四级考试曲,光说这点,你说有不有创新?女:要不怎么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二百年”呢!下面请大家欣赏更让人耳目一新的乐舞竹韵,表演者梅文坤、靳仁博,请欣赏。四、竹韵(毕)男:我也请教一个问题(葫芦丝、芦笙、是哈尼族、彝族与苗族常用的管乐器。为什么这些少数民族喜欢以竹为乐?女:首先,以竹为器乐,是因为劳动人民方便就近取材,而竹音的情趣,明亮又能很好的表现劳动人民对家园的依恋之情。也吻合了中国人民农耕文化而陶冶的安逸恬适的审美情趣。男:其实,不只是少数民族,中国文化给“竹”赋予了太多内涵了,书中有竹,诗中

7、有,竹,音乐中当然更少不了竹,苏东坡不是说:“不可居无竹,无竹合人俗”吗?托物言志,是中国文化创作的一大特色。女:不只是借物、托物,更有对“他山之石”的改造与化用,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洋为中用的例子,请欣赏扬琴重奏,两首外国乐曲,1.马刀进行曲2.达姆.达姆。演奏者:周映云等,请欣赏。五、扬琴重奏(毕)男:继续请教,今年世界扬琴大会在北京召开,难道不是因为中国的扬琴发展历史最悠久吗?为什么说是洋为中用?女:扬琴的扬,原名“海洋”的洋,顾名思义,说明是以海洋通过航运传进中国的,但中国对扬琴进行了改造,原来琴弦仅二码,现多到四五码,音域拓宽了几倍,敲击棒也由木质改为竹质,更柔韧。由于它在和声方面的丰

8、富性,现成了我国民乐伴奏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乡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2(一)开场:节目串烧儿童节目闹元宵+爷爷奶奶和我们摇艺舞蹈王家岛镇甲:闻鸡起舞春来早,盛世欢歌涌春潮;乙:_今晚月儿明,龙腾虎跃闹元宵!男: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乙:大家合:晚上好!甲:一元复始春光秀,万象更新鸿运来。在元宵佳节来临、阖家团圆之际,我们带着对春天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欢聚在这里;乙:今晚,我们要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歌颂我们甜蜜幸福的生活。甲:_有着6500年的历史,在悠悠岁月长河中,勤劳质朴的_人在英纳河畔艰苦创业,将地方文化拓展到了极致。剪纸、农民画成为_走向世界的符号。甲:在这合家团圆的

9、喜庆日子里,_的农民要用手中的剪刀和画笔,描绘一幅幅丰收的全家福。(二)农民画+剪纸篇(浓郁气氛)1.农民画情景舞蹈大丰收大营镇剪纸艺人。2.唢呐正月十五闹雪灯3.歌曲回家吃饭歌手:于广涛甲:哎、文来呀,看了以上这组节目啊,我不知你有何感受?乙:兵兵,要说感受吧,确实很多,你看咱们_人吧不但勤劳、勇敢,还心灵手巧,这一幅幅剪纸作品啊,不但精美绝伦,更重要的是它将_的民间剪纸推向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甲:除了剪纸作品,咱_的农民画也是蜚声国内外,使_成为全国农民画之乡。乙:元宵之夜,唢呐声声,吹奏出农民的喜悦心情,回家吃饭,真的有点让我有点想家的感觉啊。乙:兵兵啊,我看你呀还先别急着回家

10、吃饭,好戏还在后头呢。(三)皮影戏篇+满族舞蹈(俏皮气氛)4.皮影戏与满族舞蹈结合情境舞蹈吴炉镇桂云花乡乙:兵兵啊,看完了咱_的皮影戏和具有民族风情的满族舞蹈,你还想家吗?甲:现在还真的不想家了。乙:为什么呀?甲:你看,鄂大爷皮影戏该有多棒啊,他让我找回了童年的感觉。童年时,虽然文化生活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但那时候的电影啊,皮影戏呀等文艺节目呀,仍然给老百姓带来了欢歌笑语,令人留恋哪。乙:尤其是元宵之夜,一家人守候在月光里,吃着元宵,唠着家常,其乐融融啊。甲:我也和你呀也有同感,那时候啊,父亲捏着小酒壶,有滋有味的品着酒,父亲手中的哪一壶老酒啊,至今还清晰地浮现在眼前。5.歌曲一壶老酒白楠吴

11、炉镇乙:兵兵呀,这一壶老酒怎么样,有没有你童年的味道。甲:确实有童年的味道。一壶老酒体现出浓浓的乡情。带点年的味道。乙:是呀,春节、元宵节一过呀,就有许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将离开亲人、离开家乡,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啊,真的让人垂泪。甲:过去就有一句老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但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呀,确实很矛盾,他们即希望自己的父母陪伴在身边,又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乙:在父母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将会用春天的祝福为远行的父母践行。6.舞蹈春意浓光明山镇中心小学甲:一首欢快的春意浓浸透着孩子们的祝福与希望。乙:一首甜甜的春意浓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甲:在这吉祥如意的时刻,还是让我们

12、抛开那些分离的话题,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吧。乙:让那红红的大灯笼照在我们前行的路上,为我们的远行的亲人祝福。7.舞蹈欢天喜地闹花灯红光艺术团乙:闹花灯闹出了咱_人的精气神儿,同时也将一个古老的习俗尽情展示在人们面前,不过,兵兵,看完了这个节目我突然想到,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你能告诉大家吗?甲:这个问题呀我在筹备元宵晚会时就考虑过。其实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啊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人们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乙:元宵节也称灯节,这个风俗啊起源于汉朝,到了唐代,更加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

13、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甲:在咱们_,除了这些传统的习俗外呀,还有许多咱地方的习俗,比如元宵节除了吃元宵、点灯笼之外还要点属相灯、二月初二打灰堆、挂龙尾,端午节吃粽子等等。乙:下面这个节目啊,将尽情展示我们_地区多元的民俗文化。(四)挂粽子+打灰堆+挂龙尾+点属相+吃元宵(热闹欢喜气氛)8.歌曲古镇古韵挂粽子+打灰堆+挂龙尾+点属相+吃元宵情境伴舞青堆镇编剧:姜运茂、李刚、从书胜导演:李刚、刘成杉、高晶、从书胜演出单位:青堆镇西街社区甲:古韵古镇真是一台丰盛的_民俗文化大餐哪。乙:确实是有滋有味啊,你看哪热闹的街市,古老得习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甚至现在就想去青堆古镇去逛一逛。甲:我

14、看你就先别去古镇了,还是到草原走走吧。9.二胡齐奏草原新牧民徐岭镇10.太极舞望月甲:大家说太极舞望月精不精彩呀?(众应精彩)乙:哎我说兵兵啊,你从哪儿掏动来这样的好节目啊。甲:什么是掏动啊?那叫挑选。乙:对,是挑选,从哪儿挑选来的呀。甲:这是咱们在全国太极拳表演大赛中挑选的节目,这可是获得全国太极拳表演大赛冠军的节目啊。乙:获得冠军,那我要追求一下演员地身份了。甲:不用追究,土生土长的_女孩。乙:这个太极拳表演太霸气了。甲:要说霸气呀,你看下面这个小品呀更霸气。11.小品哑剧诊室_兰店乡(先把大船摆好)乙:兵兵啊,这里是元宵晚会,你怎么还把这船弄上了舞台呀。甲:放海灯啊。乙:怎么?你在台上放海灯?甲:对呀,文来呀,正月十三放海灯,这是咱们_沿海地区的好习俗啊。乙:是呀,尤其是石城岛和王家岛的老百姓啊,对正月十三施放海灯这个节日显得更加重视。甲:我前几年在正月十三这天去海岛采访,当地老百姓说海岛人把海灯节和春节几乎放在了同等地位。乙:正月十三这一天,海岛人除了隆重举行祭拜海神娘娘仪式之外,就是施放海灯,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甲:哪还等什么呀。咱们一起去放海灯吧。乙:好,放海灯了。(五)放海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