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450495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设 计设计时间:2023/7/16计划课时:1课时时间:课题1.宇宙与微观世界教材人教社九年级物理范例教材简析让学生认识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 是物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对物质尺度有初步了解。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和技能1.了解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3.了解纳米科学技术。过程和方法了解人类认识微观结构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人类认识微观和宇宙的过程,体会人类的探索在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学情分析由于本节知识相对抽象,应注重联系宏观实际进行对比。教学策略观察分析、综合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情景创设问题情景教学交往与

2、互动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一、 引入二、正课1、教师引入:“宇宙”引导学生回答提问,对“八大行星”进行解释和说明2、教师引入:“木椟一尺,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类比课本玻璃破碎问题;但说明,只能分解到分子,分子再打开就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3、 教师引入蜡烛液体凝固时产生凹陷的现象。1、 学生回答提问:地月系八大行星太阳系(恒星系)银行系(星系)2、 学生回答提问,体会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3、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填表1、 认识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教学交往与互动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三、 巩固与复

3、习四、作业指出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不同,说明它们内部分子结构的不同。4.教师讲述比分子还小的微粒是原子,以及还存在比原子还小的精细结构5.教师讲述:纳米科学技术。其中要分辨“纳米”是单位,“纳米科技”是一门科学技术,并了解纳米技术在分子操纵、医药、材料、制造业等方面应用固液气分子间距作用力运动形式宏观表现4学生阅读P7科学世界部分的课文5.作业3.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模型,和流体的概念4.学习原子和原子结构5.了解纳米科技教学反思教 学 设 计设计时间:2023/7/16计划课时:1课时时间:课题2.质量教材人教社九年级物理范例教材简析本节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通过“小数据

4、”列举质量的大小,让学生对质量有了直观的认识;最后介绍天平的使用。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和技能1、 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单位,并能换算;2、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3、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过程和方法在天平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平操作使用的兴趣。学情分析天平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力学测量基本工具,是教学上的重点,同时结合学生特点引入质量的初步概念。教学策略观察:观察质量测量工具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到测量物体质量的活动中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情景创设问题情景:相同物质,一杯水和一桶水有什么不同? 区别物质多少的是什么?活动场景:

5、组织学生参与到测量物体质量的活动中教学交往与互动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1.引入2.正课1、教师引入:对比:铁钉和铁块;一杯水和一桶水;说明它们所含有的物质的有多少的区别。2、教师讲述:物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4、 教师讲述“kg”的由来:1 dm34的纯水质量是1 kg。目前通用国际千克原器为1kg的单位标准。1.学生举例:列举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区别不同物体物质含量的多少。2.学生举例、类比生活实际,分析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等无关。3.学生进行质量单位换算练习3、 认识质量概念4、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教学交往与互动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四

6、、 巩固与复习四、作业介绍国际单位制介绍质量辅助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5.教师引入、演示并讲述天平的构造,调节和使用。6.教师讲述,提问,归纳天平使用中的注意事项4学生观察,并适当参与测量过程5.学生根据天平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讨论固体、液体、以及粉末状物体的测量方法。6.作业3.了解国际单位制和质量单位4.学习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放平移动调节称量读数教学反思教 学 设 计设计时间:2023/7/16计划课时:1课时时间:课题3.密度教材人教社九年级物理范例教材简析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由此认识物质在这方面上性质的差异,然后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引入“密度”概念、公式、单位等。教学

7、目标与重难点知识和技能1.认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比值一定;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人关计算。过程和方法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中,引入密度概念,体会利用比值不变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生活中有运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解决的价值。学情分析由于密度作为力学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有许多应用。要求学生能全面认识,并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教学策略观察:相同体积(质量)的不同物质,质量(体积)不同实验、探究: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通过物体质量和体积

8、的测定,确定其中关系情景创设问题情景:为什么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为什么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活动场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教学交往与互动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1.引入2.正课1.教师引入,引导学生观察:V相同的不同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不同;M相同的不同物质(铜块和一杯水,在天平上平衡)它们的质量不同;引导提问:还有什么启示?2、教师指导(或演示探究过程)1. 学生回答教师的引导提问,对比得出同各物质m相同和V相同时对应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2.观察、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天平和量筒(刻度尺)测量出大小不一的木块的m和V值,记录数据并绘图1.了

9、解同种物质m和V成正比关系教学交往与互动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3.巩固与复习4.布置作业3.教师引导总结:同各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m/V是定值引入密度的概念4.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固、液、气体的密度表教师讲述物质密度“物理意义”表述的格式:1m3的某某物质,质量是?kg。5、教师进行例题讲解4学生观察,并回答密度最大和最小的气、液、固体,并找出其中的规律认识几种常见的物质密度学习密度“物理意义”的表述方法5.学生模仿例题做练习6.作业2. 学习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等3.认识物质密度3. 学习密度的应用以及物理习题的解题格式教学反思教 学 设 计设计时间:2023/7/

10、16计划课时:1课时时间:课题4.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材人教社九年级物理范例教材简析本节主要通过让学生学习天平、量筒的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最后通过密度公式m/V计算得出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和技能1.认识量筒,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固体的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能熟练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和方法在探究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习间接测算物理量的方法,体会测量体积的等量替代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密度的过程中,有主动操作的意识,熟练使用天平,按规则操作,实事求是。学情分析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理解密度的测量方法。教学策略观察:天平和量

11、筒实验、探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探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的方法和过程情景创设活动场景: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教学交往与互动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1.引入2.正课1、教师引入:讲述密度的测量原理,即密度公式2、教师讲述: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师讲述固体和液体密度之中的直接与间接测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记录表格1.学生观察,学习量筒的使用2.学生设计固体、液体密度测量记录表测量液体密度记录表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剩余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液体的质量(g)液体的体积(cm3)液体的密度(g/ cm3)1. 认识密度测量的原理,是间接测量2.学习量筒的使用3.了解测量的过程教学交往与互动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3.巩固与复习4.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