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教案--克服粗心大意[谷风教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44950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会教案--克服粗心大意[谷风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班会教案--克服粗心大意[谷风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班会教案--克服粗心大意[谷风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班会教案--克服粗心大意[谷风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班会教案--克服粗心大意[谷风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会教案--克服粗心大意[谷风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会教案--克服粗心大意[谷风教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服粗心大意-主题班会每次考完试,都有不少同学在抱怨自己:如果考试时,我再细心一些,就不至于犯这么多错误了。粗心一个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啊!英语学习中, 单词before 写成befor, 过去分词destroyed 写成destroied;化学习题中的非电解质隶属化合物,有些同学在做题时经常忽略这一点;高考语文试题作文中,命题人给出了两幅图即A图和B图,同时给出了作文题目我更喜欢A或我更喜欢B,大量的考生没有注意到里面的“更”字,显然命题人要求把两幅图作出比较这些都暴露出一些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想当然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如果一个人想取得进步,我认为他(她)就需要自觉把“粗心”二字从自

2、己的“字典”中删去。实际上在考试中阅卷老师是不会给你提供找出“粗心”二字理由的机会 。“粗心”就是不会、就是基本功不扎实,谁越早明白这个道理,谁就能越早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从中同学们应该能体会到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在高中学习中,动脑固然非常重要,但动手更应在学习中占有它的一席之地。同学们,行动起来,摒弃“眼高手低”这一陋习,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谁行动早,谁受益多!如果对“粗心”认识不足的话,“粗心”所带来的灾难简直无法预计。请注意以下几点:1粗心比无知更糟糕,更可恨。卢梭有句话很精辟:“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粗心”的现象绝不是“写错字”,“抄

3、错行”这么简单。2粗心会养成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好改变了。 由于对“粗心”的忽视,粗心一次次地在学习中出现,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种惯性,而自己还是不能清醒地认识。3粗心不是缺点,是错误!解决“粗心”,就像在冰上走路一样,小心即可,因为在冰上摔过跤,所以你会记得,除非冰上摔过的那一跤对你没有什么印象!只要用心一点面对“粗心”,“粗心”很快就会从你的视野消失,虽然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出低级的错误,但是可以很好地降低由于“粗心”而产生的错误率,做题质量和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相信很多同学考试考砸了时都会这么说,这次考试没认真,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做,下次一定做对。真的如我们自己说

4、的是粗心吗?!其实不然,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呢?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估计你会喊起来: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甚至你会说,这个故事太荒谬了,运动员不会这样的!所以当我们以粗心为借口时,可以这样说:没有粗心这回事。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是:“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

5、己,熟练度足够吗?“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为什么呢?一、熟练度不够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高中生,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解决: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二、基本概念不清还有一

6、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举一反三,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解决: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7、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三、准确率不高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你是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解决:每次

8、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题,建立错题本。好吧,我们再回到那位跳水运动员这儿-如果半年后他参加比赛,他现在就需要各项体能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动作也需要练得无比熟悉犹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即使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放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制定训练的计划,获得真正提升。获得提升的,决不仅仅是成绩,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行动力,意志力。克服粗心的毛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怎样防止粗心的毛病呢?1、克服粗心的毛病要重视我们要做的事。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事,我们不会认真去对待它,也就会粗心大意。

9、比如说在做作业的时候,有好多同学认为写错字是小事一桩,只要自己会写就行了,所以经常就会因为粗心而写错字;有的同学做算术题会出错,也是因为他们不重视,把7写成1,把加号写成减号的缘故。但是,粗心大意养成习惯之后,在考试的时候,我们也就容易因为习惯而写错字或把7写成1导致考试失败。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粗心,才可以改正粗心的毛病。2、要养成做事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当我们完成一件任务后,要认真检查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有没有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这样,那些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就会被纠正。比如说做完作业后,考试完以后,认真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写错数字,上学之前检查一下上课要用的书本有没有带齐,考试之前检

10、查一下考试要用的纸笔,都是非常好的习惯。想想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粗心情形。1、选择题明明选a你选c2、计算错误3、错别字4、漏题5、审题不清1和4,这是只要你带着目的把试卷检查两遍就一定可以解决的。 计算错误不能算是粗心,这主要和你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有关,计算能力要平时练,多练。而计算习惯则要你培养了。考试的时候,用草稿纸,很多人写的很乱,反正是草稿,其实不然,如果你按照做作业的格式去做的话,可以在检查的时候很容易的查出错误。读题要两遍,已知条件标出要明显,整体把握不可想当然,认真思考落笔慢,思维定式要避免,解题步骤详尽不愉懒,避免跳跃生事端,作完题后要验算,查看结果合理性,符号表达、单位、有效

11、位数、还有小数点,要提醒的是不过于紧张,莫轻视易题,难题面前不慌乱,注意力集中不要有任何杂念。”习惯于依赖知识点,看到题马上就用知识点去写,忽略了问题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题目看错的原因:1、最多的是因为看到题目非常熟悉,想都不想就做,导致错误;2、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种情况极少,通常考试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解释:很多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熟悉很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有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忽略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悉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导致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造成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属于“兴奋”型马虎。而真正的“看错”题目,指的是精神不集中不认真导致看错,这个

12、除非考生心不在焉,不把考试放在心上,或者因为生病,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这种错误的。但是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粗心”看错是因为精神恍惚,其实本质上也是由于过于兴奋或者过于紧张,题目一看,见过,兴奋,然后回忆,不自觉忽略了细节。或者因为没见过,紧张,开始回忆知识点,也忽略了细节。【解决方法】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完再写,不要看的过程就马上产生解题的念头。有时候你猜中了开头,却忽略了结尾。一定要看清楚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后,再思考,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做题要以题目本身为出发点。根据问题、题设开读懂题意。题目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千万不能想当然。 (一)考试粗心的原因分析 1、自以为是 在人们的头脑中,对见过的

13、东西,印象往往是很深的。这样,当他们遇到“脸模儿”和见过的差不多时,便以为就是见过的,满心欢喜地按见过的做。比如有的学生把“兵民”读成“民兵”,把“肠胃运动”写成“肠胄运动”。于是,有些老师便根据学生“自以为是、不以为非”的心理特点,将“熟脸儿”题目稍加改动,便使不少粗心者“上当受骗”。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吗?考试后,一个同学说“那题目简单,考试前老师刚刚讲过”,另一个说“哪儿呀,问的问题不一样。”“啊?”前者傻眼了。由于“自以为是”,有些学生不愿复看看过的题目,即使看也是走马观花,使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而不能避免。 2、学习态度不够严谨 学习压力不大,没有紧张感,成绩差一点也不要紧,父母不大

14、责怪。九成的学生表示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只是知道学习就是要考大学,最多把目标定到本一、本二或专一。具体到什么分数什么大学,只有三个同学承认有的,进一步到目标总分的构成,各学科的具体学习状态和存在问题和学习计划则全军覆没。 表面看这和学习没太大关系,但没有具体可视化的目标,会使人的学习缺乏明显的动力和激情,变的盲目机械,甚至麻木。缺少应有的紧张感,学习丧失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就导致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具体知识点不能有效归位,会出现丢三落四,浅尝辄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在试卷中以失误连连的形式表现出来,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屡屡出错,做过会做的题却解不出来,得出正确答案却写不明白步骤,结果大量失

15、分。这一类现象多数和学习态度不够严谨有关。 3、粗心大意中的心理诱因 影响考试发挥的心理因素很多,包括紧张焦虑、心境低落、盲目乐观、完美倾向、缺乏大局观念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学生的考试,引发粗心问题。其中,过度紧张和焦虑是考试失败首当其冲的元凶。在问卷中,有47%的同学认为自己考试有些紧张,影响到自己的发挥,而且失误丢分多在20分以上。在这,我对此进行重点分析。 学生考试时大脑应该保持必要的紧张,有利于在短时间调集大量知识点,并对它们进行有效迁移,解决试卷中的各类问题。但过度紧张和焦虑则会出现心理恐慌、注意力难以集中,生理上会出现多汗、心跳加快、头晕、肌肉紧张的情况,在做试卷时会出现大脑空白

16、、知识大量遗忘、题目错看、漏看、基本运算错误等现象,不可避免要出现大量失分。 引发紧张和焦虑的原因有二,一是思想负担太重,一到考试就想到失败,想到父母失望甚至绝望的眼神,想到老师难看的脸色,想到自己的前途命运。似乎一次考试就成为终身的主宰,自然万分紧张,寝食不安。一上考场,腿开始发软,手开始发抖,问题接踵而来。二是求胜心切,有强迫意识,不能容忍自己出一丝一毫的差错,一个字写的不满意就擦掉重来,一个题目不会做就耿耿于怀,心情大幅度波动。这样往往抓住芝麻丢了西瓜,或者一错再错,失误连连。 4、能力不足是考试失误的关键 一位把自己的三个孩子培养成博士的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做题马虎是能力问题,在中小学学习阶段,他对自己的孩子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