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6周周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448645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6周周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6周周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6周周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6周周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6周周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6周周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21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6周周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6周周练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16周周练 班级 考号 姓名 第卷(选择题 共80分)( )1.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

2、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3.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4.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时有甲、乙两人到官府告发丙、丁二人私铸钱币,并呈上新钱一百一十个和铸钱所用的模具两套。这一案件说明当时A民间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混乱 B已统一并建立了法定货币制度C已建立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D普通民众的守法意识逐渐增强( )5.某学者

3、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6.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7.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

4、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8.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宴饮”后,均集体来到慈恩寺(著名佛寺)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用墨笔题于壁上。由此可见“雁塔题名” A是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B有利于营造进取向上的社会风气 C表明“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 D是魏晋以来书法艺术推动的结果( )9.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放松了国家对劳

5、动力的人身控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10.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理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现念 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11.图为明代仍在使用的唐代出现的“木牛”,即人力代耕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明代A 人力获得了解放 B农业生产出现了分工合作C传统农业精细化 D农业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 )12.唐以前,家庭

6、财产的经营方针主要是节俭和量入为出。所谓“皆粗布之衣”,“脱粟之饭”, “中食而肉不足”。宋明以后经营方针有了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以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明时期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商业环境的宽松C消费水平的提高 D对外贸易的繁荣( )13.北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间舍”,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这表明A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 D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土地制度的变化( )14.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

7、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15.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这表明商人A.政治上处于无权且被压迫的地位 B.在当时社会经济地位都很低下C.遭受以统治者为代表的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17.“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

8、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18.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9、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19.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20.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这一政策A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 B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C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一、选择题(4*20=8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

10、181920答案第卷 (非选择题 共2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用泰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 材料二、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唐朝

11、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词章、经学理论、改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乖誊录制。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殷试三级。乡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0分) 2015级高二(下)第15周历史学科周考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BBBAADBABDA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ADCADD21(20分)(1)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分)。 秦朝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