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42287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等产品的生产基地,发展农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1.自然资源优势。(1)辽阔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2)适宜的气候条件。东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而短促。(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林区,是中国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点建设地区

2、。(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草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西和三江平原地区。东北地区南临黄海、渤海,海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拥有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2.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农业布局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2.林地和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4.水土流失严重。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 优

3、质、高效、绿色发展。(2)全面发展农、林、牧、 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更大的就业市场。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1)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2)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2)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开发投资力度。(3)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益,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

4、力。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提示:(1)回忆录中描述的是我国的东北地区。(2)20年前该地区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的山坡地,四周是成片的树林。到20年后的今天,山坡全被开垦为耕地,当年肥沃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砂石地。(3)这充分反映了黑土地开发利用不当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提示: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解决粗放耕作、产品不适应市场等问题;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

5、境。提示:1.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2.(1)北方地区有“四位一体”温室生态农业模式。其循环过程是:在太阳能温室的一端建造地下沼气池,将人畜粪便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作底肥,沼液可以直接浇菜,沼气除炊用外,还可以在温室内点灯,既能增加温室内温度和光照时间,又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室的适宜温度又能为猪、禽的冬季育肥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沼气冬季正常运作产气。“四位一体”是以太阳能

6、为动力,以土地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与沼气并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生态体系。(2)南方地区有“猪沼果”模式。其循环过程是:畜、禽粪便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用来肥田种菜(菌、药、花),从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饲养和林果、粮食、食用菌种植等联系起来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出率,显著增加农民的收入。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B)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解析

7、: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南部作物可二年三熟。2.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D)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解析:地形的不同,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东北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黑土和黑钙土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重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因此选择D项。3.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

8、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C)湿地面积日益增多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A. B. C. D.解析:目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多种问题,主要有生产粗放,耕地破坏;资源利用失调,水土流失严重;破坏湿地;农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及由此带来的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水旱灾害问题及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据中国经济导报报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几年来,存在着农产品难卖、积压严重的现象,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良性发展,被称为“新东北现象”。据此,完成45题。4.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农作物

9、主要有(A)A.春小麦、大豆 B.冬小麦、玉米C.棉花、水稻 D.高粱、亚麻5.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不包括(D)A.人口密度较小 B.雨热同期C.土壤肥沃、耕地辽阔 D.粮食复种指数高45.解析:第4题,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地区由南向北热量逐渐递减,因而其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农作物品种有所不同。春小麦、大豆是位于东北中北部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所共同的、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冬小麦、棉花主要分布在辽南,高粱主要分布于中部,玉米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第5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处中温带,热量条件差,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6.阅读下列材料

10、,完成(1)(4)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材料二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三“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北方荒地属于。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西大荒地主要是。(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

11、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析:第(1)题,从地理类型看,我国南方地区以丘陵为主,而东北地区以平原为主,北方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西部地区距海远,水分不足,橡胶种植范围扩大得益于科技进步。第(2)题,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及水热组合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思考。东北地区的黑土侵蚀属于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原因形成,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针对形成的原因分析,可从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等针对性说出即可。 答案:(1)丘陵平原热量条件不足水源条

12、件不足(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3)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4)原因: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措施: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在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土壤是黑土和沼泽土,但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此黑土和沼泽土的整治工作,对东北地区

13、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题。1.关于黑土地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建设商品粮基地,以保持黑土较高的生产力B.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提高土壤中的水分C.注意土壤培肥,以避免土壤冲刷D.秸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黑土地肥力最有效的办法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很大的原因是(D)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荒地多,人为影响小A. B. C. D.12.解析:秸秆还田可保持土壤肥力,三江平原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发育,不利于地下水下渗,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沼泽发育,东北地区降水较为丰富

14、,蒸发弱,沼泽形成与荒地多无必然关联。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期叫无霜期。下面是“甲、乙两地区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下图,完成34题。3.乙地区比甲地区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D)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的海洋性比甲地强4.关于两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甲地区:冬小麦,一年两熟B.乙地区:春小麦,一年两熟C.甲地区:春小麦,一年一熟D.乙地区:冬小麦,一年一熟34.解析

15、: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位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气候的海洋性明显,冬季气温高,故无霜期较甲地长。第4题,甲地为我国东北中温带地区,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乙地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可以种植冬小麦,一年两熟,但乙地的气候更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读以下2007年我国十大粮食输入和输出省区图,完成56题。5.黑龙江、吉林两省粮食输出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C)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B.耕地后备资源充足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6.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C)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耕地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56.解析:第5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