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珍贵资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410876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珍贵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珍贵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珍贵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珍贵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珍贵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珍贵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珍贵资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文学:学前教育的珍贵资源摘要教育不可以与孩子的天性作对,而要以此为资源。幼儿天性的重要一面是缪斯心性,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文学为幼儿的文学教育提供了最容易被幼儿“同化”、吸收的表现形式。在幼儿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文学以自己的“妈妈语”、故事性思维、整体性认知以及可预测性等艺术特质来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从而对幼儿有着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独特而强大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幼儿文学;学前教育;教育资源 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在教育哲学一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的“第一个应该注重之点,是儿童在没有教育以前,有一种天然生成的本能、性情和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

2、东西为根据,为基础,不然便没有教育可施。”杜威的话告诉我们,教育不可以与孩子的天性和本能作对,而要以此为资源。我们反对把儿童的心灵看成一张白纸,可以任人来灌输的教育观点。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激活,面对一颗种子,我们需要给予的是合适的阳光、合适的水份和肥沃的士壤。那么,幼儿这颗种子的天性是什么呢?日本的羽仁说子说:幼儿期是文学期;挪威的布约克沃尔德说:儿童是本能的缪斯。这种缪斯本能即是幼儿教育的最大资源,因此,文学教育应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幼儿文学正可以为幼儿的文学教育提供最容易被幼儿同化和吸收的表现形式,这又是由幼儿文学的下述艺术特质决定的。 一、幼儿文学是一种艺术的“妈妈语” 在幼儿语言发展

3、过程中,幼儿会面临许多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但并不是每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都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尽管史迪芬平克在他的大著语言本能中说,“婴儿是顶尖的语音学家,”“儿童具有句法逻辑的天赋,”“一个三岁的小孩可以说是一个文法上的天才了”。可是,婴幼儿听新闻联播这样的政治时事语言时,听大人之间的关于性的对话时,是难以学会语言的,这其中除了其内容不能为婴幼儿理解之外,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其语言形式难以为婴幼儿所同化。那么,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最容易为婴幼儿所吸收?笔者以为是“妈妈语”(或日“儿语”)。 “当婴儿开始学说话时,在他的听觉环境中,有件事至关重要:有机会听见语言,尤其是所谓的儿语。人类生存处境中

4、最奥妙的现象,莫过于每个文化中的成人,似乎都保有一种对婴儿说话的特殊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一向较为简单、缓慢、清晰、腔调较高、音高与强度较有变化、速度较规律,十分有秩序地多所停顿与重复,几乎有如歌谣。在嗨,小宝宝,你今天好不好此类语言中,夸张的节奏无疑较容易抓住婴儿的注意力。它的不时停顿,令婴儿有机会聆听语言的组成部分;它的缓慢速度,得以协助年幼婴儿从各种回声当中辨别出重要的声音。” “妈妈语”即母亲或者其他长者对婴幼儿说话时专门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其突出的特征除了上述所说的“几乎有如歌谣”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妈妈语”充满了爱意。它不仅使婴幼儿对“妈妈”表达的意思容易理解,而且给儿童温暖的感情和

5、心灵的抚慰。正因为有了能让婴幼儿“同化”的妈妈语,婴幼儿的语言才迅速地发展起来(当然同时也伴随着心智发展)。和“妈妈语”一样,幼儿文学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在人类的文学中,如果说有一种能够让婴幼儿“同化”的“妈妈语”,它就是幼儿文学(或称婴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甚至不同于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它是一种艺术的妈妈语。 我们可以先从婴幼儿文学的阅读来谈。婴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离不开大人的讲述。当大人为孩子讲述猜猜我有多爱你时,会采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节奏呢?讲述语言中,会注入何种感情呢?答案可能是大多数人会采用“妈妈语”这一语言形式。由此推演,成人作家在创作婴幼儿文学时,实际采用

6、的正是讲妈妈语时的那种姿态。“斗虫儿斗虫儿飞,虫儿拉屎一大堆!大虫往家跑,小虫后头追!”“吃豆豆,长肉肉,不吃豆豆精瘦瘦。”“排排座,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这样的儿歌就是从“妈妈语”中自然发展过来的。那么,幼儿文学的“妈妈语”为什么特别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呢? (一)充满爱意 儿童教育的最高法则之一就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被爱。如果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教育就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就有源头活水,就有巨大的可能。如果幼儿感受不到被爱,整个世界将会在他面前关闭。幼儿文学就充满了“妈妈语”所拥有的爱意、关怀,它呵护、抚慰孩子的情感,悉心地关怀孩子的成长。法国夏尔贝洛的小红帽不是妈妈语,格林

7、兄弟的童话小红帽才是妈妈语。看起来两个故事差不多,但是区别甚大。在夏尔贝洛的故事里,小红帽和外婆都被狼吃了,故事也就在这里结束。可是在格林兄弟那里,写到狼吃了外婆,又把小红帽吞到肚子里时,故事并没有马上结束。这时,出现了猎人。他最终救出了外婆和小红帽,最后他们还一起分享小红帽带来的面包和葡萄酒。可见夏尔贝洛的故事给孩子留下的是恐惧,而格林兄弟的故事对幼儿情感是一种抚慰和关怀,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爱意。 图画书小乔逃跑了是具有易为幼儿接受的教育意涵的作品。小乔是一只袋鼠,袋鼠妈妈胸前的口袋是他的房间。他的房间很乱,他嫌清理太麻烦,于是就离家出走了。小乔表现出的是人的天性,人都愿意舒服和省事一点。但是

8、,人又都是渴望发展、渴望成长的。帮助小乔进步要靠什么?靠教训是不行的。幼儿固然可能迫于大人的压力,硬着头皮去做成人要求他们去做的事情,但是却不会成为他内在的品质。小乔逃跑了这个故事写出了小乔变得发自内心、想清理房间的内在原因:他通过实际经验,发现妈妈的口袋才是最舒服的。重新回到妈妈的口袋,重新得到妈妈的爱,这一巨大幸福使清理房间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袋鼠妈妈如果对小乔缺少爱意,小乔逃跑了就会不想回来。正是因为小乔身处被妈妈关爱的环境里,他才有了转变,有了成长。 (二)具有鲜明悦耳的韵律和节奏 幼儿不仅用大脑,也用身体来学习。幼儿学习语言,会调动视觉和听觉来学习。幼儿文学正是听觉的语言艺术。在婴

9、幼儿阶段,儿歌这种诉诸身体动感和听觉的韵语,对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作为“语言本能”,幼儿的心里天生就有对语言韵律和节奏的敏感,经过儿歌的韵语的浇灌,幼儿心里的语言萌芽就会飞速地破土成长。不只是儿歌,优秀的幼儿故事的语言也是具有节奏感、韵律感的。笔者在翻译日本幼儿文学的经典作品不不园(中川李枝子)时,总是忍不住要时时把译文大声地读出来,看看是否悦耳动听。比如,“郁金香幼儿园里,有两个老师。一个个子矮矮的,是春野春子老师;一个个子高高的,是夏野夏子老师”。“春野春子,夏野夏子”这种语句,就和“山外青山楼外楼”“只把杭州做汴州”这样的诗句一样,有韵律回环的感觉。而这样的语言一定

10、是幼儿乐于接受,并易于掌握的。 (三)富于幼儿生活的情境性 新闻联播的语言、大人之间关于性方面的谈话,之所以不是幼儿能够体会、接受、掌握的语言,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语言里没有幼儿生活的情境。可是,在幼儿文学中,能够让幼儿感知的生活情境随处可见。如“杨树叶哗啦啦,小孩睡觉找妈妈,搂搂抱抱快睡吧,麻猴子来了我打它。”这首摇篮曲就可能包括两个幼儿生活情境:一是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时候,风吹动院子里的杨树,树叶哗啦哗啦地响;二是妈妈唱着“搂搂抱抱快睡吧”这一句,会把爱意传达进“搂搂抱抱”的动作中。幼儿置身于这样一个情景的“场域”里,就能敏感地体会出妈妈哼唱的摇篮曲的意义。 同样,“斗虫儿斗虫儿飞,虫儿拉屎一

11、大堆。大虫往家跑,小虫后头追。”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也是有幼儿生活情境的。幼儿听儿歌和故事,都是要以其中的人物自居的。在这首儿歌中,他们以谁自居呢?那个虫儿自居。为什么?因为幼儿他自己就是拉屎一大堆的,而且他还会以小虫自居。“大虫往家跑,小虫后头追”说的就是妈妈逗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妈妈不要你了,妈妈回家了”,他马上跟在往家跑的妈妈身后,颠颠地追赶这一生活情景。在这样的生活情境语中,幼儿的语言和心智都会得到十分有效的激发和发展。 二、幼儿文学的故事性思维 1995年,笔者曾在拙作“故事”的价值一文中提出“儿童文学是故事文学”,并认定“儿童的思维是故事性思维”。这与当前心理学有关儿童思维特征的研

12、究结论是一致的。如J莫费特说:“一般来说,成人的思维已经分化为故事、概括化、理论思维这些种类,但是,孩子们在长时期里,其全部思考都是通过故事来进行的。不管那故事是事实上存在过的,还是虚构出来的,他们几乎都是通过故事来表现自己,并通过故事理解他人的话语。年幼的孩子既不是将经验普遍化,也不是将经验理论化,他们只是以登场的人物和作为背景的场所(故事的形式)来诉说。” 很多心理学家论述过儿童的“故事”思维及其通过故事发展这一思维的意义和价值。杰洛德布兰岱尔把孩子的故事表达方式称为“原始历程”,主张“在儿童至少达到一定年龄之前,我们都不应该要求他们放弃或修改自己原始历程的思考方式”,因为“如果它能发生效

13、果,确实会成为孩子叙述自我的绝佳工具。”苏珊恩杰在孩子说的故事了解童年的叙事一书中,在解释孩子为什么说故事时,列出“了解世界”“解决问题”“了解情感世界”“成为文化的一员”“建立并维持友谊”“建构自我”“创造和改变”等“故事”所具有的功能。詹姆斯希尔曼更是辩说道:那些在童年时代读了许多故事书或听说过许多故事的人“比起那些没有接触过故事的人来,会有较好的外表及前景及早接触故事,它们就会对生活产生观照。” 其实,故事不仅对儿童,而且对整个人类文化都具有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价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就认为,我们用逻辑和抽象的规则来认识物理的世界,用故事来认识人文的世界,而体现人类智慧的这两种文化不只是

14、相互补充、相互协助的,其中故事(叙事)的智慧还是整个智慧的芽苞或种子。高小康在人与故事一书中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是讲故事的动物”,并论述了故事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性。 与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相比,幼儿文学的故事性特征更为鲜明。讲故事是美国作家洛贝尔的幼儿故事名著“青蛙和蟾蜍”系列中的作品。故事说的是:青蛙身体有点不舒服,蟾蜍就让他睡在自己的床上,然后想给青蛙讲一个故事,可是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故事,于是,他就在走廊那里转悠,又来到沙发上大头朝下倒立,把冷水泼到头上,最后,蟾蜍竟然把自己的头往墙上撞,可是到底也没有想出一个故事来。蟾蜍最后对青蛙说:你能不能起来,让我躺一会,因为我觉得很不舒服。在这个幽

15、默的故事里,蟾蜍的形象多么可爱啊。蟾蜍为了给好朋友想出一个故事来,费了多少心机,经过了多少折腾啊。什么叫“好朋友”,像蟾蜍这样的人就叫好朋友。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故事是最会讲道理的。 幼儿文学里蕴含着很多大智慧和大道理。在表现这些智慧时,即使是用诗歌的形式,也往往采用故事性叙述。比如,鹁鸪这首儿歌:“鹁鸪鸪,要做窠。早上做,露水多。晌午做,天太热。晚上做,露水多。想想不如明朝做。”这首儿歌会让人想起古人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但是,这首成人诗歌仍然有抽象的说理成分,不能像儿歌鹁鸪这样,贴近幼儿的感性,直入幼儿心灵。可见,幼儿文学通过故事性思维,将幼儿成长中需要明白的人生事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注入幼儿的心田,成为幼儿人生中最早的、最可亲近的启蒙老师。 三、幼儿文学认知的整体性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各种材料中,幼儿文学在认知方面的整合性上是做得最好的。在幼儿文学里面,科学知识或者生活中的常识等,都是作为文学形象和故事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的,而不是机械的、割裂的、孤立的知识。我们都知道,教幼儿知识和科学是很难的,做法不当,就会对其想像力和人文情感造成伤害。而幼儿文学在知识、科学教育上有很高的智慧。在优秀的儿童文学中,知识与想像力、科学性与人文性都是并行不悖的。 我的连衣裙是日本作家西卷茅子创作的图画书。从天空中飘下来一块洁白的布,一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