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还要提升什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40203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还要提升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效课堂还要提升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效课堂还要提升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效课堂还要提升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效课堂还要提升什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还要提升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还要提升什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课堂还要提升什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课堂改变了什么,还需要提升什么,应该用哪些策略或方法完成这些提升。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才能让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升级。 机制建设升级课堂张顺平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实现由“教本”向“学本”、“学会”向“会学”、“知本”向“能本”的转变。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我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缺少思维引导。学生主体性发挥与教师思维引导并未真正实现“形神兼备”,学生只是形式层面的“动”,而不是思维层面的“动”,更谈不上生命活力的涌动。同样

2、,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引导,许多时候只是低层次的信息呈现与简单交流,甚至是对学生思维的控制与束缚,根本谈不上“点燃、激发、点拨、点化”。因此,课堂缺少生成,实效性不强。 没有真正自主。自主学习有形无神,不能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依然是“控制、考核、压制”,学生缺乏有效的“调控、激励、引导”机制,享受不到自主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过于乐观自信。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需要经历许多艰辛与付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有些学校被眼前的成绩所迷惑,看不到困难和问题,热衷于追求表面的创新,只说空话、不做实事,过于自信乐观。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缺乏一支理念先进、态度坚决、执行有力的课改团

3、队;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了课改的质量与实效,没有正确处理好课改与成绩、课改与模式、课改与学科等关系;过分强调创新、关注特色,忽视了课改常规工作的落实;新课改理念没有转化为管理行为,缺乏激发内驱力的管理、考核、激励等长效机制,有些政策还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等等。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策略,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为标志,努力实现由“教本”向“学本”、“学会”向“会学”、“知本”向“能本”的转变,着力打造规范化、特色化、高效化自主课堂。具体的推进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团队机制。领导团队要努力落实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环

4、节,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工作激情、学习动力,用行动带动课改发展;学科团队以各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为核心,潜心探索课改实践,打造学科名师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班组团队以班主任为核心,加强学习小组和科研小组的组建、培训、考核、评价。 培训机制。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小组建设和小组长选拔,在使用中培训,在活动中提升,强化小组捆绑式考核评价机制,采取班组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自研自修,以学科备课互研会为主要阵地,积极开展各种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激励机制。学校应该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倾注人文关怀,变制度为约定、变要求为倡导、变惩罚为奖励、变考核为激励;应

5、该开展年度教师选拔竞赛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不断帮助教师成长与发展;应该坚持开展教学成果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加强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案例、打造特色课堂、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社团活动等,并对成果显著的教师予以奖励。(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宜川中学) 补上课堂稀缺元素刘舒芹 高效课堂应该由侧重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转变为研究如何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许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高效课堂的更高层次和真正意义,仅仅将改革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流程、手段等方面。实际上,高效课堂已经在多个方面完成了创新和拓展 从教学走向教育。高效课堂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而独特的发展为目

6、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空,实现教学效益与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消极局面。但是,高效课堂又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概念,更应该由教学走向教育,由原来侧重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转变为如何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效课堂的主要任务,研究如何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从学校走向社会。学校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校教育也是社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效课堂的理念不应该局限于教室,更应该走向校园、走向社会,使高效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学校可以通过“高效课堂开放日”“家校合作互动日”“学生社会活动日”等

7、形式,将高效课堂的育人理念、方法、行为、成果等让家庭、社会了解;学校还可以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打造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配合、社会教育协助的良好环境,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追求,让社会成为更大的课堂。 从制度走向文化。在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期,许多学校为了保证改革的有效实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规范教师必须按照“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制度对推动高效课堂改革的有效开展起到了规范和引领作用,但制度毕竟是一种约束,是一种强加于教师、学生身上的“负担”。新课改发展到今天,学校应

8、该将高效课堂的相关制度内化为学校的文化建设,通过学校文化的影响与发展,让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让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如此,主动开展学习、研究、反思将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高效课堂建设也将由原来的“要求教师、学生去做”,变成“教师、学生要求去做”。由制度约束走向文化熏陶,将是高效课堂理念在学校教育层面的全面发展与全面深化。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课堂走向更高层次李世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责,并将这种职责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中。 我们的课堂还需要什么?这是一个课堂教学改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解读这个问题之前,我

9、认为可以先思考,我们的课堂有什么?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发生了许多变化,拥有了许多新元素 课堂有了“灵魂”。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由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由注重教学结果考核向注重教学过程体验转变,由实施统一的教学方法向实施差异教学策略转变这些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课堂有了灵魂。 课堂有了“活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会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亲身体验,努力引导学生将知识变为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信展示,展现出无限的精彩和活力。 课堂有了“方法”。在新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讲在知识疑难处、

10、点到知识关键处,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了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 课堂有了“安静”和“热闹”。要想让课堂有活力,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索、畅所欲言,展开激烈的交锋与争辩。但是,仅有表面的热闹还不够,学生还需要在热闹的基础上沉下心来,对知识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拓展,全面理解消化。因此,课堂应该既有安静也有热闹自学时的安静为展示时的热闹完成储备与积累。 当然,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一些元素 课堂缺少“尊重”。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受到了更多的尊重,但是许多时候,教师还是改不掉一些积弊:在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总会催促:“快点,考虑好了吗?”在小组成员

11、回答问题时,如果一时答不上来,教师也经常会说:“如果不会,小组讨论讨论。”这些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教师担心完不成课堂任务,对学生缺乏耐心。其实,耐心等待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尊重和理解。 课堂缺少“总结”。一堂精彩的课需要课前、课中、课后认真打磨,才会闪闪发光。许多教师能认真备课,把知识理解透彻,带着充分的预设面对学生。但是,面对课堂的临时生成,一些教师就难以及时、合理地引导点拨了。因此,课后总结十分重要,教师一定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或提升的地方,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课堂缺少“责任”。许多学生缺少责任感,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告诉他们责任的意义。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健全的人格。因此,责任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小组和班级中应该担负的责任,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职责,并将这种职责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中。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不断升级,课堂教学模式也才能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原平市实达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