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3),推荐文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393584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3),推荐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3),推荐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3),推荐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3),推荐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3),推荐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3),推荐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3),推荐文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 )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 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 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切物体都是在运动(2)相对静止二、运动的快慢1. 速度(1 )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2、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v=s/ts路程一一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4)单位:m/s km/h换算 1m/s=3.6km/h2. 匀速直线运动(1 )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 不变。3. 变速运动(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公式:平均速度:=总釜 即v=s/t三、长度、时间及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就 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2、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m_,常用单位有千

3、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卩m),纟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 m1m=10dm1dm=10cm 1cm=10mm1mm=103g m 1m=106 卩 m1m=109nm1 g m=103nm4、刻度尺的使用: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

4、“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5、时间的测量(1 )单位:秒(S) 还 有小时(h)和分(min ) 1h=60min1min=60s(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6. 误差(1 )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2)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 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四、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

5、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 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 示。6、力的测量:测力计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

6、大, 线段应越长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岀了牛顿第一 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惯性: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 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 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六、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简单的说:同体,共线,反向,等大。十二

7、章力和机械知识提纲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叫弹性。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叫塑性。3、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 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二、重力:概念: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 有引力。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 g=10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8、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 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 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2、分类:静摩擦摩擦力_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 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岀这时的

9、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 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 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 磁悬浮)。四、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2、五要素一一组成杠杆示意图。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

10、字母0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i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 的方向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i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找支点O画力的作用线(虚线):画力臂(虚线, 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标力臂(大括号)。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2、动滑轮: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也可左右移动)多动,7T 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

11、为阻力臂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2倍的省力杠杆。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 1/2 (G 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移动的距离的 2倍3、滑轮组 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F=1/2GoFil 1=F2l 2也可写目的: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写成公式成:Fi / F

12、2=12 / l 1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2 (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重物移动的距离的2倍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F 求出绳子的4、应用: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撬棒、铡刀、羊角锤、钢丝杠杆费距离钳、费力动力臂 小于阻力臂费力、缝纫机踏板、起重臂杠杆省距离理发剪刀、钓鱼杆物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 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 应选费力杠杆。滑轮。一、功五、滑轮1、定滑

13、轮: 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或速度vf)=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 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巩固:某同学踢足球, 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 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3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4、=1N 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 5Jo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二、功的原理1. 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 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_毂:執斗出千谥举高益耳有灯雀土3.探究决定动能大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 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 便。 我们做题遇到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