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学1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安排(修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38847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物加工学1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安排(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矿物加工学1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安排(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矿物加工学1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安排(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矿物加工学1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安排(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矿物加工学1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安排(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物加工学1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安排(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物加工学1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安排(修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物加工学I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矿物加工学I 英文名称:Mineral Processing I课程编号:070103613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要求:概率论、大学物理、流体力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适用专业:矿物加工工程及相近专业任课老师:朱金波、范肖南、刘令云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颗粒在介质中的自由沉降、干扰沉降等运动规律,并能用于解释各种矿物不同分选方法的基本原理;目标2:掌握水力分级、重介质选矿、跳汰选矿、斜面流选矿、磁选和电选及相关设备的分选原理,明确不同分选方法及设备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能够根据不同矿物性质选择合适的选

2、矿方法和设备,并有完善优化分选工艺、改进操作技术的初步理论概念;目标3:掌握物料密度组成的测定及可选性曲线的绘制方法,能够对矿物进行特性分析,并进行可选性评价;目标4:掌握矿粒在产物中的分配率定义和测定方法,能绘制分配曲线,并理解分配曲线的理论形态、特性参数及其影响因素,能够对矿物分选设备及工艺进行分选效果评定,为分选设备和工艺的优化选择提供依据;目标5:能设计并实施与矿物重力分选、磁电选相关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拟合模型参数,并获取有效结论。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目标毕业要求支撑强度目标1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运用到矿物加工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3、之中H1.4 能将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知识用于矿物加工、分选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中L2.4 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矿物加工、分选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M目标21.3 能将工程和专业知识用于判别矿物加工、分选过程的极限和优化方法H1.4 能将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知识用于矿物加工、分选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中M2.2 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并通过分析文献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H3.4 能通过建模等手段进行工艺流程计算和设备选型,对工艺流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体现创新意识M目标32.1 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M4.2能够采用正确的试验方法并选择合适的现代

4、工具,检测、分析和鉴定矿物特性H4.5 能正确采集、整理试验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关联、建模、分析处理,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M目标41.4 能将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知识用于矿物加工、分选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中H2.1 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M2.4 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矿物加工、分选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H目标54.2能够采用正确的试验方法并选择合适的现代工具,检测、分析和鉴定矿物特性H4.4 能选用或搭建试验装置,采用科学方法,安全开展试验M4.5 能正确采集、整理试验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关联、建模、分析处理,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H备注:H-高度支撑;M-中度支撑

5、;L-一般支撑。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 颗粒在介质中的沉降运动 (支撑教学目标1、2)第一节 物料的性质;第二节 颗粒在介质中运动的受力分析;第三节 颗粒在介质中的自由沉降;第四节 颗粒沉降的等沉现象及等沉比;第五节 矿粒在粒群中的干扰沉降;第六节 颗粒在垂直介质流中的运动。第二章 物料密度组成的研究及其可选性 (支撑教学目标3、5)第一节 物料密度组成及其测定;第二节 煤炭可选性曲线及应用;第三节 煤炭可选性的等级划分第三章 矿物在产物中的分配规律 (支撑教学目标4、5)第一节 矿粒在产物中的分配率;第二节 分配曲线的绘制;第三节 分配曲线的特性参数;第四节 分配曲线的理论形态及其影响因

6、素第四章 水力分级 (支撑教学目标1、2)第一节 水力分级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微细粒级的测定;第三节 水力分级设备类型及使用;第四节 螺旋分级机;第五节 水力旋流器;第六节 分级效果的评定第五章 重介质选矿 (支撑教学目标1、2)第一节 重介质选矿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第二节 两相流的性质及流变特性;第三节 矿粒在重悬浮液中的运动;第四节 重介质分选机;第五节 悬浮液的回收与净化;第六节 干法选矿原理;第六章 跳汰选矿 (支撑教学目标1、2)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跳汰过程中介质流的运动特性;第三节 物料在跳汰过程中的分层理论;第四节 跳汰机;第五节 跳汰机的工作制度及操作工艺;第六节 跳汰流程第七

7、章 斜面流选矿 (支撑教学目标1、2)第一节 流体沿斜面的流动;第二节 厚层斜面流中矿粒的运动和分层;第三节 薄层斜面流中粒群的分层与分选;第四节 斜槽分选机及螺旋分选机;第五节 摇床选矿第八章 磁选基本原理 (支撑教学目标1、2)第一节 磁选基本原理;第二节 磁选设备;第三节 磁流体分选技术第九章 电选基本原理 (支撑教学目标1、2)第一节 电选基本原理;第二节 电选设备;第三节 电选工业应用。实验课程内容 (支撑教学目标3、4、5)实验一摇床分选实验实验二矿石中磁性物含量的测定实验三跳汰选矿实验实验四水析实验(与水力分级一起调整)实验五煤炭密度组成与重选可选性分析实验六电选实验实验课具体由

8、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I 课程同时执行。四、建议教学进度第一章 颗粒在介质中的沉降运动 学时数 8第二章 物料密度组成的研究及其可选性 学时数 6第三章 矿物在产物中的分配规律 学时数 6第四章 水力分级 学时数 6第五章 重介质选矿 学时数 8第六章 跳汰选矿 学时数 8第七章 斜面流选矿 学时数 6第八章 磁选基本原理 学时数 4第九章 电选基本原理 学时数 4矿物加工实验技术I 学时数 16五、教学方法1. 阐述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 课堂讲授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思考;利用投影、幻灯、录相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强化讲课效果;3. 结合现场,通过案例分析,强

9、化学生选矿工程理论、思维方法的建立和应用;4. 以课堂讲为主,并以实验课(矿物加工实验技术I)、课外作业、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作为课程学习的补充,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结合,强化学生矿物加工工程观点的建立和工程分析能力的培养。六、考核方式闭卷笔试,课程作业七、成绩评定方法 笔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含课程作业,不包含实验成绩)八、主要参考书籍1. 谢广元等.选矿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82. 张鸿启.重力选矿.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2.103. 杨小平.物理选矿.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4.14. 张振永等.煤的配合加工与利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85. 蔡璋.固液、固气分离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