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导入环节Word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387453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英语导入环节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高中英语导入环节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高中英语导入环节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高中英语导入环节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高中英语导入环节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英语导入环节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英语导入环节Word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度宿州市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英语导入环节及案例分析 作者姓名 刘 东单 位 泗县一中 / 浅谈高中英语导入环节及案例分析【摘要】: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本文探究了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的几种主要方法,还简单概括了设计导入方法时的原则。列举了几个教学案例,借此分析如何在不同的导入环节体现创造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希望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新课导入的艺术性,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更具有魅力。【关键词】:新课标、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及原则、教学案例【正文】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

2、犹如乐曲中的“引子”,它既是课堂教学的自然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犹如一贴兴奋剂,可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欲望和兴趣,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的目的在于:导入新课,新旧衔接,启发学生,激发兴趣,说明目的,暗透动机,创造氛围,营造情境,等等。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教学导入的基本作用一个科学合理的导入是一节精彩的课的亮点所在,会在整节课中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甚至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1、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角色。课间的活动是学生们的最爱,所以当铃声响起时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准备好上课,有的连书都没准备好,

3、甚至在高谈阔论。因此此时如果教师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进入教学,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兴奋点转向到课堂的内容上来,使得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2、以情引人,激发兴趣。每节课的开始都是一个全新的展现,而教学的导入是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一座情感的桥梁,让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和谐的气氛,让师生共同融入到这个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探求新知。 3、温故知新,循序渐进。人的思维是建立在一定的联想上的,教学的导入就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以旧引新,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进一步进行联系升华得到更好的提高,并且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使得学生的知识

4、更加系统化。根据杨连瑞,肖建芳(2003)编著的英语教学艺术论一书和袁昌寰(2002)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到的导入原则和笔者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l、兴趣性和创新性的原则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入要富有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为上好新课奠定良好的情感氛围。这就要求老师的导课能营造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学、说英语的欲望与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要有创新,呈现新颖的素材,避免刻板、单调、平铺直叙,力求新颖、别致、生动,雅而不俗,使学生眼前为之一亮,注意力无意识的转移到英语学习上

5、。创新性对学生指的是新知识、新能力;对老师指的是要以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不断更新与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教学节节有新意,课课为精品。二 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原则。针对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导入手段应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注意导课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性,为课堂教学增色。高中英语教材话题广泛,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兴趣。教材提供大量的插图,音乐,视频,素材,提供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完成项目多种活动。教师应该大胆取舍,灵活地使用,既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框架,也不能脱离课本天马行空随波逐流的导入。教师可以以单

6、元主题为中心,大胆开发课内外资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循规蹈矩,灵活地取舍,有机地组织教材,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三 课堂导入要有实践性 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基础。听说读写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手段。(新课标)。在导入环节,教师不应该一个人在表演,而是使学生参与一定的听说读写活动。在这些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使用英语,学习英语。只听老师一人在讲台上介绍新知识,学生的思维很快就会和老师的思路脱节而陷入停滞。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活动的进行一直活跃。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应以学

7、生的语言实践为目的,设计一定量的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提高知识技能。四 课堂导入可操作性。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在很多的书籍文献上都有相关的介绍和说明。但是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该考虑学校的硬件环境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使导入在教学过程中顺利进行。单纯的模仿参考他人的设计,而本班的条件达不到,就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法类型归纳及其教学案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进行导入教学设计,注重科学、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杨连瑞,肖建芳(2003)编著的英语教学艺术论一书中谈到的导入法以及本人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经验,把高中英语课

8、堂导入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1、复习导入法2、设疑导入法3、音乐导入法4、图示导入法5、动作导入法6、悬念导入法7、线索导入法8、情境导入法9、简笔画导入法lO、故事导入法11、背景知识导入法12、随意交谈导入法13、时事导入法。14、演讲导入法15、电教媒体导入法。限于篇幅,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与部分方法谈谈如何在使用不同方法中体现上述的几个原则。1 主题直观物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但是直观物品的选择

9、和利用应该突出单元的主题。形象生动的直观物的呈现和展示是为了解释主题而服务。直观物体是物化的主题,语言素材是直观物的思维体现。教学案例1 -人教版教材模块七(Senior High English Module)Unit3Sharing展示中国志愿者协会的标志。组织学生讨论。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do they stand for? S1 I can see a pigeon. A pigeon is a symbol of peace, S2 I can find a hand. A hand means giving help. We

10、 should offer to help those in trouble. S3 A heart . The heart stands for sharing.本单元的主题是分享,介绍了志愿者活动。中国志愿者协会图标则是最佳主题直观物了。它简洁明了,形象直观,抽象而又意义深远。学生对单元主题有比较多的了解,图标的呈现,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课堂气氛活跃,为下一环节做了积极准备。主题图标很容易找到,即使没有多媒体设备,简笔画也能达到效果,体现了可操作性。教师放弃课本中枯燥的问题,引入图案,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了创造性。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实践性原则。

11、2 复习导入法孔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已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必然有着某种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找准“旧”与“新”的连结点,进行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不经意中真正进入角色,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学会新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效导入的途径,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更好地引入教学案例1 -人教版教材模块三(Senior High English Module)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导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或国内外范围回忆中西方的节日,如the Lantern FestivalNew YearS DaySpring

12、FestivalWomenS Daythe DragonBoat FestivalChildrenS DayTeachersDaythe MidAutumn FestivalNational DayThanksgiving DayChristmas Day,从而引出要学的三个节日的主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3、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是结合新课内容,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心生疑虑,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向,直指“新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可激活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欲望,还可让学生养成善思多辩的习惯,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需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

13、,将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地揭示出来,再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序地逐步释疑解难,然后顺势导入新课。教学案例 人教版教材模块四(Senior High English Module4)Unit2Working the land 呈现三幅图片,农民,百万富翁,科学家。提问1 What kind of life does a farmer lead ?2 Can you image the life of a millionaire? What about a scientist?3 What kind of life does a person live if he is a combin

14、ation of a farmer ,a millionaire and a scientist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农业,内容涉及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及有机生态农业。文章的标题和图片对于县城高中的学生缺乏吸引力,科学家在学生的头脑中一直是那种在实验室辛苦工作,生活清苦的形象。通过三张图片和问题,我大胆的引导学生认识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知识也是财富,知识分子也可以享受知识和财富。鲜明的图片,精心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想象和探索精神,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这种设计体现了灵活性,创新性。袁隆高科的图片资料在网上很容易找到在课堂上使用很便利。即使没有图片资料,三个问题的提出也能达到效果。有很强的操作性。

15、同时,学生们积极讨论,用英语描述三种职业人的生活,体现了实践性。4故事导入法在课前5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则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幽默语言是智慧的结晶,人皆所好,可以快速地把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所学知识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贯穿起来,使他们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引导他们进入当天的课程内容里,达到“乐学” 英语的状态。教学案例 -人教版教材模块三(Senior High English Module3)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夸张,滑稽,诙谐。本单元的内容是根据百万英镑改变的戏剧剧本。在Warming up 部分,课本提供了一段马克吐温的简介,要求学生谈谈所知道的作品。而笔者灵活地设计另外一种导入:to get a taste of Mark Twains h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