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379112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森防 2011 17 号吉林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关于印发 2011 年春季局部地区出现高火险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方案的通知各市(州)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长白山管委会森林防火指挥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各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省敦化航空护林站,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武警吉林省森林总队:为贯彻 2011 年全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全省春季森林防火会议有关要求,结合省政府应急办2011 年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计划的安排,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拟定于4月中下旬在局部地区组织实施2011年春季出现高火险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此次演练,重点检验局部地区的相

2、关县(市、区、局)在春季森林火险逐日增高状态下森林防火工作开展情况;检验部分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和相关乡(镇)义务扑火队春防扑救工作准备情况;检验各级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处置较大危险性森林火灾开设扑火前指的组织指挥能力;检验相关地区、相关队伍落实“双预案”的拉动及快速反应能力。拉动演练由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实施。长春市、通化市、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和辽源市等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及所属相关县 (市、区、局 )承担完成拉动演练的相关任务,上述地区有森林防火任务的乡镇、林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配合应急准备情况的检查,并积极参与演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接此通知后,在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的同时,按

3、照通知要求组织本级人员及所属各类森林消防队落实拉动演练相关细节,结合实际情况拟定参演作业流程,并利用适当时机提前组织小范围的模拟活动,确保拉动演练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他没有参加此次演练的地区和单位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类型的演练。尤其是近两年人员调整较大的防火办,要下大力组织多样性的防扑火演练,以此提升本级应急处置森林火险的工作能力,达到各级- 2 -指挥及时到位、各类队伍快速到位、各类保障全面到位、高效扑救有效到位的目标。附件:吉林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 2011 年春季局部地区出现高火险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方案二一一年四月一日主题词: 森林防火春季拉动演练通知抄

4、送: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省政府应急办。吉林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2011 年4月1日印发- 3 -附件吉林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 2011 年春季局部地区出现高火险紧急扑火拉动演练实施方案根据 2011 年全省森林防火工作要点的安排和省应急办通知要求, 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拟于2011 年 4 月中下旬组织局部地区出现高火险紧急扑火拉动演练,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全力实施严细备防、周密预防、 快速反应和重兵扑救的总体策略,贯彻执行省应急办2011 年全省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计划,检验各级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决策能力、各类防扑火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 建立前指和队伍机动集结能力,

5、多种形式的灭火技战术 ,为圆满完成遂行任务和处置重大森林火灾事件做好准备。二、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检验各级对应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提升各类扑火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不同类型火场处置的专业能力,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磨合应急机制,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三、演练课题- 1 -课题名称 :2011 年春季局部地区出现高火险紧急扑火拉动演练。演练性质 :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灭火技战术的实用性、 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主,调研和解决突发事

6、件应急处置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四、演练组织机构(一)指挥部总 指 挥:孙亚强副总指挥 :张辉(二)协调组组长:刘顺成员:孙 健、李非非,有关市、县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和防火办工作人员。(三)参演部门、单位及人员1、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办公室人员。2、相关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办公室人员。3、相关县(市、区、局)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办公室人员。4、相关各类森林消防队。五、演练安排(一)演练时间: 2011 年 4 月中下旬。(二)演练地点 :根据森林火险状态及气象变化情况,拟在- 2 -中西部森林火险地区选择演练场地。(三)组织方式1、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假设发生一起一般性森林火情

7、并发展为较危险性森林火情,调度假设火场地辖区及邻近的市级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各一个,火场地辖区县(市、区、局)级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一个配合组织实施扑救拉动演练。2、假设火场地辖区的县(市、区、局)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配合组织扑火演练时,按本级扑火应急预案中开设扑火前指的相关规定执行。 在调度配合参加扑救一般性森林火情拉动演练的各类扑火队时,拉动参演队伍不得少于4 支,每支不得少于20 人。3、假设火场地辖区的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配合组织扑火演练时,均按本级扑火应急预案中设置扑火前指的相关规定执行。在调度配合参加扑救较危险性森林火情各类扑火队时,拉动参演队伍不得少于5 支,每支不得少于20 人。4、

8、非假设火场地辖区的邻近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配合组织实施增援扑火演练时,按本级扑火应急预案中跨区扑火要求开设增援性扑火前指。在调度配合扑救较危险性森林火情增援各类扑火队时,拉动参演队伍不得少于3 支,每支不得少于20人。(四)演练内容1、拟设一般性森林火情状态,由一个相关县(市、区、局)- 3 -级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按省演练指挥部命令,在组织力量实施有效扑救的同时,快速开设扑火前指,实施火场现地指挥扑救。2、拟设较危险性森林火情状态,由两个相关市级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按省演练指挥部命令,在组织力量实施出动扑救及增援扑救的同时,快速开设扑火前指,实施火场现地指挥扑救。3、参加拉动演练的各级、各单位、

9、各扑火作战梯队均按省演练指挥部要求,逐级搭建有效通讯,组建火场立体通讯网络。4、参照有关标准要求,扑火作战梯队均实施有效的火场安全管理,落实扑火机具、装备、油料和食品的配置及携带。5、视演练现地条件设置模拟火场,组织部分参加演练的森林消防队携机具实施火场实战技战术演练;有针对性地选择可燃物载量较高的地区,进行灭火弹及快速架设水泵灭火的实战演练。六、演练准备(一)设计演练方案。由省防火办编写,经审批后,下发各市和县(市、区、局)政府森防指执行。(二)下发演练通知。依据演练前期准备情况,由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适时下发演练通知。(三)制定演练计划。依据演练方案,各市和县(市、区、局)政府森防指分别编

10、制演练计划,报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审批。演练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演练目标、 设计演练情景与时段实施步骤等。- 4 -(四)演练动员与培训。在演练开始前, 各地要进行演练动员和培训, 确保所有演练参与人员掌握演练规则、演练情景和各自在演练中的任务,确保演练安全。(五)演练保障1、省防火办自带演练区域地形图和平面图各1 份、火场超短波通讯电台1 套、对讲机5 部、 GPS 定位仪 3 部。2、涉及到的参演部门、单位以及扑火队伍要按本级扑火预案及省级跨区扑火规定要求,落实开设前指的有关准备、建立遂行通讯体系 ,对前指设置标记、火场标识、人员标识等拉动扑火要素等要有相应的准备。3、在演练前期及演练期

11、间,由拉动参演任务的部门及单位要结合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积极做好其他必要的相关保障。七、演练实施(一)实施扑救一般性森林火灾拉动演练演练情景: 演练指挥部演练准备工作就绪,相关县 (市、区、局 )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办公室、相关各类扑火队伍进入春防待命状态,省内防火通讯全部进入工作状态。演练作业:( 1 )发出火情通报。 演练指挥部在演练现地,依据模拟火场情况向火场地辖区 * 县 (市、区、局 )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出火情通报(见附件 1 )。( 2 )实施扑火拉动。 演练火场地辖区 * 县( 市、区、局 )- 5 -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演练指挥部火情通报,组织本级开设前指及调度扑火队伍出动。同

12、时,将本级前指开设及扑火队伍出动等综合情况向演练指挥部报告。(3 )现场调度及统计。演练指挥部接到火场地辖区* 县(市、区、局 )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开设扑火前指及扑火出动的报告后,记录 * 县 (市、区、局 )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开设扑火前指的耗时; 记录并统计扑火队伍的出动及到达时间;根据火场同队伍驻地的不同距离,统计分析出开设前指、队伍拉动的平均时间(见附件2)。( 4 )现场检验。 演练火场地辖区 * 县 (市、区、局 )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开设扑火前指及扑火队伍到达演练现场后, 由演练指挥部分别对其扑火前指、 扑火队伍人员及携行各类扑火装备情况进行检验(见附件 3 )。(二)实施扑救较危险性森林火灾演练演练情景: 火场地辖区 * 县 ( 市、区、局 )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开设扑火前指及扑火队伍到达演练现场后, 视模拟火场的条件,对应开设本级扑火前指、组织所辖扑火队持机具灭火演练、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