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Word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374955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Word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名词解释古埃及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系金字塔的初级形式。即地下墓室和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状,四面墙面呈坡状,多为单层,是金字塔的早期形式斯芬克斯(Sphinx):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吉萨区的哈夫拉金字塔南面,据胡夫金字塔约350米的狮身人面像雕塑。牌楼门(Pylon):古埃及庙宇的大门,门的式样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正中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有厚重的石板楣梁,墙身中间留空。内有楼梯可通至门楣。

2、表现出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古西亚五腿兽(Winged bull):萨艮二世王宫中央拱门门洞口两侧及碉楼转角处的石板上雕的人首翼牛像,正面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1条在两面共用,共5条腿。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巴别塔(Ba

3、bel):圣庙北侧高耸入云的大庙塔,据说是圣经里的通天塔。在汉穆拉比最早建造巴比伦城时就已建造起来,并在尼布拉尼撒时得已完善。爱琴文化大力神式砌筑:迈锡尼卫城外面围一道大约1KM长的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多有56t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独眼巨人式)砌筑。狮子门:位于迈锡尼卫城出口处,高、宽皆为3.5m。门上过梁中央厚约90cm,两端渐薄,结构合理。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象征宫殿的珠子,也是上粗下细的。古希腊柱式(Order):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

4、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圣地: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的卫城在平民取得胜利的共和制城邦里转变为守护神的圣地。同时,民间的自然神圣地也发达起来,有一些圣地的重要性超过了旧的卫城。古罗马天然混凝土:古罗马人利用活性火山灰、石灰、碎石、砂子和水制成的天然混凝土,用于浇注成拱券、墙体等结构。明厅(Atrium):有自然采光的厅,就是明厅,厅的窗子直接靠外墙。巴西利卡(Basilica):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和会场的大厅性公共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

5、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向分为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中厅;两侧部分狭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常有夹层,中厅比侧厅高,利用高差开高侧窗采光。由于巴西利亚结构简单、容量大、便于群众集会,其形制对中世纪的基督教堂和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筒形拱:一个单一的、拱起的表面从一面墙延伸另一面墙,直到覆盖整个建筑空间。十字拱: 用两个等跨筒拱在平面上胡成直角相贯,以覆盖方形平面的空间,这样可取消承重墙,仅四角共四个支点即可支承十字拱顶,使空间开放,结构重量减轻交叉拱:用两个等跨筒拱在平面上胡成直角相贯,以覆盖方形平面的空间,这样可取消承重墙,仅四角共四个支点即可支承十字拱顶,使空间

6、开放,结构重量减轻依次是:A.筒形拱B.交叉拱C、D.十字拱 具体定义不知,主要看一下承重方式形态吧拜占庭集中式:教堂就是采用穹顶,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典型代表作是索菲亚大教堂,他的主要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大厅,体积之庞大,使用材料之珍贵,装饰之华丽,都是空前的。帆拱(Pendentive): 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湿壁画:在古代欧洲使用比较多。它是壁面基底半干时,用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进行绘制,颜色与未干燥的墙面经过渗透而牢固结合,干燥之后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由于必须一次完成,不容打草图与修改,着色后立即渗入,色彩晦暗而且浓重,需要掌握

7、预想效果,所以技巧上难度较大。镶嵌画:以大小不同的彩石、玻璃料器、金属等硬质片料拼嵌而成的图画。小料厚缝:拜占廷建筑的拱券和穹窿多采用的砌筑方式,砖的厚度小,灰缝宽。罗马风拉丁十字:古罗马晚期,4世纪,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人增多,后来就在祭坛前建造一道横向的空间,给圣品人专用,大一点的也分中厅和侧廊,高度和宽度都同正厅的对应相等。于是,就形成可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纵横两个中厅高出,从上面俯视,更像一个平放的十字架,竖道比横道长得多,信徒门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得多。盲券:我们大陆很少用这词。英语:blind arch 。 实心拱,假拱, 装饰拱。拱式的装饰,不是结构意义上的拱。比萨斜塔

8、钟塔在主教堂圣坛东南20多米,圆形,直径大约16,高55m,分为8层。中间六层用的围着罗曼式的空拳廊,低层只在墙上做浮式连续券,顶层收缩,做结束部。楼梯藏在厚厚的墙砌体中,它在建筑时就有倾斜,工匠们企图用砌体本身校正,但是没有成功。哥特 哥特式建筑的一般模式:在结构上,中厅的十字拱摒弃了罗曼式建筑的半圆形拱券形式,而发展成为双圆心尖拱,并做成骨架券的形式。这就大大减轻了中厅十字拱的侧推力,侧廊的层高随之降低,并在其外墙的扶壁上加一飞券,飞跃侧廊的屋面抵住中厅十字拱的拱脚。从而形成骨架券、双圆心尖拱、飞券和扶壁等一套完整的受力体系,罗曼时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此时迎刃而解。教堂的平面依然为拉丁十字

9、式,但中厅愈发窄而长、瘦而高。向上和向着祭坛的动势都在加强中厅有大面积的侧高窗,其上用彩色玻璃来宣讲圣经,从而取代了罗曼式教堂中的马赛克壁画,光线透过这些彩色玻璃照进室内,增加了教堂神秘幽暗的气氛,中厅屋顶瘦瘦的骨架券,落在下面的束柱上。唱诗班、祭坛与圣坛被习惯的布置在东部,其外有环廊和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小祈祷室。正门入口在西面,中央开门,两侧有钟楼。西立面是建筑的主立面,两端一对高高的钟塔夹着中厅的山墙。横向的线脚与券廊强调着建筑的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方开有象征天国的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建筑整体形态的显著特点是众多大大小小的尖塔。侧廊的扶壁和飞

10、跃侧廊上空的飞券共同承担着中厅的侧推力。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在世俗建筑中,哥特风格还表现在一些贵族的城堡建筑中。由于连年的战争和防卫需要,城堡多建于高地,石墙厚重,碉堡林立,外形坚实。在中世纪的一些城市中,市政厅建筑往往也采用哥特式。常常是高坡顶,尖尖的老虎窗和烟囱构成复杂的屋面轮廓。立面上的创也采用双圆心尖窗,再配以高高的尖塔,形成市政厅的典型特征。飞扶壁由扶壁和飞券两个部分组成 做法:由侧廊的外墙上按一定的距离排列若干粗壮的墙垛,这个墙垛被称为扶壁。在其上再做一道拱券(亦称飞券),飞跃侧廊的屋面直抵中厅拱顶的券脚。扶壁和飞券共同产生向内的推力,抵消中厅拱顶向外的推力。扶壁

11、和飞券完美的结合为一个整体,被称为飞扶壁。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骨架券哥特时期出现的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减少了券脚的推力,也简化了施工。尖券尖拱由相交两圆构成,两圆共有一条半径,被哥特式教堂广泛采用。尖拱之所以被采用是基于其在力学上的优点,它比圆拱更坚固牢靠,因此就不需要的像圆拱所需那么厚的墙壁来支撑,而且十字拱的对角线骨架券不必高于四边的,十字拱不必逐间隆起,十字拱的间也不

12、必在是正方的。此外,尖拱直指天庭带有使灵魂更靠近上帝的涵义玫瑰花窗哥特式建筑中装饰富丽的圆窗,内呈放射状,有从窗中央向外辐射开来的窗棂和窗饰,中间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成为哥特式教堂的明显特征。主要用在中堂的西端和耳堂的两端,在中世纪哥德式风格时期的法国,它的发展到达了颠峰,世界上最漂亮的玫瑰窗就是这个时期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穆达迦风格 哥特时期的西班牙,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式建筑中,形成的特殊的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他花纹。文艺复兴14-15世纪,西欧是资产阶级借助古典古代的“幽灵”同基督宗教神学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1470

13、年建成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坦比哀多(Tempietto)坦比哀多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设计人是伯拉孟特。这是一座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神堂外墙面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连穹顶上的十字架在内,总高为1470m。有地下墓室。威尼斯学派黄金府邸:威尼斯最美的哥特式府邸之一,康塔里尼(Contarini)家的黄金府邸,其立面是模仿总督府的,第三层做了券廊,另一侧有比较封闭的墙面。面临大运河的墙垣是白色石灰石砌的,因为装饰细部全都贴金而得名帕拉迪奥母题(Palladian Motive):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原有开间比例不适合古典的券柱式的传统构图。帕拉

14、迪奥大胆创新,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1m多,上面架额枋。于是,每个开间里有了个小开间,两个方的夹着一个发券的,而以发券的为主,为在视觉上使负荷同被符合者平衡,在小额枋之上,券的两侧各开一圆洞。(四面增加券柱外廊)都铎式:因流行于英国都铎王朝而得名, 混合着传统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 建筑体形复杂起状,尚存有雉堞、塔楼,这些属于哥特风格;但其构图中间突出,两旁对称,已是文艺复兴风格。银匠式:1520年前后的西班牙建筑和装饰风格,它结合了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常常十分精致,使人联想起的不是石雕,而是精细的银器。

15、西班牙大台阶:西班牙台阶由钙华石砌成,台阶分12段,台阶宽度富有变化,有急有缓,让人感到富有创意和张力。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巴洛克: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超级巴洛克券柱式: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柱式的开间放宽,其他的细节比例不变,贴在券洞的表面,券脚券面也用柱式线脚。柱子凸出于墙面大约34个柱径。巨柱式: 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立面重点突出,但尺度夸大叠柱式: 各柱式柱子细长比由粗到细自下而上安排,上层柱子中线略收进,显得稳定,大都用券柱式叠加,按层横分,显示适宜的建筑尺度但立面效果重点不突出。双柱式古典复兴学院派:在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潮流影响下,建筑师对实用功能和结构技术不甚重视。这种建筑思想的主导方面是唯美主义。当时的大本营是巴黎高等艺术学院,因此,这样的建筑潮流又被称为学院派建筑。洛可可(Rococo): 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