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372797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第卷(45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前仆(p)后继 蓊(wng)蓊郁郁 安土重(chng)迁 悖(bi)谬B、言简意赅(gi) 惴 (zhu) 惴不安 字斟( zhn )句酌 饿殍(pio) C、百折不挠 (no) 毛骨悚(sng)然 豁( hu )然开朗 倔 (ju )强 D、众口铄(shu)金 风流 倜 (zhu) 傥 初见端倪(n ) 菲 (fi) 薄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冠冕堂皇 干练 焦躁不安 禁固B、逆来顺受 休憩 礼上往来 伎俩C、摧山坼地 盎然

2、穷形尽相 时弊D、响誉中外 滞留 陨身不恤 奢侈 3、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乐不思蜀 夜澜人静 娇正 观摩B、忧心忡忡 装表考究 杞人忧天 眷恋C、光阴荏苒 穿凿附会 怨尤 缄默D、耿介不阿 夸父追日 化为无有 兑付 4、 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 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改革开放的壮举顺应民心,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可 的历史潮流。 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_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A、竟然 遏止 朝拜 B、毅然 遏制 朝拜C、毅然 遏止 朝拜 D、竟然 遏制 瞻仰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近

3、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B、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C、朱自清写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还写花下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色。D、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兴高采烈地走向目的地。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B、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C、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D、 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

4、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710题 对待青年,对待在思想战线上一起作战的人,鲁迅先生是亲切的,热情的,一直保持着平等待人的态度。(1)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从来不说“你应该这样” “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他以自己的行动,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让人体会到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政治的腐败,光在文章里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鲁迅先生叹息说:(2)“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有些青年一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这种

5、时候,鲁迅先生便又鼓励他们说:(3)“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已为人,却绝口不提。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7、对第一处划线句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对青年的教导,有独特的方式和平等的态度。 B、对青年,鲁迅言传身教,启发他们思考、觉悟。 C、鲁迅对青年的教导,讲究形象性和实际效果。 D、对青年,鲁迅提倡正面教育,反对妄自尊大。 8、对第二处画线句,鲁迅讲话的用意分析正确的是

6、( )A、 尖锐地批判不懂当时政治腐败而一味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的青年。B、 委婉地喻示在政治黑暗之时夸耀地大物博是不适宜的。C、 嘲讽身受人宰割境地而不自知的官僚。D、 讽刺自夸地大物博而甘心受奴役的青年。9、对第三处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劝勉青年不要沾上污泥,要清白做人。B、 劝勉青年不要自惭浅薄,要保持自己的“明澈”C、 劝勉青年不要被夸夸其谈的学者吓倒。D、 劝勉青年不要做夸夸其谈的学者。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以同志式的态度对待青年人,并竭力帮助他们。 B、鲁迅先生教育青年自尊自强,不畏“权威”,努力提高是非分辨能力。 C、鲁迅先生对

7、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有精辟的见解,能深入浅出加以阐释。 D、鲁迅先生以作青年的导师为已任,提倡学术上的平等。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每题3分,共15分)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年有七,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归,

8、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故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郁离子)11“今诸臣谄谀以干利”中的“干”的意思是( )A.岸、河岸 B.冲、犯 C.追求 D.盾牌12下列句中“其”自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固辞其鱼不受 B.君其犹有谄人言乎C.抚其御之手曰 D.(尺蠖)食苍则其身苍13“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的正确意思是( )A.刚才那些唱得好的,全都是想要这些鱼。B.过去那些叫好的,全都像这些鱼一样。

9、C.以前喜欢唱歌的人,全都想要像这些鱼一样。D.刚才那些叫好的,都是想要这些鱼的人。14景公“射出质”而群臣“唱善者若出一口”的根本原因是( )A.景公喜欢听奉承话,群臣因此讨好他。B.群臣缺乏才智和胆识,一切顺从君主。C.群臣都想同弦章一样得到景公赏赐鲜鱼。D.群臣有意谄谀,掩盖景公的过失。15弦章坚决谢绝景公赏赐鲜鱼,其主要原因是( )A.因为接受赏赐将违反晏子的道义,顺从阿谀奉承的欲望。B.因为要劝谏景公提防谄媚,纠正景公的过失。C.为了保持君子的廉洁,不与群臣同流合污,谄媚争宠。D.为了遵从晏子的道义,弘扬晏子遗留下来的美好品德。第卷(10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9题。(1

10、8分) 清涧的石板 贾平凹我们终于来到陕北清涧,旁人建议到城外乡村里走走。到了乡村,几乎就要惊呼不已了,觉得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墙是石板砌的,顶是石板盖的,门框是石板拱的,窗台是石板压的,那厕所,那台阶,那院地,那篱笆,全是石板的。走进任何一家去,炕面是石板的,灶台是石板的,桌子是石板的,凳子是石板的,柜子是石板的,锅盖是石板的,炕围是石板的。色也多彩,青、黄、绿、蓝、紫。主人都极诚恳,忙招呼在门前的树下,那树下就有一张支起的石板,用一桶凉水泼了,坐上去,透心的凉快。主妇就又抱出西瓜来,刀在石板磨石上磨了,嚓地切开,籽是黑籽,瓤是沙瓤。正吃着,便见孩子们从

11、学校回来了,个个背一个书包,书包上系一片小薄石板,那是他们写字的黑板。一见有了生人,忽地跑开,兀自去一边玩起乒乓球。球案纯是一张石板,抽、杀、推、挡,球起球落,声声如珠落玉盘。终于在一所石板房里,遇见了一个石匠。老人已经六十二岁了,留半头白发,向后梳着,戴一副硬脚圆片镜,正眯了眼在那里刻一面石碑。碑面光腻,字迹凝重,每刻一刀,眉眼一凑,皱纹就爬满了鼻梁。我们攀谈起来,老人话短而气硬。他说,天下的石板,要数清涧,早年这个村里,地缺土贵,十家养不起一头牛,一家却出几个好石匠,打石板为生,卖石板吃饭,亏得这石板一层一层揭不尽,养活了一代一代清涧人。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他们祖传下来的待客的油旋,也就

12、仿制成石板的模样,那么一层一层的,好吃耐看。他说,当年陕北闹红,这个村的石匠都当红军,出没在石板沟,用石板做石雷,用石板烙面饼,硬是没被敌人消灭, 却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他说,他的叔父,一个 游击队的政委, 不幸被敌人抓去,受尽了酷刑,不肯屈服,被敌人杀了头,挂在县城的石板城门上。他们又连夜攻城,取下头颅,以石匠最体面的葬礼,做了一合石板棺材掩埋了。结果,游击队并没有跨掉,反倒又一批石匠参加了游击队老人说着,慷慨而激奋,末了就低了头刻起碑文了,那一笔一划,入石板三分。旅人都哑然了,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而是如走进佛殿一般的虔诚,读哲学大典一般的庄重,静静

13、地作各人的思考了,问起这里的生活,问起这里的风俗,末了,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人。“到山上走走吧,你们会得到答案的。”老人指着河对面的山上说。走到山上,什么也没有,只是一片墓地。每一个墓前不论大小新旧,出奇地都立着一块石板一面刻字的石碑,形成一片石板林。近前看看,有死于战争时期的,有死于建设岁月的, 每一块碑上,都有着生平。旅人们面对着这一面面碑的石板,慢慢领悟了老人的话:是的,清涧的人,民性是强硬,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一面朴实无华的石板,锤錾下去,会冒出一束火花,他们死去了,石板却又要在墓前竖起来。他们或许是个将军,或许是个士兵,或许是个农民,或许是个村孺,但他们的碑子却冲地而起,直指天空,那是性格的象征,力量的象征,不屈的象征。 (对原文有删改)16、在第二段中,作者说清涧的乡村是“神话的世界”。请根据该段的内容,简要概括这个“神话世界”的主要特点(3分)。答: 。17、第五段中老人让“我们”到山上寻找“答案”寻找什么问题的答案?(2分)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3分)答: 。18、综合全文,简要分析“石板”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6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