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360840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第 1 节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 参照物:定义: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 的。注意:参照物可以是任意选取的: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作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 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当

2、两者速度相近时,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 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将物体的运动分为和。2. 物体沿直线运动时,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发生变化,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运动快f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者。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运动快慢发生了。匀遠直线运动I-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的分类:H变速直线运动.註线运动三、速度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大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龟兔赛跑、百米赛跑是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

3、。2. 速度:定义:。意义: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慢;反之越快。公式:,变形公式或单位: 国际单位:,符号:,读作:。 常用单位:.,符号:,读作: 两者换算:1米/秒= 千米/时1千米/时=米/秒 lm/s意义:注意:单位换算过程:2 m/s = km/h = km/h (过程单位同后)O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自行车速度约为.汽车行驶的速度约为;光速为 认识几幅图像及对应的运动情况:【卩450乙i5C)010图A是;图B是;图C是;图D是;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是;在v-t图像中,所围成的面积代表。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平T諜A.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

4、应的时间。B. 总时间包括停止的时间。C.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即平均速度工(V+v2)/23. 速度公示的应用第 2 节 力的存在一、力的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孤立的一个物体是不会出现力的作用的,且有受力物体存在时,一定就有施力物体存在。2. 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但可以不接触。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二、力的作用效果1. 力可以。形变:物体形状上的变化。形变的种类: 弹性形变: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形状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形变外力撤去以后, 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非弹性形变

5、: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注意: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有些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非弹性形变。2. 力可以。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物体的: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运动到静止、从静止到运动。物体的:左转弯、右转弯、圆周运动。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 物体间力的作用的,则单独的一个物体是不能产生力的。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2. 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3. 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条件: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物体)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

6、(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四、力的测量1. 力的单位:吊环国际单位制:,简称,符号。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N, 个苹果重N。2. 力的测量工具:力的测量工具叫,实验室常用测力计为或。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弹 簧伸长量越长)即胡克定律:F = k/x,其中/x =丨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弹簧原来的长度I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看”:使用前注意量稈、分度值、指针 是否指零: “调”:指针调零; “测”:测量时减少指针与面板的摩擦,要 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 “读”:读数二挂钩受力。读书时视线要与刻度 板垂直。注意:弹簧秤的示数等于A.物

7、体的重力B.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指针挂钩C.弹簧对物体的 调零的方法:拉动挂钩使指针上下移动,且挂钩与面盘无摩擦 当指针指在“0”以下时,测量值真实值,真实值= 当指针指在“0”以上时,测量值真实值 当弹簧秤倒过来,且物体挂在吊环上,手拉挂钩上时,此时物体的重 指针的示数 把弹簧秤上的弹簧截去一段后称得物体的示数F2原来称得物体示数F13. 弹力:弹性: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弹力产生的必要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与形变的方向相反。五、力的三要素1力的三要素是、和,力的作用效果与这三要素

8、有关。2. 力的三要素中任意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注意:当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填“可能”、“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六、力的示意图1. 力的示意图:科学上通常用一条表示力的三要素: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2. 力的图示: 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是:力的图示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3. 力的示意图画图举例:画出作用点在B点,受到斜向左上方与水平方向成为45。角的拉力F 拉 =30N示意图拉画出作用点在A点,受到斜向左下方与水平方向成300角、

9、大小为20N拉力的示意图A画出与水平方向成600角、斜向右上方且大小35N的拉力示意图第 3 节 重力一、重力及其方向1. 重力:定义:(一般说的物体重量、物重等都指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体作用效果:使得吊起的物体把悬线拉紧; 使物体对支撑它的表面产生压力; 使抛向空中的物体落回地面。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地球吸引其他物体的同时,其他物体也吸引地球。2.重力的三个特征:普遍性地面上及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不等性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10、非接触性重力是非接触力,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一样受到重力3.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 (不管物体在斜面还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运动还是向各个方向运动或静止时,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注意:“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地心方向。 “竖直向下”是指和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 “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垂线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的确定:重心与和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且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质的重心,可用悬挂法和支撑法确定 对重心的理解: 重心不一定

11、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不在环上,而在圆心处 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稳定程度,重心越低,稳定程度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内部质量发生变化时,其重心位置要发生二、重力的大小1.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把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的挂环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往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为100克),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在挂钩上逐渐增加钩码的个数,分别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把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质量m/g100200300400500重力G/N0.981.962.943.924.90以质量m为横坐标,重力G为纵坐标,作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2.

12、 重力的大小:重力公式: ,变形公式或 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千克),G表示重力(单位:牛) 盘二,含义:(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处). 如果没有说明,则一般默认用g=9.8牛/千克计算。若有注明则用g=10牛/千克计算 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跟有关:纬度越咼,重力 ; 跟有关:咼度越咼,重力越; 跟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重力)3没有重力的情况:不能倒水,物体滞留空中,人一跳能离开地球,不能测重力,但能用弹 簧测力计测拉力4在太空中物体由于失重, (填“能”或“不能”,下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5在月球上

13、,.(填“能”或“不能”,下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6. 质量与重力的比较质里m重力G区 别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单位性质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地球施加给物体的力测量工具方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有大小(G-mg),方向总是变化与位置无关与位置有关联系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重为9.8牛 重量与质量的关系式是G-mg第 4 节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1.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设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实验现象: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在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说明

14、小车受到的阻力 ,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运动的距离越。科学推理:假如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则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永远 运动下去。即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2. 牛顿第一定律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观点: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其速度将保持不变。 第一个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笛卡儿观点: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向右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生顿第二定律(惯性定律):一 研究方法: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 内容: 揭示了力与运动的本质:力不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惯性1. 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