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的复习材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301747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林的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经济林的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经济林的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经济林的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经济林的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林的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林的复习材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经济林含义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即凡是利用林木的根、茎、叶、树脂、树液、花、果实、种子的林木。二、经济林生产特点1经济林产品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我国有经济价值的经济林树木种类有1000多种,已经发现的木本油料树种就有200多种。南方的油茶;北方的核桃、山杏;西北的扁桃;东北的榛子、文冠果;华北的花椒;华东的香榧、山核桃;华南的油棕、椰子。我国已知的香料树木有100多种,已投入香料和精油生产的有几十种,产品有100多种,如山苍子油、芳香油、桂花浸膏、桂皮、八角茴香等,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在常用的500多味中草药中木本经济植物占60%。2经济林栽培利用历

2、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在有农业生产之前,人类就已经以食用各种经济植物的果实为生了,经济林的栽培历史与农业生产是同时开始的。诗经有“树之榛栗”、“八月剥枣”的记载。我国首创的嫁接方法,距今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3经济林生产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开展多种经营经济林可以利用荒山荒地成片栽培,也可以利用零星闲散的空地分散种植,如“四旁地”。4经济林生产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实行良种化进行大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也可以广泛利用野生资源,如山苍子。三、经济林栽培的重要意义1经济林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林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起到绿化国土、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2经济林产品多样

3、化、用途广经济林产品种类繁多,不仅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产品和原料,同时为人民生活直接提供果品、油料、粮食、调料、香料、饮料及多种珍贵中药材。(在棉纺工业浆纱织布和染印上,用橡实淀粉代替粮食淀粉,可以省很多粮食。壳斗科除栗属外,其它各属的种子统称为橡子)。3经济林一年种植多年收益,且收益早、寿命长,适应性强许多经济林木适合山区发展,而且种植后只需3-5年就可以开始收益。山区可以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和经济林资源优势。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职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支柱产业,可以把山区资源开发直接融于生态环境建设中,最终实现山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经济林为出口创汇提供多种产品四、经济

4、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经济林是种植业中最旺盛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林生产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产业包括林木种植业、经济林培育业、花卉培育业、木材采运业、木竹加工业、人造板制造业、林化产品加工业、木浆造纸业、林副产品采集加工业、森林旅游业等第一、二、三产业。目前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国每年可带动多万农民就业。其中,以经济林为主体的林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3大支柱产业,经济林已成为种植业中最旺盛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经济林总面积达2800万hm2,年总产量6900104t,总产值1320108多元,年出口创汇47.6108美元。2005

5、年统计,经济林面积2139 hm2(3.2亿亩)。2经济林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九五”期间,按适地适树、基地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原则,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效显著:(1)名、特、优骨干基地明显增多,特色化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由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至2006年6月20日由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四批“中国经济林之乡”为止,我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已达320个。根据地理、气候和品种分布,初步形成了分别以干果类、水果类、木本油料类、木本药材类、工业原料类、调料香料类、饮料类、森林食品等8大类型9大经济林特色开发区布局。 东北森木食品和小水果北温带经济林开发区,主要有板栗、大枣、苹果

6、、仁杏、黄桃等。 西北(陕、甘、宁、新)温带名特优新干鲜果品、木本药材、调料等经济林开发区。 华北山区中温带干鲜果品经济林开发区。 华东暖温带名特优干鲜果品经济林开发区。 华中(赣、湘、鄂)北亚热带木本药材、油料和名特优果品经济林开发区。 西南中亚热带工业原料、木本药材、调料、名特优果品经济林开发区。 云桂高原南亚热带工业原料、木本药材、调料、名特优果品经济林开发区 东南沿海北亚热带经济林开发区。 青藏高原木本药材经济林开发区。(2)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名特优产品增多。(3)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贮藏、保鲜、加工、流通等类型的龙头企业明显增多。3经济林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

7、挥重要作用五、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单产低、质量差:从总产量来看,我国经济林生产与其他国家差距不大,但从单株产量、质量和人均占有量来衡量,则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造成单产低、质量差的原因,从栽培管理角度看,主要存在着:重栽培、轻管理;重结果树、轻幼树;重产量、轻质量;重栽培、轻加工等问题,如油茶全国平均亩产油3kg,而产量高的可达4050kg。2品种混杂:新品种的培育和大量引进品种,促进了我国某些经济林品种的更新换代,但是对品种栽培试验不够重视,有些品种没有经过区域或配套栽培试验,就向生产上大量推广,甚至有人出于推销苗木,对某些品种进行夸大宣传,给生产带来损失,不利于形成优

8、质果品生产基地。3发展比例失调,品种结构不合理:由于缺泛计划性,不考虑市场需求和生态条件的适应性,盲目发展,出现某些果品发展面积过大、销售不畅的现象。据统计,我国低产、低值、低效的经济林面积、大宗水果树种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而名特优新品种、错季型品种面积不到总面积的30%。4科研成果推广工作薄弱:近年来,经济林特别是果树类科研工作得到迅速发展,科技成果累累,但是推广工作薄弱;广种薄收,技术落后,优良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生产上还存在一些急于解决的问题,如病虫害问题、某些树种雌雄异株问题等。5经济林产业化程度低,第二、第三产业滞后,综合效益低下主要表现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贮藏

9、保鲜和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滞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六、我国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1适生区:在适生区发展是生产高质量的经济林产品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各种经济林木生产发育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适宜生态条件,选择适地种植。2规模化、矮化密植和集约化3种类的多样化和优良品种世界化4无公害化5产品优质化6贮藏加工设备和手段现代化7旅游观光:在大城市附近,建立以供城镇人口利用节假日、休息日休闲消遣、观光旅游为主,兼顾高档产品生产的旅游观光经济林。七、我国经济林的分类与分布一、经济树木分类1油脂类:利用植物含有油脂的果实或种子,经过加工榨油。根据性质不同,分为食用油类和工业

10、用油料:油桐、乌桕等。2芳香油类:利用植物含有芳香油的各个部分加以蒸馏、分离提取。3果品类:此类经济树种子的果实可直接食用或经过加工后食用,包括水果亚类;干果亚类:核桃、板栗、柿子、枣等杂果亚类:山楂、杏、李子、无花果、石榴、猕猴桃等4淀粉类:利用含有淀粉的果实、种子,加工榨取淀粉,分为食用淀粉和工业淀粉。5饮料类:利用树叶、种子加工制成饮料,分为芽叶饮料亚类:芽叶经炒制可加工成多种茶叶。树液饮料亚类:如桦树的树液营养多、清醇甘甜,可直接采集饮用或灌装。咖啡、可可亚类果汁果茶亚类:果料汁丰富,经榨汁或加工成果汁、果露、果茶等。6香料、调料类:利用花、果、种子、树叶、汁液、树皮、木质部等含有芳香

11、油加工而成。7森林蔬菜类:包括4个亚类木本菜芽类:该类树种的芽及叶幼嫩时可食用。仁用杏亚类:山杏食用菌亚类:利用树木的枝叶或木材为基质,培养各种食用菌。野菜亚类:林下野菜,如食用蕨、苦菜、荠菜、薄荷等。8木本中药类:利用植物各部分的各种性能治病。9农药类:利用植物的有毒性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10纤维类:利用林木的嫩枝、树皮、茎、根作原料,分为编织亚类:竹子、杞柳、白蜡、紫槐穗等;造纸亚类:竹子、杨树、松树等;纺织亚类:杨树(皮)、桑树(皮)、罗布麻等;绳索亚类:棕榈、蒲葵等。11寄主树类:让有益的经济昆虫寄生在某些树上,得到昆虫分泌物或虫瘿。包括3个亚类蜜源亚类蚕茧亚类:如桑树、蒙古栎等,可放

12、养桑蚕或柞蚕。虫瘿、虫蜡亚类:黄檀类、白蜡树、盐夫木等,放养紫胶、白蜡、五倍子等。12树脂树液类:利用植物流出的树液、树胶、树脂,从中提制。胶料类的橡胶;漆料类的漆树、柿树;树脂类的各类松树;糖料类的糖槭、糖棕等。13饲料类、肥料类:树木的叶片或嫩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用作绿肥或禽畜饲料。饲料亚类:刺槐、沙棘、泡桐、榆树、桑树等。肥料亚类:紫穗槐等。14工业原料类:利用叶、皮、枝、果实、种子等直接利用或提取有用物质。鞣料类:利用树皮、果实苞,提取单宁,如黑荆、落叶松等。染料类:利用含有单宁、染料的树皮、根、果实浸提染料,如苏木、黄栌、乌桕等。色素类:黄栀子、松树(松针)等15维生素类、皂素类

13、维生素类:沙棘、刺梨、山楂、枣等。皂素类:皂角树、无患子等。八、我国经济树木分布概况:我国地处北纬453,跨越寒、温、热三个气候带,由于地带性(主要指纬度)和非地带性(地形、地貌和海拔高度)因素的影响,使各气候带的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再加上人们长期利用、培育经济林,以及经济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就形成了我国经济林分布带。1东北地区:属针叶林带。经济林主要有榛、核桃、蒙古栎、麻栎、红松、紫杉等。-2内蒙地区:属中温带,主要经济林有樟子松、榛、蒙古栎、桑、榆等。3甘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最中心,四周有高山环境,海洋影响很难到达,气候具有最强烈的大陆性,冬寒夏热,为全国最干旱地区。主要经济林有西伯利亚冷杉

14、、榆、沙枣、核桃等。4华北地区:属南温带。经济林主要有板栗、枣、核桃、竹叶椒、山胡椒、麻栎、栓皮栎、盐夫木、刚竹等。5华中地区:是我国经济树木种类最多、产量最高的地区。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乌桕、漆、毛竹、棕榈、板栗、枣、柿、杜仲、油橄榄、山苍子、山核桃、白蜡等。6华南地区:经济树木种类繁多,除了有华中地区的许多种外,还有乌榄、橄榄、椰子、胡椒、八角、橡胶等热带特有的经济树种。7康滇地区:地形复杂,全区没有明显的四季,划分为干季(114月)和湿季(510月),属于干湿交替常绿阔叶林带。经济树木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栓皮栎、黄连木、滇香樟等。8青藏地区:属高原气候地区,从东往西的植被变化:草甸

15、和针叶林带森林与草甸草原草甸地带干旱荒漠地带高原荒漠地带。主要有松类、木姜子、钩樟、花椒、漆、核桃等。 一、根的生长1根的功能:固定、吸收、贮藏、合成、分泌。2根系类型:根据根系的发生和来源,分为三类:实生根系、茎源根系、根蘖根系3根的结构:经济树木的根通常由主根、侧根、须根组成。4根颈:经济树木地上部和地下部相接处的部分称为根颈(root collar)。5根际:指与根系紧密结合的土壤或岩屑质粒的实际表面,与生长根紧密相接,其内含有根系溢泌物、土壤微生物和脱落的根细胞,以毫米计的微域环境。6菌根:土壤中有些微生物能进入到根的组织中,与根共生。同真菌共生的根称为菌根。7根的分布:水平根、垂直根。8根系在年周期内的生长特点 没有自然休眠现象,只要条件适宜,根系可以随时由停止状态迅速过渡到生长状态。 生长动态取决于树种、树体当年生长与结果状况、树体本身营养物质状况、外界环境条件。 树体发根的高峰多在枝梢生长缓慢、叶片大量形成之后,与果实发育高峰错开。 枝与根何者先开始生长,各地不一致。二、芽的生长:萌芽是由休眠期转入生长期标志。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